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文教

作品数:39 被引量:136H指数:9
供职机构:百色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7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5篇甘蔗
  • 12篇甘蔗品种
  • 10篇区试
  • 9篇香蕉
  • 8篇广西甘蔗
  • 5篇综合评价
  • 4篇性状
  • 4篇蔗茎
  • 4篇蔗茎产量
  • 4篇品种区试
  • 3篇遗传力
  • 3篇色点
  • 3篇农艺
  • 3篇农艺性
  • 3篇农艺性状
  • 3篇抗病
  • 3篇枯萎
  • 3篇枯萎病
  • 3篇广义遗传力
  • 3篇国家甘蔗品种

机构

  • 29篇广西农业科学...
  • 25篇百色市农业科...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河池市农业科...
  • 3篇广西大学
  • 2篇北海市农业科...
  • 1篇桂林电子科技...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学研究院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39篇李文教
  • 17篇潘廷由
  • 14篇黄文武
  • 8篇罗芳媚
  • 8篇吴兰芳
  • 7篇贺贵柏
  • 7篇梁强
  • 6篇韦德斌
  • 6篇黄日兴
  • 5篇王泽平
  • 5篇雷敬超
  • 5篇李毅杰
  • 5篇周连芳
  • 4篇李翔
  • 4篇黄海荣
  • 4篇周会
  • 3篇林善海
  • 3篇刘晓燕
  • 3篇段维兴
  • 3篇刘昔辉

传媒

  • 4篇南方农业学报
  • 4篇广西糖业
  • 3篇广东农业科学
  • 3篇广西农学报
  • 2篇中国糖料
  • 2篇西南农业学报
  • 2篇现代农业科技
  • 2篇南方农业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中国南方果树
  • 1篇农业与技术
  • 1篇热带作物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甘蔗糖业
  • 1篇热带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植保导刊
  • 1篇绿色科技
  • 1篇乡村科技
  • 1篇农业研究与应...

年份

  • 3篇2024
  • 3篇2023
  • 5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6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7篇2016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8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甘蔗梢腐病的室内杀菌剂筛选
2023年
为明确不同杀菌剂对甘蔗梢腐病病原菌的抑菌效果以便后续科学地指导病害防治,本文分别使用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62.5 g/L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250 g/L苯醚甲环唑乳油,325 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25%吡唑醚菌酯乳油,43%氟菌·肟菌酯悬浮剂,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和19%啶氧·丙环唑悬浮剂对甘蔗梢腐病病原菌拟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室内药剂筛选,并通过扫描电镜(SEM)观测不同杀菌剂对病原菌孢子与菌丝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杀菌剂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均有一定抑制作用。扫描电镜结果表明,经不同杀菌剂处理后,病原菌孢子和菌丝均有不同程度的溃烂、畸形、干瘪甚至穿孔。其中,19%啶氧·丙环唑悬浮剂和325 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的抑菌效果较好,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0.260μg/mL和0.042μg/mL;而62.5 g/L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的抑菌效果较差,EC50高达2504.060μg/mL。供试药剂中,三唑类杀菌剂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复配剂抑菌效果最好,其EC50均小于1.000μg/mL。
陈潇航王泽平黄海荣张小秋宋修鹏李文教雷敬超黄冬梅李秋芳颜梅新
关键词:杀菌剂筛选
桂西地区“双高”甘蔗示范、繁育与产业化推广
贺贵柏潘廷由黄文武王伦旺李文教李翔杨继南韦德斌向英罗昌硕等
“桂西地区‘双高’甘蔗示范、繁育与产业化推广”项目是百色市科学技术局下达的百色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合同编号“百科计[2009]1301”,属农业科学技术开发和应用领域。项目主要针对甘蔗品种退化、产量和含糖量低、...
关键词:
关键词:甘蔗良种繁育栽培技术
国家第13轮甘蔗品种区域性试验百色点综合评价被引量:3
2023年
2018—2021年,百色市综合试验站在国家糖料产业技术体系的指导下,开展了第13轮国家甘蔗品种区域试验。通过以新台糖22号作为对照品种,对送测的14个甘蔗新品种进行了一新两宿的田间试验,并对供试品种的田间农艺性状与工艺性状进行调查、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14个甘蔗品种在百色地区的表现差异明显。其中桂糖11-1076表现最佳,早熟高产高糖,中大茎,宿根发株率与分蘖率都高于对照品种,病虫害发生率低,有进一步在当地推广种植的潜力。
刘江娟吴兰芳周连芳李文教黄日兴刘承勇陈潇航李翔韦德斌
关键词:甘蔗品种区试农艺性状工艺性状
2012~2013年广西甘蔗区试品种综合评价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综合评价13个参试甘蔗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和稳产性,为广西甘蔗新品种的审定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广西当前主栽品种ROC22为对照,于2012-2013年在南宁、柳州、河池、百色、北海、崇左6个试验点进行两年新植1年宿根甘蔗新品种比较试验和生产试验,对其丰产性、适应性和稳产性等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3个参试品种中,桂糖04-1045、桂糖05-1141、桂糖04-1545和柳糖07-95表现早熟、高糖、高产稳产,蔗茎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1.08%、4.53%、5.49%和9.45%,蔗糖分分别比对照提高0.517%、0.572%、0.784%和0.882%(绝对值),产糖量分别比对照增加4.38%、8.51%、11.50%和16.09%;桂糖03-66和桂糖03-91蔗茎产量分别比对照减产14.53%和9.85%,蔗糖分分别比对照提高1.326%和0.829%(绝对值),表现特早熟高糖,但产量较差;桂糖03-591和桂糖06-533蔗茎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12.65%和9.98%,蔗糖分分别比对照降低0.398%和0.627%(绝对值),表现中熟高产,但糖分偏低;其他品种产量及蔗糖分表现均稍差。参试品种在各试验点表现不同,桂糖04-1545在南宁点表现较好,柳糖07-95、桂糖04-1045和桂糖04-1545在柳州点表现较好,桂糖05-1141、柳糖07-95、桂糖04-1545和桂糖04-1045在河池点表现较好,百色点没有表现增产且增糖的品种。【结论】桂糖04-1545、柳糖07-95、桂糖05-1141和桂糖04-1045在试验中综合表现较好,达到广西甘蔗品种审定的标准,建议因地制宜加以推广。
梁强刘晓燕董文斌李毅杰谢金兰周忠凤陆文娟李文教朱斌潘成烈庞华莒李翔
关键词:甘蔗品种丰产性适应性综合评价
广西百色市香蕉枯萎病的发生情况及防控措施被引量:4
2017年
香蕉枯萎病在百色市呈逐年扩增趋势,本文针对百色市香蕉枯萎病发生及为害,提出具体防控措施,以期为香蕉枯萎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潘廷由吴兰芳王葫青李文教黄文武韦保特罗芳媚
关键词:香蕉枯萎病防控措施
大棚种植苦瓜搭架方式比较试验被引量:2
2008年
大棚内栽培苦瓜,其搭架方式不同对苦瓜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试验表明:人字架搭架方式其产量、抗病性、产品外观和经济效益均比吊绳牵引搭架方式具有明显优势,其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每667m2增产761.5kg,增产率达24.2%。综合衡量,人字架为最佳的搭架方式。
黄丽芹潘廷由李文教
关键词:大棚苦瓜搭架方式
广西甘蔗生长中期主要病虫害发生与抗病性评价被引量:10
2016年
为明确广西蔗区病虫害的发生及对病害的抗性,2015年在生长中期对8个蔗区11个甘蔗主栽品种的主要病虫害进行调查,并对黑穗病和花叶病的田间抗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螟害枯心率为0.00%~38.55%,其中桂柳2号宿根蔗和柳城05-136新植蔗在北海发生最严重,枯心率分别达到38.55%和37.66%。黑穗病发生率为0.00%~24.89%,所有调查品种宿根蔗黑穗病发生均较新植蔗严重。ROC22对黑穗病的抗性最差,表现为中感;桂柳2号次之,宿根蔗发病率为7.45%,鉴定为抗病,其余9个品种均为高抗。目前广西蔗区甘蔗花叶病发生较轻,花叶病发生率为0.39%~7.73%。ROC22、桂糖42号和桂柳2号对花叶病表现为中抗,其余8个品种均为抗病。南宁和北海蔗区螟虫发生较为严重,甘蔗生长前期对螟虫抗性的田间评价体系有待建立。ROC22对黑穗病抗性最差,其余品种较好。广西蔗区花叶病发生较轻。黑穗病和花叶病的田间抗性准确评价有待多年多点的观察。
李毅杰段维兴黄志王泽平李文教韦开军陆文娟林善海
关键词:甘蔗黑穗病花叶病
一种香蕉种植的病虫害防治设备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香蕉种植的病虫害防治设备,包括无人机本体和储存驱虫液用的储液罐,无人机本体上设置有储液箱,储液箱内设置有真空泵,真空泵上设置有伸缩机构,伸缩机构包括活动管,活动管受驱延伸至储液罐内以抽取驱虫液。该香蕉...
李文教岑庆宋杨廷东潘廷由韦保特何兰线
广西甘蔗褐条病病原菌鉴定与杀菌剂敏感度测定
2024年
[目的]明确广西甘蔗褐条病的致病菌,为科学有效防控甘蔗褐条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植物组织分离法从广西甘蔗褐条病发病植株中分离纯化菌株,通过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测及rDNA-ITS、GAPDH、LSU和EF-1α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鉴定病原菌,并在室内使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试该病原菌对9种杀菌剂的敏感度。[结果]从甘蔗褐条病病叶中分离出1株病原真菌,编号为GHT-01,其菌落呈棕色或黑色,有少量白色气生菌丝;孢子单生或丛生,直或略弯曲,孢子为3隔4细胞,第3个细胞相较其他细胞更大、颜色更深,分生孢子大小为12.3~24.1μm×5.2~12.8μm;多位点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其与Curvularia lunata的模式菌株(CBS730.96,CBS157.34)聚为一支;科赫式法则(Koch’s rules)测定结果表明,病原菌接种健康新鲜甘蔗叶片后表现的症状及从接种发病的叶片上再分离获得的病原菌,其分生孢子形态特征均与最初分离到的病原菌菌株一致。因此,鉴定该病原菌为新月弯孢菌(C.lunata)。9种杀菌剂对该病原菌的室内敏感度测定结果表明,40%苯甲·吡唑醚乳油和45%咪鲜胺水乳剂对病原菌的抑菌效果较好,其抑制中浓度(EC_(50))分别为1.43和1.54μg/mL,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的抑菌效果较差,其EC_(50)达205.82μg/mL。[结论]在广西发生的甘蔗褐条病病原菌为新月弯孢菌,且为首次报道,筛选出对该病原菌抑菌效果较好的杀菌剂分别为40%苯甲·吡唑醚乳油和45%咪鲜胺水乳剂。
陈潇航张小秋黄海荣宋修鹏李文教梁永检雷敬超王泽平祝光湖刘期怀李翔颜梅新
关键词:甘蔗褐条病分子检测药剂筛选
海蔗22号在国家甘蔗品种区试百色试验点的表现
2019年
获得海蔗22号在区试点的农艺性状表现,为海蔗22号的生产与推广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以新台糖22(ROC22)为对照,在百色生态条件下开展一年新植两年宿根区域试验;海蔗22号蔗茎产量比对照ROC22增产14.70%,但增产不显著;含糖量较对照ROC22增产30.02%,增产达显著水平;甘蔗平均糖分达15.51%,较对照高1.04个百分点;海蔗22号在百色试点表现出高产、高糖、宿根性强、抗倒伏等特点,综合农艺性状表现突出,建议在不同生态环境选取不同土壤肥力的地块进行多点布局栽培观察及相关农艺技术研究,进而有针对性的繁殖、示范、推广。
李文教罗芳媚黄文武何兰线
关键词:甘蔗品种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