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河

作品数:10 被引量:58H指数:5
供职机构:四川理工学院生物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浓香
  • 8篇浓香型
  • 8篇浓香型白酒
  • 8篇香型
  • 8篇香型白酒
  • 8篇白酒
  • 6篇发酵
  • 4篇酿造
  • 4篇高粱
  • 3篇糖化
  • 2篇丢糟
  • 2篇生香
  • 2篇培菌
  • 2篇冷却水
  • 2篇后发酵
  • 1篇蒸煮
  • 1篇正交
  • 1篇正交试验
  • 1篇糖化工艺
  • 1篇酯化液

机构

  • 10篇四川理工学院
  • 8篇西南科技大学
  • 7篇泸州老窖股份...
  • 3篇天津科技大学
  • 2篇西昌学院
  • 1篇泸州老窖集团...

作者

  • 10篇李河
  • 7篇毛洪川
  • 6篇敖宗华
  • 4篇张宿义
  • 4篇陈晓明
  • 3篇张良
  • 3篇丁海龙
  • 3篇许德富
  • 2篇杨平
  • 2篇李正涛
  • 2篇黄文
  • 1篇王超
  • 1篇张大
  • 1篇肖燕

传媒

  • 3篇中国酿造
  • 2篇食品科技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酿酒科技
  • 1篇食品研究与开...

年份

  • 3篇2017
  • 7篇201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整粒高粱酿造浓香型白酒新工艺——高粱预处理及产酒发酵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利用整粒高粱为原料开发了一套以剥离产酒与生香发酵为特点的新型浓香型白酒酿造工艺。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实验设计的方法确定了产酒生香工艺高粱预处理的最佳工艺参数:甑体容积4.3 m3,每甑投粮量1 300 kg;泡粮水温70℃,泡粮时间11.3 h,泡粮水位高度17.8 cm;煮粮时间114 min,复蒸时间10 min。最佳产酒发酵工艺参数:糖化箱收箱厚度20 cm,收箱糖化时间20 h;配糟比1∶1;发酵周期12 d,酒醅酒精含量可达(11.40±0.30)m L/100g。以整粒高粱为原料可有效改善粉碎高粱、清蒸糠壳等带来的噪音、环境污染问题,经生产核算能最大限度降低糠壳使用量71%。
毛洪川许德富陈晓明张良敖宗华丁海龙李河
关键词:浓香型白酒
苦荞黄酒的工艺研究
以糯米和苦荞麸皮为原料,研究料水比、糖化酶接入量、黄酒酵母接入量、温度、时间等因素对苦荞黄酒糖化和后发酵的影响,通过L9(34)正交试验确定苦荞黄酒工艺的最佳条件,并对成品进行感官评定.试验结果表明:影响苦荞黄酒糖化的因...
李河李正涛张宿义敖宗华丁海龙吴学娅张大肖燕
关键词:糖化工艺感官评定
一种浓香型白酒丢糟的洗糟方法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利用酿酒蒸馏冷却水对浓香型白酒丢糟进行洗糟处理,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研究丢糟:冷却水、冷却水温度、洗糟时间对洗糟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影响丢糟洗糟效果的因素依次为洗糟时间>丢糟:冷却水>冷却水温度,洗糟最佳条件为丢糟∶冷却水1∶2(g∶g)、冷却水温度70℃、洗糟时间40 min,在此条件下,得到的洗糟水微量成分丰富,包括酯类9种、酸类6种、醇类4种和醛类3种,其中,总酸达到75.3 mg/100 m L、总酯达到19.6 mg/100 m L。
李河张宿义杨平敖宗华黄文毛洪川杨艳李德林罗杰
关键词:浓香型白酒丢糟正交试验冷却水
苦荞黄酒的工艺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以糯米和苦荞麸皮为原料,研究料水比、糖化酶接入量、黄酒酵母接入量、温度、时间等因素对苦荞黄酒糖化和后发酵的影响,通过L9(3-4)正交试验确定苦荞黄酒工艺的最佳条件,并对成品进行感官评定。试验结果表明:影响苦荞黄酒糖化的因素依次为:料水比﹥糖化温度﹥糖化酶接入量﹥糖化时间,糖化的最佳条件为:料水比3∶5.5∶11.5(g∶g∶g),糖化酶接入量0.25%,糖化温度60℃,糖化时间13h;影响苦荞黄酒后发酵的因素依次为:后发酵温度﹥黄酒酵母接入量﹥料水比﹥后发酵时间,后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水比3∶5.5∶11.5(g∶g∶g),黄酒酵母接入量0.2%,后发酵温度40℃,后发酵时间13d。经过最佳糖化和后发酵工艺可获得外观、香气、口味、风格等感官指标达到优级的苦荞黄酒。
李河李正涛张宿义敖宗华丁海龙吴学娅张大肖燕
关键词:糖化后发酵感观评定
整粒高粱酿造浓香型白酒的工艺开发综述被引量:6
2017年
综述了目前浓香型白酒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在"产酒与生香剥离发酵"理论基础上,论述了以整粒高粱为原料,冷却热水浸泡并单独蒸煮高粱,出窖大曲酒醅单独蒸馏取酒、大曲母糟晾堂堆积培菌、整粒高粱小曲晾堂培菌糖化并入地窖产酒发酵,产酒糟醅与二次培菌母糟拌和入泥窖完成生香发酵"为工艺特点的新型浓香型白酒酿造工艺的可行性。
毛洪川许德富陈晓明张良敖宗华丁海龙李河
关键词:浓香型白酒
一种浓香型白酒丢糟的洗糟方法研究
利用酿酒蒸馏冷却水对浓香型白酒丢糟进行洗糟处理,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丢糟:冷却水、冷却水温度、洗糟时间对洗糟效果的影响,再通过L9(34)正交试验确定洗糟处理的最佳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影响丢糟洗糟效果的因素依次为:洗糟时间...
李河张宿义杨平敖宗华黄文毛洪川杨艳李德林罗杰
关键词:浓香型白酒丢糟冷却水
浓香型白酒酯化液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4
2016年
浓香型白酒酯化液是在酯化酶技术的理论基础上,利用现代微生物技术和发酵工程技术将酒尾、黄水、底锅水等酿造副产物中的有机酸类、醇类等在酯化酶的作用下转化为富含以己酸乙酯为主的白酒香味成分的混合液。现在通过人为的控制酯化条件,利用黄水、酒尾等发酵副产物制备酯化液的反应技术在大部分白酒厂中都有应用。该文综述了浓香型白酒酯化液的生产原料、发酵条件、应用方式和效益分析,并分析了目前酯化液研究存在的问题,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浓香型白酒酯化液的高效生产和利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李河张宿义敖宗华丁海龙杨艳李德林罗杰苏占元王超毛洪川
关键词:浓香型白酒酯化液
利用整粒高粱酿造浓香型白酒的产酒发酵工艺开发被引量:2
2016年
利用整粒高粱为原料开发了一套以剥离产酒与生香发酵为特点的新型浓香型白酒酿造工艺,即整粒高粱首先单独浸泡清蒸,再利于小曲为糖化发酵剂强化产酒发酵,产酒发酵结束后成熟糟醅拌合堆积母糟投入浓香泥窖中强化生香发酵,经多轮次生产试验确定了最佳的产酒发酵工艺参数:配糟比1:1;糖化箱标准规格为长7.2 m,宽3.6 m,高0.17 m;收箱温度30℃、出箱温度33℃,糖化时间20 h;入窖酸度(0.78±0.04)mmoL/10 g,入窖淀粉含量(44.64±0.12)%,入窖水分含量(44.03±0.44)%;发酵周期12 d,酒醅酒精含量可达(11.40±0.30)mL/100 g。
毛洪川陈晓明许德富张良敖宗华丁海龙李河
整粒高粱酿造浓香型白酒生香发酵工艺的开发被引量:1
2017年
利用整粒高粱为原料开发了一套以剥离产酒与生香发酵为特点的新型浓香型白酒酿造工艺,确定了整粒高粱酿造浓香型白酒的生香发酵工艺参数:配糟比1:(3~4);产酒糟醅与出甑母糟拌合后堆积培菌,并以堆积培菌糟接种下轮母糟,最高可降低大曲用量74%,最佳发酵周期为60d,此时出酒率高达42.6%(63°计),原酒总酸总酯含量分别为(1.38±0.041)、(4.94±0.03)g/L。
毛洪川许德富陈晓明张良敖宗华李河
利用D-最优混料设计优化浓香型白酒生物发酵液的配方被引量:7
2016年
以黄水澄清液、酒尾、尾水为主要原料,通过添加生物酶制剂和控制发酵条件得到己酸乙酯含量较高的浓香型白酒生物发酵液。利用D-最优混料设计试验,研究不同黄水澄清液、酒尾和尾水配比对生物发酵液己酸乙酯生成量的影响,建立了配比与生物发酵液中己酸乙酯含量之间的回归模型,探讨了配方中各原料的互作效应,获得了浓香型白酒生物发酵液的最佳配方为:黄水澄清液26.20%、酒尾36.34%、尾水37.46%。在此最佳条件下,生物发酵液己酸乙酯含量达16.32 g/L,总酸含量为152.30 mg/100 mL,总酯(以己酸乙酯计)含量为17.66 g/L。所得生物发酵液风味成分种类丰富,黄色清亮,具有典型的发酵液复合香味。
李河张宿义杨平敖宗华黄文毛洪川杨艳李德林罗杰
关键词:浓香型白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