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雪辉

作品数:4 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核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3篇中子
  • 3篇中子输运
  • 2篇预处理
  • 1篇堆芯
  • 1篇特征线
  • 1篇碰撞
  • 1篇中子输运计算
  • 1篇线扫描
  • 1篇模块化
  • 1篇计算方法
  • 1篇概率法
  • 1篇C程序

机构

  • 4篇南华大学
  • 2篇中国原子能科...

作者

  • 4篇刘紫静
  • 4篇何丽华
  • 4篇谢金森
  • 4篇李雪辉
  • 3篇于涛
  • 2篇陈珍平
  • 2篇谢芹
  • 1篇曾文杰
  • 1篇赵鹏程

传媒

  • 1篇核技术
  • 1篇原子能科学技...
  • 1篇科技资讯
  • 1篇中国科技论文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全堆芯中子输运计算方法研究现状被引量:3
2015年
发展新一代反应堆物理数值计算理论和方法的目标是实现三维全堆芯Pin-by-Pin输运计算,MOC、SN、SPN是其中三种最具有代表意义的全堆芯中子输运计算方法。该研究介绍了这三种全堆芯中子输运计算方法的概念及特点,通过调研国内外研究现状比较分析了三种计算方法的计算精度、计算效率及几何适应性,总结了三种全堆芯输运方法的优缺点。最终归纳了两种具备工程应用可行性的全堆芯中子输运计算方案:(1)二维MOC耦合一维输运/节块法直接进行全堆芯输运计算;(2)采用二维MOC进行栅格计算,预制参数截面库,再运用三维SPN方法进行全堆芯输运计算。
刘紫静谢金森何丽华李雪辉
特征线几何预处理方法比较
2017年
网格划分、特征线间距、角度求积组、极角数目和方位角大小等几何预处理过程对特征线法的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有较大影响。基于步特征线法开发输运程序,通过数值计算验证所开发程序的正确性并分析两种特征线扫描方法(首尾相间循环扫描法、首尾相接循环扫描法)以及网格划分、特征线间距、角度求积组、极角数目、方位角大小对计算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开发的程序准确可靠;首尾相间循环扫描方法的收敛速度比首尾相接循环扫描方法慢。
李雪辉刘紫静谢金森于涛陈珍平谢芹曾文杰何丽华
模块化2D/1D耦合特征线法MMOC程序开发及验证
2018年
本文基于耦合求解的思想,轴向、径向均采用特征线法(MOC),通过开展2D/1D耦合MOC理论模型、模块化几何预处理方法研究,开发了2D/1D耦合MOC 3D中子输运求解程序MMOC,并开展了1D/2D/3DC5G7基准题验证。k_(eff)的相对误差分别为0.082%、0.045%、0.032%,该程序准确有效,计算精度满足中子输运计算的要求。
刘紫静李雪辉李雪辉于涛谢金森赵鹏程于涛何丽华
基于DRAGON程序的多种中子输运计算方法对比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为了对比分析多种三维全堆芯pin-by-pin中子输运计算方法的计算能力,尤其是研究评估特征线法(MOC)求解强非均匀性大规模问题的能力,基于DRAGON4.07程序,以C5G7组件、堆芯基准题为算例,比较分析了MOC方法(步特征线法MOC-SC和菱形差分特征线法MOC-DD)、碰撞概率法(CP)、界面流法(IC)的计算效率、计算精度、计算存贮及计算规模。分析结果表明:对于C5G7-UO2组件问题,MOC-SC的计算精度与CP方法相当,优于MOC-DD和IC方法,计算时间约为CP方法的2倍,内存占用量远小于CP方法;对于二维C5G7堆芯问题,MOC方法的计算精度、计算效率及内存占用量均优于CP和IC方法;而用MOC方法实现大规模三维问题的pin-by-pin计算时,还依赖于并行加速手段,尤其是计算存贮问题的突破。
刘紫静于涛谢金森何丽华李雪辉
关键词:中子输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