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秋月

作品数:20 被引量:97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中医
  • 5篇肿瘤
  • 5篇恶性
  • 4篇中药
  • 4篇免疫
  • 3篇预后
  • 3篇中医药
  • 3篇晚期
  • 3篇晚期恶性肿瘤
  • 3篇恶性肿瘤
  • 2篇蛋白
  • 2篇血液
  • 2篇血液病
  • 2篇外治
  • 2篇乌梅
  • 2篇乌梅丸
  • 2篇腺癌
  • 2篇结肠
  • 2篇护理
  • 2篇化疗

机构

  • 20篇北京中医药大...
  • 3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河南中医药大...
  • 1篇厦门市中医院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云南中医药大...

作者

  • 20篇范秋月
  • 12篇侯丽
  • 5篇董青
  • 5篇陈信义
  • 4篇田劭丹
  • 4篇沈洋
  • 4篇韩丽珍
  • 2篇张雅月
  • 2篇郝良为
  • 2篇李杰
  • 2篇李亚
  • 2篇苏容
  • 1篇马薇
  • 1篇刘宇
  • 1篇石凤芹
  • 1篇郎海燕
  • 1篇李潇
  • 1篇王冲
  • 1篇许亚梅
  • 1篇张翠莲

传媒

  • 3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北京中医药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陕西中医
  • 1篇光明中医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医药临床杂...
  • 1篇医学与哲学(...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世界中医药
  • 1篇现代中医临床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国毕业后医...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6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临床科室病房管理经验与思考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以及世界多个国家呈现"大流行"趋势,人群普遍易感,住院患者因其自身特点更容易感染,临床科室在确保病房新冠"零感染"的前提下,继续为患者提供专科医疗救治服务成为医疗工作的重中之重。疫情期间,北京中医药...
范秋月吕丽媛董青兰梦好韩丽珍郝良为侯丽
中药止咳膏方配合推拿治疗小儿过敏性咳嗽60例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观察中药止咳膏方配合手法推拿治疗小儿过敏性咳嗽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过敏性咳嗽患儿随机分为2组,排除不合格病例后,对照组58例口服孟鲁司特钠片,观察组60例在此基础上加服中药止咳膏方联合推拿治疗,疗程均为14 d。观察治疗前后2组临床症状积分、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比值变化、咳嗽疗效、咳嗽缓解时间。结果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总积分值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咳痰气喘积分在治疗7 d、14 d时均低于对照组。治疗14 d时,观察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咳嗽疗效总有效率83.3%,对照组为70.7%,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咳嗽症状缓解天数(6.55±1.12)d,对照组为(8.43±1.58)d,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主要为胃脘部胀满、食欲不振与轻度恶心,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6%,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孟鲁司特钠片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止咳膏方配合推拿治疗能够明显改善小儿过敏性咳嗽临床症状,提高咳嗽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
闫立娜吉庆凤刘玉潇张会娟王志宏王友凤范秋月
关键词:小儿过敏性咳嗽膏方推拿
中医药在安宁疗护中的应用被引量:18
2018年
中国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增加,多数患者处于中晚期,癌症生存者位列世界第一,他们的生命质量亟待提高。安宁疗护作为一种系统的临终照顾模式,在中国日益受到重视。中医药作为中国独特的医疗体系在安宁疗护中发挥重要作用。癌因性疲乏、肿瘤相关性失眠、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癌性厌食症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命质量,中医药治疗具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
侯丽王寅吴洁雅范秋月沈洋
关键词:安宁疗护中医药晚期恶性肿瘤
健脾益气摄血颗粒影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出血与免疫功能研究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摄血颗粒对“脾不统血证(脾气虚)”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中央随机对照、多中心竞争入组临床试验方法,共入组273例,经反复核对临床试验资料,进入全分析集受试者共272例,其中,试验组(健脾益气摄血组)104例,联合组(健脾益气摄血联合泼尼松组)103例,西药组(泼尼松组)65例。21天为1个疗程,临床试验结束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从治疗第7天开始,试验组、联合组的出血程度评分值较入组时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西药组从14天开始,说明西药组止血效果晚于试验组、联合组;3组病例治疗后各访视点血小板减少程度评分值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访视点,联合组血小板评分值下降幅度最优,与试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CD4^+CD25^+细胞疗后测定值与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试验组比较,第4次访视点联合组检测的CD3^+CD4^+细胞、CD19^+细胞正常和异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前后血小板抗体测定值组内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益气摄血颗粒能有效止血和提升患者外周血小板效果,调节免疫可能是治疗机制之一。
郎海燕张玲王佳张雅月王冲范秋月张佳诺陈信义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免疫调控
乌梅丸对免疫性结肠炎大鼠IL-1β、pNF-κB、Foxp3的作用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观察乌梅丸对免疫性结肠炎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磷酸化核转录因子κB(pNF-κB)及叉头样转录因子3(Foxp3)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甲波尼龙片组(2.0 mg/kg)、乌梅丸低剂量组(13.4 g/kg)及乌梅丸高剂量组(26.8 g/kg),每组8只。半抗原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加乙醇局部灌肠复制免疫性结肠炎模型。造模3 d后开始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给药14 d后检测指标。解剖观察大鼠结肠黏膜损伤指数,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及病变结肠组织IL-1β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pNF-κB蛋白表达水平,qPCR法检测结肠组织Foxp3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和结肠组织IL-1β水平升高、结肠组织pNF-κB蛋白表达升高、Foxp3基因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甲泼尼龙片组血清和结肠组织IL-1β水平下降,Foxp3基因表达升高(P<0.05);乌梅丸低、高剂量组结肠组织IL-1β和pNF-κB蛋白表达下降,血清IL-1β和结肠组织Foxp3基因表达均升高(P<0.05)。与甲泼尼龙片组比较,乌梅丸低剂量组、乌梅丸高剂量组血清IL-1β表达均升高(P<0.05)而结肠组织IL-1β表达降低(P<0.05)。结论乌梅丸可通过提高Foxp3表达而下调受损结肠组织pNF-κB、IL-1β表达,从而改善结肠的病理损伤,阻止免疫性结肠炎的进展。
赵欢吕鹏侯丽曾志豪李亚范秋月沈洋
关键词:乌梅丸白细胞介素1Β
基于铜死亡相关LncRNAs评估胃癌预后、免疫浸润及中药预测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基于铜死亡相关的LncRNAs(cuproptosis-related LncRNAs,CRLs)建立胃癌(gastric cancer,GC)预后模型,预测调控铜死亡相关基因(cuproptosis-related genes,CRGs)的中药。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获取443例GC的临床资料及RNA-seq,通过Pearson分析、Cox回归、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回归等方法筛选CRLs构建预测GC预后的风险模型,结合风险评分和临床特征构建列线图。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Kaplan-Meier曲线和C-指数验证模型的准确性。评估风险评分与免疫浸润、免疫检查点基因表达和化疗/靶向药的相关性。应用Coremine Medical数据库预测调控CRGs的潜在中药。结果:基于7个CRLs(AP001107.9、VCAN-AS1、AC016394.2、LINC02675、AC100814.1、HAGLR和LINC01094)的风险评分构建GC风险模型。风险模型预测GC患者1、3、5年生存率的AUC分别为0.720、0.682、0.711,其预后价值优于年龄、Grade分级、TNM分期。结合年龄、TNM分期的风险模型预测GC患者1年生存率的AUC为0.793。风险评分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调节性T细胞等免疫细胞富集程度及LAG3、ICOS、CD28、NRP1等22个免疫检查点基因表达和13种化疗/靶向药的敏感性具有相关性。对CRGs具有潜在调节作用的中药有58种,其功效以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为主,主归肝、脾、肺经,螺旋藻和蛇床子对铜死亡机制的关键基因FDX1具有潜在调控作用。结论:基于7个CRLs构建的风险模型可评估GC的预后、免疫,螺旋藻及蛇床子可能对铜死亡机制具有重要的调控效能。
贠张君沈洋米虽才刘铸范秋月刘爱琪翟苗杰侯丽
关键词:胃癌预后模型中药
复方浙贝浸膏对人结肠癌耐奥沙利铂细胞株HCT-116/L-OHP裸鼠移植瘤及凋亡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观察复方浙贝浸膏(Compound Zhebei Extract,CZBE)对人结肠癌耐奥沙利铂(L-OHP)细胞株(HCT-116/L-OHP)裸鼠移植瘤体内抑制作用,以及对移植瘤细胞相关凋亡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人结肠癌耐L-OHP细胞HCT-116/L-OHP接种于BALB/c裸鼠右腋前皮下构建结肠癌耐L-OHP移植瘤模型,成模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肿瘤模型对照组、阳性药L-OHP组(3mg/kg)、CZBE高剂量(CZBE 10 g/kg)联合L-OHP组、CZBE中剂量(CZBE 5 g/kg)联合L-OHP组、CZBE低剂量(CZBE 2.5 g/kg)联合L-OHP组,分组当天给药。给药方法:CZBE,灌胃,每日1次;L-OHP,3 mg/kg,腹腔注射,隔日1次。连续用药2周。实验结束后处死小鼠,称体重后完整剥离瘤体并称瘤重,计算肿瘤抑制率。将瘤块组织制成切片,通过免疫组化结合ImageProPlus7.0彩色图像分析软件及SPSS 21.0软件,分析CZBE对HCT-116/L-OHP移植瘤细胞凋亡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CZBE各剂量联合L-OHP均能有效抑制HCT-116/L-OHP裸鼠移植瘤体积的增长。CZBE高剂量联合L-OHP组肿瘤抑制率为45.031%,与阳性药L-OH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ZBE中剂量联合L-OHP组肿瘤抑制率为37.669%,复方浙贝浸膏低剂量联合L-OHP组肿瘤抑制率为32.147%,阳性对照L-OHP组的肿瘤抑制率为27.239%,并延长移植瘤裸鼠的生存期。与阳性药L-OHP组相比,CZBE低剂量联合L-OHP组移植瘤细胞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的累积光密度/面积(IOD/Area)值降低(P<0.05),CZBE中、高剂量联合L-OHP组移植瘤细胞Bcl-2的IOD/Area值降低(P<0.01)。CZBE中剂量联合L-OHP组移植瘤细胞Bcl-2相关x蛋白(Bax)的IOD/Area值升高(P<0.05),CZBE高剂量联合L-OHP组移植瘤细胞Bax的IOD/Area值升高(P<0.01)。结论CZBE联合L-OHP能提高人结肠癌耐L-OHP细胞株移植瘤的肿瘤抑制率,并延长人结肠癌耐奥沙利铂移植瘤裸鼠的生存期,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Bax/Bcl-2凋亡途径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性,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吕鹏董青刘宇李蕊白范秋月陈信义侯丽
关键词:结肠癌奥沙利铂
基于miR-145甲基化调控miR-145/c-Myc/p53抑癌通路探讨龙贝逍遥散抗乳腺癌机制
乳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甲基化是其重要发病机制,通过逆转启动子甲基化使沉默的基因重新表达,是肿瘤治疗的新靶点途径,龙贝逍遥散与乳腺癌病证相合,课题组试从miR-145甲基化调控miR-145/c-Myc/p53抑癌...
赵欢石凤芹吕鹏李亚李蕊白范秋月韩丽珍侯丽
关键词:乳腺癌基因甲基化C-MYC基因
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恶心呕吐的循证护理
2022年
探究循证护理模式在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恶心呕吐中实施对患者病情改善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科室确诊为恶性血液病并接受相同化疗方案化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结果 试验组发生恶性呕吐发生率62.00%(31例),对照组90.000%(45例),其中t16.356,P0.001。试验组总有效控制率74.00%,对照组38.00%,具有差异。试验组生活质量评分62.42±5.11,对照组44.46±4.13,有差异(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98.00%,对照组82.0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恶性血液病的化疗治疗过程中使用循证护理,可以有效减少呕吐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总有效控制率以及护理满意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范秋月史敏慧邢彩霞兰梦好张翠莲
关键词:循证护理恶性血液病化疗恶心呕吐
120例多原发肿瘤临床分析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讨多原发肿瘤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采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120例多原发肿瘤患者病历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层分析。结果 (1)男女比例相近;(2)发病年龄为26~89岁,中位年龄58岁;(3)双原发恶性肿瘤116例,三原发恶性肿瘤2例,四原发恶性肿瘤1例,五原发恶性肿瘤1例;(4)同时性多原发肿瘤25例,异时性多原发肿瘤95例,发病间隔时间6~444月,中位间隔时间32月;(5)首发恶性肿瘤以消化系统最多,第二原发恶性肿瘤以血液系统居多;(6)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48.3%和37.5%。结论通过临床分析提高对多原发肿瘤的认识,指导临床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以期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预后。
张稚淳贾梦冉丁皓范秋月田劭丹
关键词:多原发肿瘤预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