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然
- 作品数:2 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立即全切与保留膀胱对初发T1G3期膀胱癌疗效Meta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比较立即膀胱全切与保留膀胱治疗初发T1G3期膀胱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全面检索PubMed、Springer、万方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2012年6月以前国内外关于膀胱全切术(A组)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膀胱灌注法(B组)治疗T1G3期膀胱癌的临床对照研究文献,并按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进行Meta分析。结果符合标准的文献共4篇,总样本量434例,其中A组149例,B组285例。至随访结束时,A组总病死率为49.7%(74/149),B组为35.8%(102/285),A组与B组比较RR=1.23,95%CI=0.98~1.54,P>0.05;A组肿瘤特异性病死率为23.5%(35/149),B组为22.1%(63/285),A组与B组比较RR=1.07,95%CI=0.74~1.55,P>0.05;A组疾病进展率为23.9%(28/117),B组为30.4%(62/204),A组与B组比较RR=0.78,95%CI=0.53~1.16,P>0.05。结论立即膀胱全切与TURBT+膀胱灌注治疗初发T1G3期膀胱癌,治疗后在总生存率、疾病进展率及肿瘤特异性病死率方面均无明显差别。
- 俞亮李延江荆涛马贺贺赵振威蔡然
- 关键词:膀胱切除术
- 大鼠肾缺血对结石形成影响的超微结构观察
- 2013年
- 目的了解大鼠肾缺血情况下结石附着部位的超微结构,并探讨结石形成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100只,随机分成4组,单纯成石剂组(A组)、单纯结扎组(B组)、成石剂并结扎组(C组)、对照组(D组),每组25只。A组口服7.5g/L的乙二醇溶液,B组口服普通饮水、用钛夹夹闭左肾动脉30min,C组口服7.5g/L的乙二醇溶液、用钛夹夹闭左肾动脉30min,D组口服普通饮水,各组大鼠均切除右肾。各组分别于实验第0天、2天、4天、1周、2周时取大鼠左肾(每次5只),电镜观察肾草酸钙结晶体附着部位和细胞形态改变。结果 B、D组各时间点均未出现草酸钙结晶体。A组第4天肾间质出现草酸钙结晶体,1周时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出现结晶体,2周时肾小管腔内出现结晶体;C组第2天肾间质出现结晶体,第4天时肾小管细胞内出现结晶体,1、2周时肾小管腔内出现结晶体。结晶体中心呈黑色,电子密度高,边缘呈环状透亮带,电子密度低。A、D组未出现细胞凋亡、坏死;B、C组第4天时出现细胞坏死,并随时间推移坏死细胞逐渐增多,坏死细胞胞核溶解,线粒体消失。结论草酸钙与肾缺血在结石形成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草酸钙结石最初附着部位有可能为肾髓质间质。
- 蔡然邵世修曹延炜
- 关键词:肾结石缺血显微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