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敏
- 作品数:31 被引量:104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巨噬细胞及其在术后腹腔粘连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19年
- 术后腹腔粘连形成常见于腹部手术发生腹膜损伤后,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主要包括炎症机制和纤维蛋白溶解、胶原生成的失衡。近年来,对巨噬细胞表型的异质性和可塑性的研究越来越多。各种各样的微环境信号影响巨噬细胞的表型极化和激活,导致动态可塑性。但很少有人知道巨噬细胞在粘连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在本篇综述中,讨论了巨噬细胞的自身相关信息并揭示了其在腹腔粘连形成中的机制作用。
- 赵敏杨丽丽李文林曾莉
- 关键词:巨噬细胞腹腔粘连
- 一种智能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自主运动健康管理方法及系统
-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自主运动健康管理方法及系统,包括用户端和云服务器端,用户端包括特征数据模块和运动健康评价模块;运动健康评价模块用于根据特征数据模块录入的用户特征数据进行运动健康分析及运动推荐策略制定;特...
- 郝晓蓓王庆赵敏姚瑶陈俊羽徐桂华田芙蓉张海婷胡辉贵
- 中医药防治间皮细胞参与术后腹腔粘连形成被引量:6
- 2021年
- 腹部腹腔粘连是手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可导致多种不良影响。发病机制现尚不明确,目前主要认为是炎症反应、纤溶系统的失衡最终导致纤维蛋白沉积,形成粘连,间皮细胞是其中的关键细胞,不仅参与整个过程,上皮-间充质细胞的转移过程(EMT)决定着粘连的形成。现阶段通过直接或间接利用间皮细胞防治术后腹腔粘连的研究愈多,综述了间皮细胞的基本生理病理及在腹腔粘连形成中的作用,联合相关中医药防治措施,以期能有更有效的治疗措施。
- 陈妍锜赵敏杨丽丽李文林曾莉
- 关键词:术后腹腔粘连间皮细胞纤维蛋白沉积中医药防治
- 基于蛋白芯片技术探讨丁氏溃结灌肠液对结肠炎大鼠肠道组织差异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基于蛋白芯片技术探讨丁氏溃结灌肠液对结肠炎大鼠肠道组织相关靶点的影响,阐释丁氏溃结灌肠液改善肠道炎症反应及肠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阳性药组、模型组、正常组、丁氏溃结灌肠液组,5只/组。除正常组之外,其他3组均给予3.5%硫酸葡聚糖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喂养,结肠炎造模成功后,阳性药组使用美沙拉秦灌肠,丁氏溃结灌肠液组使用丁氏溃结灌肠液灌肠,每天1次,连续4周,停药1 d后,取大鼠结肠黏膜组织,采用GSR-CAA-67抗体蛋白芯片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肠道组织炎症反应及肠纤维化相关蛋白的变化,筛选出各组差异性表达的蛋白。结果通过蛋白芯片检测,发现共有8种有意义的差异蛋白,其中模型组和空白组对照组对比筛选出的8种蛋白包括IFN-γ、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TIMP-2、TIM-1、IL-6、TIMP-1、TNF-α、IL-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一方面,丁氏溃结灌肠液与美沙拉秦均对IL-6、TIMP-1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丁氏溃结灌肠液对TNF-α、IL-22有抑制作用(P<0.05),美沙拉秦组则没有相同作用(P>0.05)。结论丁氏溃结灌肠液具有多靶点的作用,可能通过改善肠道炎症反应及肠纤维化达到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目的。
- 丁康张辉谭妍妍朱维娜李芷薇陆蔚李睿瑛赵敏丁洋李猛黄士财丁义江张苏闽
- 关键词:蛋白芯片差异蛋白肠纤维化
- 丁氏溃结灌肠液对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道屏障的保护作用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研究丁氏溃结灌肠液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机械屏障、免疫屏障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50只SD大鼠采用DSS法建立急性期溃疡性结肠炎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模型组、美沙拉秦灌肠液组和溃结灌肠液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或生理盐水灌肠14d。末次给药结束后,各组大鼠禁食不禁水24h,麻醉,取结肠标本观察肠黏膜变化情况,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A(Ig A)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occludin含量、Ig A水平显著降低(P<0.01);经美沙拉秦灌肠液和丁氏溃结灌肠液治疗后,大鼠结肠组织occludin含量、Ig A水平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以美沙拉秦灌肠液与溃结灌肠液高、中剂量组升高更为明显,而溃结灌肠液中、高剂量组与美沙拉秦灌肠液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氏溃结灌肠液可以降低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道通透性,对肠黏膜屏障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不同剂量的溃结灌肠液对肠黏膜屏障保护效果不同,中高剂量较低剂量组作用明显。
- 李睿瑛赵敏张亚杰谭妍妍丁康张苏闽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肠黏膜
- 张志坚排毒止痒汤治疗尿毒症瘙痒的疗效观察
- 2017年
- 目的:探索张志坚自拟排毒止痒汤在尿毒症瘙痒方面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血液净化中心36例尿毒症伴瘙痒患者,分为中药治疗组20例和血液灌流组16例,在常规血液透析治疗基础上分别加用排毒止痒汤外洗每日一次和血液灌流治疗每周一次,观察四周,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瘙痒程度。结果:治疗后两组瘙痒积分均较前有明显改善(P<0.01)(P<0.05),中药组积分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张志坚自拟排毒止痒汤对尿毒症瘙痒具有更好的疗效。
- 郑宏香赵敏王身菊陈岱
- 关键词:尿毒症瘙痒透析患者疗效观察
- 活血通腑方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和SOCS/JAK2/STAT/PPAR-γ通路防治腹腔粘连的机制研究
- 背景/目的腹腔粘连(Intraperitoneal Adhesion,IA)是腹部外科手术中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之一,它的粘连密度、出现症状的时间间隔和临床表现各不相同,没有可预测的模式。如今粘连性疾病已经成为具有明显发病率...
- 赵敏
- 关键词:腹腔粘连活血通腑方
- 文献传递
- 中医药调控miRNA在炎症性肠病中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肠道炎症性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普遍认为与遗传易感性、肠道菌群、免疫紊乱和环境等多个因素相关。多项研究表明微小核糖核酸(miRNA)是IBD发生、发展的关键调节因子,有望成为IBD的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标。中医药防治IBD历史悠久,不仅疗效显著,还具有多分子、多靶点、多通路协同调控作用等优势。本文综述多种相关miRNA在IBD中的作用机制及中医药干预miRNA防治炎症性肠病的研究成果,发现中医药可通过干预多种miRNA表达,参与调控肠上皮细胞受损、炎症、细胞自噬、血管新生等病理损伤过程,从而发挥修复肠上皮功能障碍和重建免疫稳态、延缓病情的作用。
- 徐薇路晓培赵敏丁康谭妍妍
-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微小核糖核酸肠道屏障细胞自噬血管新生
- 不同细胞类型参与腹膜粘连的发病机制及中医药对其防治的研究进展
- 2025年
- 腹膜粘连(PA)是由手术、腹膜炎症、腹膜透析等引起的腹腔内受损组织和器官间的异常纤维性粘连带。PA能引起不孕、肠梗阻、肠穿孔、慢性盆腔疼痛等多种临床并发症,其并发症可能在初始手术后开始出现,也可能在数年之后才出现,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目前预防和治疗PA的策略尚不令人满意。据研究在PA全过程中多种细胞参与并发挥了关键作用,可以调节肠道免疫系统,调控炎症微环境,激活纤维蛋白溶解,进行细胞外基质沉积和重塑,从而减轻炎症反应。现对间皮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成纤维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等参与PA进展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阐述细胞层面作用的靶点,以期在现代医学和中医药学中为临床防治PA提供新参考和新思路。
- 包小江赵敏丁康
- 关键词:腹膜粘连间皮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纤维化
- 结肠癌干细胞相关信号通路被引量:3
- 2018年
- 结肠癌(CRC)是全球第二常见的癌症类型,第四大癌症相关死亡原因,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人类生命健康。近数十年来,随着癌干细胞(CSCs)概念的提出和发展,对CSCs相关信号通路也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索。
- 赵敏张苏闽卞尧尧曾莉
- 关键词:结肠癌癌干细胞信号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