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鹏
- 作品数:7 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国际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更多>>
- 影响高等教育国际合作成功的因素
- 今天,全球范围内各大学之间因为各种原因互相联合。但最重要的是,它们相互结盟以增强竞争力。结合信息技术的进步,全球化的力量已经改变了时空的概念,大学的运作正在跨越时空的界限。但是,今天的大学国际合作究竟有哪些模式和方法?在...
- 陈焕贤郭海鹏
- 关键词:高等教育
- 文献传递
- 中国与西方过程思维中的内在超越性
- 2013年
- 中国传统的儒释道三个哲学世界观,都是过程思想。宇宙基本的二重性,也很受怀特海的青睐,恰如中国古典哲学中的阴阳概念。亚洲哲学所强调的内在超越性是一种超越经典认知方式的人类经验的内在愿景。对支撑意识的神经生物机制的研究表明,文化的差异可能在特定的大脑激活模式中找到其根源。中国古典哲学多基于直觉性解释,关注"怎样"的问题,主要是由右脑半球主导的。西方哲学则主要涉及左脑半球体现关注"什么"问题的精神活动。可是,在深层意识反思方面,大脑的不平衡并不能阻止我们通过整个大脑的作用,用终极概念来给经验现实一个最终的、纯粹的解释。因而,内在超越性将不再是依赖于文化的,而是东、西方所共有的一种普遍意识。
- 扬.恩伯茨郭海鹏
- 关键词:中国古典哲学过程哲学内在超越性
- 元亨利贞:孔子之前儒学孕育期的演进历程
- 2020年
- 文章以“元、亨、利、贞”四阶段梳理孔子之前儒学孕育期的演进历程,并辅以考古学佐证和古文明的比较,以阐明中华文化在源头已表现出来的特色。三皇时期是其诞生期,期间中华农耕文明雏形初现,为“元”;五帝时期是生长期,期间“尧舜之道”逐步凝成,为“亨”;夏、商、西周三代是其繁盛期,期间“文武之道”彰显,礼乐制度得以确立,为“利”;从东周春秋时期至孔子创立儒学,是其收获期,为“贞”;孔子之后则是“贞下起元”。在孔子之前,中华文明之道主要表现为历代圣王的仁德善行和礼乐治平之道,即“尧舜之道”和“文武之道”,集中体现于《周易》和《尚书》。此道经孔子之手提炼,要义载诸六经,凝聚于一个“仁”字,其本则根植于“孝悌忠信”之“行”,从而奠定了中华文化重人伦、尚仁义、崇践履的特色。
- 郭海鹏
- 关键词:儒学文化比较
- 易经思想与怀特海范畴图式之会通和比较初探被引量:1
- 2013年
- 过程哲学与中国哲学特别是《易经》有许多相似相通已经在众多学者中取得共识。深入对比分析《易经》和《过程哲学》中的"范畴图式"可以看出,"过程哲学先天太极八卦",把"终极范畴"和"存在范畴"各基本概念综合表达于一个简洁的模型中,为诠释"范畴图式"提供了一个别样的视角。
- 郭海鹏
- 关键词:过程哲学《易经》
- 面向21世纪生态文明时代的全人教育
- 现代工业文明逐渐席卷全球,但随着现代人的"分裂"和"失衡",社会危机和自然生态危机日益严重.在21世纪生态文明时代,全人教育是培养全球公民的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路径.发展全人教...
- 郭海鹏
- 关键词:全人教育自然环境
- 六经之道,未坠于地:试论龚鹏程先生的学思知行
- 2016年
- 生活儒学之倡导和践行者龚鹏程先生的学思知行,依时间顺序分为幼能鄙事、博学于文、知行合一、礼乐在兹、即凡入圣等时期。观龚先生之学思与践履,可谓发乎真性情,学有真功夫,行见真风流。其学思知行之精神、规模与风貌,堪称为诚、通、美。概言之,其始学先立乎大,志道游艺,由艺入道,由破显立;继而博学于文,杂取百家,融汇中西,兼修内外;更能知行合一,即物穷理,化民成俗,经世致用;终至以美涵摄礼乐,体用不二,返俗归真,即凡入圣;堪称今世卓然独立一大儒。
- 郭海鹏
- 关键词:生活儒学六经大儒
- 美国的生态农业和中草药
- 告指出生长在北美特殊的大熔炉条件下的和其它地方的中草药,是如何能够帮助促进那些试图超越现代工业化的农业和医药业的局限性,以及克服它们给人们的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的努力。
- 简·吉布里特郭海鹏
- 关键词:生态农业中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