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祥慧
- 作品数:2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山东省立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双源CT不同后处理技术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狭窄的对比观察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双源CT不同后处理技术在肠系膜上动脉(SMA)狭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2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手术证实SMA狭窄患者的双源CT血管造影(CTA)图像进行分析,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后处理技术对SMA进行显示。以手术及DSA为参考标准,统计双源CT不同后处理技术诊断SMA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双源CT各种后处理技术中,MPR、MIP、VR敏感度分别为75.00%、62.50%、43.75%,特异度分别为98.00%、92.22%、89.29%。MIP与MPR诊断SMA狭窄的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R与MPR诊断SMA狭窄的敏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CT各种后处理技术在诊断SMA狭窄各有优势,结合各种技术有助于准确诊断病变。
- 杨东巩若箴全勇包洪靖万祥慧
- MSCT重建、重组层厚对肾上腺MPR图像质量的影响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重建、重组层厚对正常肾上腺MPR(multiplanar reformatted)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使用Somatom 64层螺旋CT扫描机对72例行肝脏增强扫描的患者(左侧肾上腺正常)的肾上腺图像进行后处理,对肾上腺区的原始数据进行不同层厚原始轴位图像重建,重建层厚为0.6mm、1.0mm、1.5mm、2.0mm,重叠率为70%;用不同层厚的原始轴位图像进行MPR冠状位重组,重组层厚为0.6mm、1.0mm、1.5mm、2.0mm;应用双盲法评价各组MPR图像质量、测量其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0mm/1.5mm(原始轴位图像重建层厚/MPR图像重组层厚)、1.0mm/2.0mm、1.5mm/2.0mm层厚重建、重组MPR图像的信噪比和图像质量评分高,与其他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三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肾上腺体积小而薄,所以推荐使用1.0mm/1.5mm层厚进行MPR图像重建、重组,能更好观察肾上腺的形态,同时也保证较好的图像质量。
- 万祥慧巩武贤邵江全勇巩若箴
- 关键词:肾上腺多平面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