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冰

作品数:5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肿瘤
  • 2篇组织化学
  • 2篇免疫
  • 2篇免疫组织
  • 2篇免疫组织化学
  • 2篇病理
  • 2篇病理特征
  • 2篇肠癌
  • 2篇大肠
  • 2篇大肠癌
  • 2篇BCL-2
  • 1篇多药
  • 1篇多药耐药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炎症
  • 1篇炎症性
  • 1篇炎症性肠病
  • 1篇诊断及鉴别诊...

机构

  • 5篇中山大学附属...
  • 3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徐州医学院

作者

  • 5篇刘冰
  • 3篇黄艳
  • 3篇谭伟艳
  • 3篇林汉良
  • 2篇金淑静
  • 2篇黄瑞妍
  • 2篇柳红
  • 2篇李初俊
  • 2篇范新娟
  • 1篇王润泽
  • 1篇朱亚西
  • 1篇李建军
  • 1篇杨祖立

传媒

  • 3篇临床与实验病...
  • 2篇广州医药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5
  • 1篇200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结直肠腺癌中HIF-1α、VEGF的表达及其相关性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结直肠正常组织、腺瘤及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4例原发性结直肠腺癌、20例腺瘤及2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中HIF-1α、VEGF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结直肠正常组织、腺瘤及腺癌组织中HIF-1α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5%、25%和51.6%,正常组织与腺瘤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织与腺癌、腺瘤与腺癌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在正常组织、腺瘤及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30%和62.6%,VEGF在正常组织与腺瘤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织与腺癌、腺瘤与腺癌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与结直肠腺癌Dukes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分级明显相关(P<0.05);VEGF的表达与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与浸润深度及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HIF-1α与VEGF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577,P<0.01)。结论HIF-1α及VEGF蛋白可以作为检测结直肠腺瘤癌变的指标,HIF-1α及VEGF蛋白的高表达可能在结直肠癌侵袭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黄艳范新娟林汉良刘冰杨祖立谭伟艳李建军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P-gp和bcl-2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研究和探讨大肠癌耐药机制。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SP法 )检测P gp和bcl 2在6 4例大肠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P gp和bcl 2的阳性表达与大肠癌患者的各临床病理参数无明显关系 (P >0 0 5 ) ;②P gp的表达与bcl 2的表达无相关性。结论 实验表明P gp和bcl 2在大肠癌的多药耐药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bcl 2可能单独参与了大肠癌的耐药 。
黄艳金淑静柳红刘冰
关键词:大肠癌多药耐药BCL-2基因病理特征
消化道类癌19例病理特征及临床分析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探讨消化道类癌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点及诊治。方法对19例消化道类癌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复习,应用免疫组化SP法染色。结果 19例均为典型类癌,组织构型上可分为实性小巢状或岛状、梁状、腺管状、混合性等4种。免疫表型19例Syn和NSE均阳性,10例CgA阳性,13例CD56阳性。19例消化道类癌15例为直肠类癌。19例肿瘤直径均小于1.5厘米,18例肿瘤局限于黏膜层及黏膜下层,1例浸润至浅肌层,1例淋巴结有转移。结论消化道类癌以直肠类癌最多见,生物学行为低度恶性,一般不侵犯肌层,也很少转移,大多数病例可以在内镜下行黏膜切除术获得治愈。免疫组化Syn、NSE、CgA及CD56染色可作为直肠类癌的常规内分泌标记物。
黄艳刘冰黄瑞妍范新娟谭伟艳林汉良李初俊
关键词:消化道肿瘤类癌免疫组织化学
炎症性肠病内镜活检标本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内镜活检标本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09例内镜下活检诊断为IBD的HE切片重新阅片,按照系统性诊断步骤,即组织结构、上皮及固有层的改变综合评估,进行病理形态分析。结果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108例,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D)19例,不能排除CD 20例,不能确定为UC或CD 27例,按系统性诊断方法,其中35例不能诊断为IBD。结论按照系统性诊断步骤,IBD不易漏诊,也不会过诊断。内镜活检标本诊断UC较容易,诊断CD较难,除非看到非干酪样上皮样肉芽肿,CD内镜活检的主要目的是排除淋巴瘤和肠结核。
黄艳刘冰朱亚西谭伟艳黄瑞妍李初俊林汉良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活组织检查
大肠癌和大肠正常黏膜组织中Bax和bcl-2表达意义的研究
2005年
目的探讨Bax和bc l-2在大肠癌及大肠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Bax和bc l-2在64例大肠癌和正常黏膜中的表达情况。结果①大肠癌组织中,bc l-2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黏膜(P<0.05),Bax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黏膜(P<0.05);②Bax的表达与bc l-2的表达无相关性;③Bax和bc l-2的阳性表达与大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侵及范围、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参数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实验表明Bax和bc l-2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黄艳柳红金淑静王润泽刘冰
关键词:大肠癌免疫组织化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