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成科
- 作品数:2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六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胰腺癌临床诊断中的意义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评价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对胰腺癌的诊断及胰腺良恶性疾病的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1例患者血清中CA19-9、CA242、CA125、CA50、癌胚抗原(CEA)及甲胎蛋白(AFP)水平,将胰腺癌与肝脏恶性肿瘤、胃肠道恶性肿瘤、胆道恶性肿瘤及其他良性疾病进行对比,分析其临床价值;同时与胰腺良性占位进行比较,分析肿瘤标志物在已明确的胰腺占位性病变中的鉴别诊断价值。绘制各肿瘤标志物的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并进行分析处理。结果:6种肿瘤标志物中,CA19-9、CA50和CA242水平在胰腺癌组均高于胰腺良性疾病组、肝脏恶性肿瘤组、胃肠道恶性肿瘤组和其他良性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癌组CA125、CEA水平亦高于胰腺良性疾病组(P<0.05)。CA19-9的敏感性为79.49%,阴性似然比为0.28,其AUC为0.925。结论:CA19-9、CA50和CA242对胰腺与非胰腺疾病鉴别有意义;CA19-9对胰腺肿瘤良恶性鉴别的综合诊断能力较其他肿瘤标志物强,对胰腺恶性肿瘤与胆道恶性肿瘤鉴别能力较差。
- 王文涛张顺吴力群郭卫东张庆刘成科刘辉
- 关键词:胰腺肿瘤肿瘤标志物ROC曲线
- 影响肝切除术后行TACE患者预后因素的分析(英文)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对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肝部分切除术后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的病人和未行TACE病人影响其预后的多种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为肝切除术后是否行TACE治疗寻找筛选条件。方法:对我院2003~2008年期间在我院肝胆外科行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手术治疗221例(术后介入治疗103例,术后非介入治疗118例)患者进行全面随访了解患者的预后情况,分别对术后接受介入治疗和非介入治疗两组通过Kaplan-Meier及COX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血清HBsAg、肿瘤直径、肿瘤大体分型、有无癌栓形成,肿瘤分期(TNM)共7项指标。结果:在1年生存期内介入治疗组中的性别、年龄、血清HBsAg、肿瘤直径、肿瘤大体分型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癌栓形成及肿瘤分期有意义(p<0.05);非介入组内年龄、性别、血清HBsAg无统计学意义,肿瘤直径、肿瘤大体分型、有无癌栓形成,肿瘤分期有意义;在3年生存期内介入治疗组中的以上指标无统计学意义,而非介入组在肿瘤直径、有癌栓形成及肿瘤分期方面与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肿瘤直径>5cm及术后病理证实为低分化的患者给予积极TACE治疗可明显提高近期生存率。
- 刘辉张斌张顺张庆王元元王文涛刘成科
- 关键词:原发性肝细胞肝癌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