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鑫

作品数:5 被引量:80H指数:3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文化
  • 3篇非物质文化
  • 3篇非物质文化遗...
  • 1篇实证
  • 1篇实证分析
  • 1篇自信
  • 1篇走出去
  • 1篇文化产业
  • 1篇文化创意
  • 1篇文化创意产业
  • 1篇文化价值
  • 1篇文化消费
  • 1篇文化自信
  • 1篇内涵辨析
  • 1篇活用
  • 1篇辨析
  • 1篇持有
  • 1篇持有者
  • 1篇出口
  • 1篇出口额

机构

  • 5篇四川大学
  • 1篇云南大学

作者

  • 5篇刘鑫

传媒

  • 1篇学习与实践
  • 1篇民族艺术
  • 1篇中南民族大学...
  • 1篇人文天下
  • 1篇文化产业研究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从公开活用走向促进地区振兴: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被引量:14
2018年
日本是世界上最早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国家,在近七十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在国家层面,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的总体战略,从最初的公开活用演变到目前强调促进地区振兴,利用程度逐步加深。在地方层面,根据项目差异,对表演艺术、传统技艺、风俗习惯三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各具特点的利用策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管理,依靠多部门、多主体共同推进,并且其趋势为文化遗产的一体化综合利用。这些经验对中国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以及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刘鑫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北京城市内部文化创意产业的空间集聚机制——基于负二项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本文利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分析了五种产业集聚因素对北京城市内部三大类、六个文化创意行业空间集聚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文化创意产业活动的空间集聚机制差异明显,并且文化与制度结构以及城市产业政策形成了具有北京本土特点的集聚机制。提出要结合一般规律与地域特性制定差异化的产业空间发展政策,推动产业集聚区从载体建设向完善公共服务升级,促进线下线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空间的不断融合。这些建议也适用于我国众多正在推动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的城市。
刘鑫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
西部地区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的路径优化——基于四川省的实践被引量:1
2018年
我国西部地区虽然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但是其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仍处于起步阶段,规模不大,远落后于东部发达地区。通过对西部代表性省份四川省的研究发现,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受意识、实力、创新、市场环境、服务平台、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制约,西部地区需要根据自身特点,优化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的路径,抓住重点出口行业,培育优质出口产品,给予充分出口保障,拓展重点出口市场。
刘鑫
关键词:出口额
非物质文化遗产真实性的内涵辨析与实现路径被引量:23
2021年
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怎样才能“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这一难题的关键,是明晰被我国采用却在相关国际准则中被否定的非遗真实性概念。它的不合理性在于试图保护一种静态的历史原真形式,而合理性在于各项非遗工作应真实地反映项目本身的实际情况。非遗真实性的内涵应是非遗的调查、传承、传播、利用的各项工作要体现持有非遗的社区、群体和有关个人的文化身份,反映其独特的文化特质,它是动态构建的,应由非遗持有者自己判定其真实与否。坚定文化自信,不断提升非遗的文化价值,推动文化消费,稳步增加非遗的经济价值,可以提高非遗持有者传承和发展非遗的能力,是实现非遗真实性的有效路径。非遗传承和发展的统一要坚持以非遗持有者为中心,并加以政府引导和社会支持。
刘鑫苏俊杰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自信文化消费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及其合理利用模式被引量:40
2017年
本文构建了"非营利性+营利性"双轨利用模式,并实证分析了此模式对传统工艺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适用性,最后提出了合理利用非遗以及实现其经济价值的政策路径,包括分类制定开发利用战略、以"非营利性"利用维持有效传承、以"营利性"利用推进非遗文化元素产业化、健全非遗开发利用的政策支持体系。
刘鑫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价值文化产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