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莉莉
- 作品数:11 被引量:34H指数:3
- 供职机构:湖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乳酸脱氢酶与白蛋白比值与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关系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 探讨乳酸脱氢酶与白蛋白比值(LAR)与重症监护病房(ICU)中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MIMIC-Ⅳ)中在ICU住院的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28 d的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基本临床特征。通过限制性立方样条(RCS)分析LAR与患者28 d全因死亡风险的整体关系。根据RCS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低LAR组和高LAR组,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并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累积生存率。建立Cox回归模型分析LAR与28 d全因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共纳入患者1 659例。死亡组年龄,序贯器官衰竭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评分,肌酐,乳酸,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镁,国际标准化比值,合并恶性肿瘤、心源性休克、急性肾损伤和慢性肾脏病的比例均高于存活组,而血白蛋白、血红蛋白、血小板值及合并急性胰腺炎的比例均低于存活组(均P<0.05)。LAR与患者28d全因死亡风险整体呈非线性趋势关系(χ~2=46.930,P<0.05),且死亡风险随LAR的升高而增加(均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高LAR组28 d的累积生存率低于低LAR组(log-rank χ~2=104.230,P<0.05)。Cox回归分析表明LAR升高(≥11.08)是影响脓毒性休克患者28 d全因死亡率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HR=1.79,P<0.05)。结论 入院时LAR升高(≥11.08)与脓毒性休克患者28d全因死亡率升高独立相关,临床医生应该更加关注此类患者并及时进行干预以便改善其预后。
- 孙越晨叶莉莉严双凤
- 关键词:脓毒性休克预后重症监护室
- 心脏骤停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与神经功能预后的关系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对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CA)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1月笔者科室收治的107例CA患者的病例资料、RDW及生化指标,根据脑功能分类量表(cerebral performance category,CPC)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将患者分为神经功能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RDW的组间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A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危险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RDW对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效能,并确定最佳阈值,按RDW的最佳阈值分为高RDW组(≥13.45%)和低RDW组(<13.45%),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发生情况。结果共107例CA患者纳入分析,其中神经功能预后不良73例,预后良好34例,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发生率为68.22%。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组的RDW、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时间、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年龄、丙氨酸转氨酶、血钠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RDW、CPR时间是预测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DW预测CA患者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766,当RDW最佳阈值为13.45%时,敏感度为73%,特异性为71%。高RDW组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不良发生率为84.13%,明显高于低RDW组的4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DW升高是CA患者神经功能预后不良风险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叶莉莉钟磊姬晓伟谢波
- 关键词:心脏骤停神经功能红细胞分布宽度心肺复苏
- suPAR/uPAR在SLE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疾病活动的相关性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及狼疮性肾炎(LN)患者体内的表达及作用。方法选择健康体检者1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SLE患者60例,分为活动组46例,稳定组14例;按有无肾脏损害分组为狼疮肾损害组34例和狼疮非肾损害组26例。采用ELISA法检测SLE组及正常对照组血清、尿液suPAR的表达水平并分析suPAR与疾病活动的相关性;另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狼疮肾损害组与正常肾组织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疾病活动的相关性。比较LN肾组织与正常肾组织标本中uPAR的表达差异。结果SLE组血清及尿液中suPAR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均升高(P<0.05),活动期SLE患者血清及尿液suPAR较稳定期SLE患者明显升高(P<0.05),狼疮肾损害组血清suPAR水平较狼疮非肾损害组明显升高(P<0.05),且血清中suPAR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补体C3、C4呈负相关(P<0.05)。尿液中suPAR水平与SLEDAI评分呈正相关(P<0.05)。免疫组化提示,肾组织正常标本肾小管上皮细胞可见uPAR少许表达,而在狼疮肾损害组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中uPAR表达明显增强,肾小球中也可见表达。结论suPAR/uPAR在SLE患者体内的表达明显升高,且与疾病的活动性相关,suPAR/uPAR可能参与了SLE的发生发展。
- 叶莉莉谢波徐云芬
- 关键词:狼疮性肾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
- ICU老年机械通气患者握力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0
- 2022年
- 目的调查ICU老年机械通气患者握力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便利选取2020年1月—12月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ICU收治的218例老年机械通气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电子握力器、营养风险评估量表2002对其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老年机械通气患者握力的影响因素。结果ICU老年机械通气患者的握力为(13.8±4.7)kg。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运动方式、镇静药物使用时间、营养风险评估量表2002评分是影响其握力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ICU老年机械通气患者的握力较低,女性、高龄、既往不运动、镇静药物使用时间>5 d、营养风险评估量表2002评分≥3分的机械通气患者握力较低。护理人员应加强其握力的动态评估,控制相关影响因素。
- 马鑫章亚平谢波姬晓伟王兵叶莉莉李义周庆
- 关键词:危重病机械通气握力护理
- 白蛋白校正阴离子间隙对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讨白蛋白校正阴离子间隙(ACAG)对脓毒症休克(S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从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中获取2008年至2019年入住ICU的2511例成人SS患者的数据。根据90 d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根据ACAG水平,将患者分为低ACAG组(12~20 mmol/L)和高ACAG组(>20 mmol/L)。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并使用log-rank检验比较低ACAG组和高ACAG组患者30和90 d累积生存率。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CS)分析SS患者ACAG水平与90 d全因死亡风险的关系。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ACAG水平与SS患者30、90 d全因死亡的关系。结果2511例SS患者,90 d全因死亡率为45.56%。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年龄、序贯器官衰竭评估评分、简化的急性生理评分Ⅱ、乳酸、阴离子间隙、白蛋白、ACAG、RBC、PLT、TBil、尿素氮、肌酐、血总钙、血磷、使用血浆比例、合并恶性肿瘤、心脏骤停、急性肾损伤、慢性肾脏病比例、使用去甲肾上腺素比例、机械通气比例、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ACAG组患者30和90 d全因死亡率分别为42.10%和51.05%,均明显高于低ACAG组的29.73%和37.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低ACAG组患者30和90 d累积生存率均高于高ACA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RCS分析显示,ACAG与患者90 d全因死亡风险整体呈非线性趋势关系(P=0.004)。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入ICU时高ACAG水平(>20 mmol/L)是SS患者30和90 d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1.169(95%CI:1.001~1.365)和HR=1.181(95%CI:1.029~1.357)]。结论入ICU时高ACAG水平(>20 mmol/L)对SS患者预后不良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有助于临床医生对SS患者进行预后评估,以便及时、准确地救治,提高存活率。
- 汪永斌叶莉莉姬晓伟谢波
- 关键词:脓毒症休克预后
- 狼疮性肾炎患者HMGB1和RAGE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及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在狼疮性肾炎(LN)中的作用。方法ELISA法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及正常对照者血清、尿液中HMGB1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SLE患者及正常对照者肾组织中HMGB1及RAGE的表达水平。结果 SLE患者血清及尿液的HMGB1水平与正常对照者比较均升高(P<0.01),活动期SLE患者较稳定期SLE患者明显升高(P<0.05)。狼疮肾损害者血清HMGB1水平明显高于狼疮非肾损害者(P<0.05)且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24 h尿蛋白定量、白细胞计数呈正相关性(P<0.05),尿液中HMGB1水平与SLEDAI评分呈正相关性(P<0.05)。正常对照者肾组织肾小管上皮细胞可中等强度表达HMGB1和RAGE,肾小球未见表达;而在SLE患者可见肾小管中表达有所增强,肾小球中也明显表达,其肾内的HMGB1和RAGE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者明显增加(P<0.05);Ⅳ型、Ⅳ+Ⅴ型SLE患者肾内HMGB1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Ⅱ型(P<0.05),Ⅳ型SLE患者肾内RAGE的表达量高于Ⅱ型(P<0.05)。结论 HMGB1和RAGE可能参与了LN的发病过程,与疾病的病理变化有关。
- 叶莉莉徐星铭
- 关键词:高迁移率族蛋白B1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
- 血清suPAR在狼疮性肾炎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在狼疮性肾炎(LN)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6例LN、2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无临床肾脏损害者(SLE)和10名健康对照组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
- 叶莉莉谢波
- 关键词:狼疮性肾炎SUPAR系统性红斑狼疮
- 连续性血液净化对心脏骤停早期脑复苏患者预后的影响
- 2020年
- 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心脏骤停早期脑复苏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20年1月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4例心脏骤停早期脑复苏的患者,随机分为CBP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常规心肺复苏后支持治疗,CBP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CBP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生命体征、血生化指标、血清NSE水平以及各时间点格拉斯昏迷评分量表(GCS)评分情况,治疗后90天观察两组存活率。结果治疗前两组生命体征、血生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体温、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以及生化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平均动脉压较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BP组血肌酐(SCr)、肌钙蛋白(TNI)、乳酸(Lac)、降钙素原(PCT)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NSE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治疗24、48、72小时,CBP组NSE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GCS评分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72小时,CBP组GCS评分、存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能有效降低心脏骤停早期脑复苏患者血清NSE水平,减轻脑神经损伤,改善患者的预后。
- 胡杰叶莉莉谢波钟磊姬晓伟
- 关键词:心脏骤停脑复苏连续性血液净化NSE
- 白蛋白校正阴离子间隙对重症病房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 2023年
- 急性胰腺炎(AP)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急腹症之一,发病率较高,且呈逐年上升趋势[1]。部分患者合并胰腺坏死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发展成为重症胰腺炎,死亡率较高且需转至重症监护病房(ICU)治疗[2]。重症胰腺炎患者常存在严重的酸碱平衡失调,而白蛋白校正阴离子间隙(ACAG)是评价酸碱失衡的一种新型指标.
- 姜一峰姚龙平叶莉莉周庆闵婕
-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
- 妊娠期急性肾损伤发病风险的预测模型构建与临床验证
- 2021年
- 目的构建妊娠期急性肾损伤(P-AKI)发病风险的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临床验证。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1月-2019年12月该院妇产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危重症孕产妇100例,根据肾功能是否正常分为AKI组32例、正常组68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后构建预测模型。结果单因素指标分析,AKI组妊娠期高血压>180 mm Hg、产后出血量>2000 ml、休克时间>60 min、血清总胆红素>100 mmol/L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结果分析表明,妊娠期高血压>180 mm Hg(OR=7.258)、产后出血量>2000 ml(OR=9.451)、休克时间>60 min(OR=9.147)、血清总胆红素>100 mmol/L(OR=9.179)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OR=6.088)是P-AKI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危险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方程式为Logit(P)=-8.597+1.987X_(1)+2.243X_(2)+2.821X_(3)+2.215X_(4)+1.813X_(5);通过运算得出新的预测指标A,临界值为0.662,曲线下面积(AUC)为0.759,灵敏度为87.5%,特异度为64.7%,准确度为84.5%。随机抽取1例患者数据代入到方程式中,可得P=0.697,明显大于A临界值0.662,故该患者将发生P-AKI的概率为75.9%。结论建立妊娠期急性肾损伤发病风险的预测模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该病进行预测,同时在临床应用中较为直接与快捷,有利于降低P-AKI的发生率。
- 殷琦淳徐云芬叶莉莉程志群范德墉
- 关键词:妊娠期急性肾损伤高危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