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阳
- 作品数:32 被引量:146H指数:7
- 供职机构: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阿特拉津对大鼠支持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阿特拉津对雄性SD大鼠睾丸支持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用18~21日龄雄性SD大鼠,建立支持细胞原代培养模型。设溶剂对照组和阿特拉津10、50、100和200μmol/L 4个染毒剂量组,对支持细胞染毒24 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免疫荧光法观察波形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Real time-PCR与ELISA分别检测Fas L、caspase-3与caspase-8的mRNA表达及蛋白含量。结果阿特拉津50、100和200μmol/L染毒组细胞活力分别为82.47%、75.23%和53.76%,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分别降低17.53%(P<0.05)、24.77%(P<0.05)、46.24%(P<0.01)。波形蛋白表达受抑制。阿特拉津50、100和200μmol/L染毒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8.53%、13.07%和14.45%,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分别升高86.86%(P<0.01)、186.13%(P<0.01)、216.06%(P<0.01)。Fas L、caspase-3、caspase-8的mRNA表达及蛋白含量上调(P<0.05或P<0.01)。结论阿特拉津可影响大鼠支持细胞活性,可通过Fas L途径诱导支持细胞凋亡。
- 宋阳张誉马梦婷张立实
- 关键词:阿特拉津支持细胞波形蛋白细胞凋亡FASL
- 2018—2021年绵阳市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病原学结果分析
- 2024年
- 目的了解绵阳市食源性疾病病例特定病原体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食源性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8—2021年绵阳市2家主动监测医院腹泻病例的粪便或肛拭子标本,进行非伤寒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诺如病毒的检测,2021年新增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检测,同时对病例基本信息、临床表现、暴露食品等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分析。结果采集病例标本2320份,病原体总检出率为12.24%,非伤寒沙门菌检出率最高,占82.39%,绵阳市非伤寒沙门菌优势血清型为鼠伤寒沙门菌,占69.66%;三季度病原体检出率最高为19.10%,不同季度病原体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09,P<0.05);病原体总检出率主要集中在4岁以下的散居和托幼儿童,占65.85%,不同年龄组病原体的总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74,P<0.05);可疑暴露食品以肉及肉制品、蛋及蛋制品、水果及其制品、水产品及其制品为主,占56.34%;可疑食品进食场所以家庭为主,占80.99%。结论非伤寒沙门菌是绵阳市食源性疾病的主要致病菌,建议相关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展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宣传,以预防及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 刘颜何玲玲孙宏英孙雪梅宋阳文献英
-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病原体流行病学非伤寒沙门菌
- 2004-2016年四川省亚硝酸盐食物中毒情况分析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分析2004-2016年四川省亚硝酸盐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特点,为预防和控制亚硝酸盐食物中毒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收集2004-2016年四川省亚硝酸盐食物中毒事件报告资料,对有关亚硝酸盐食物中毒事件的时间分布、地区分布、中毒场所和中毒原因等内容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6年,四川省共报告亚硝酸盐食物中毒事件47起,中毒460人,死亡30人;55.32%的亚硝酸盐食物中毒事件发生于家庭;食品加工过程中超量使用、误用亚硝酸盐分别导致了21和20起食物中毒事件,分别占事件总数的44.68%和42.55%。结论家庭是亚硝酸盐食物中毒发生的主要场所,亚硝酸盐超量使用与误用是引起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建议加强对亚硝酸盐相关食品的监管和监测,提高食品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与技能,普及亚硝酸盐的相关知识,以防止和减少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发生。
- 宋阳张誉陈文程刚马梦婷
- 关键词:食品安全亚硝酸盐食物中毒
-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聚集性疫情调查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了解一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聚集性疫情发生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疫情处置经验,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制定病例定义,开展主动搜索,寻找可疑病因,采集相关样品开展实验室相关检测。结果该起疫情共计报告病例12例,其中一年级三班11例,罹患率19.64%(11/56),一年级一班1例,罹患率0.18%(1/56);平均潜伏期24~48 h,发病时间集中在1月4日16时左右;临床症状以呕吐为主,部分患者有腹痛腹泻等症状;采集5名患者大便、呕吐物6件做诺如病毒核酸检测,检测结果诺如病毒I型均未检出,诺如病毒Ⅱ型均阳性。经采取对患者隔离治疗、开展环境卫生治理和健康教育等综合措施疫情得到控制。结论该起事件为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聚集性疫情,推断可疑传播因素为患者呕吐形成的气溶胶污染环境,经空气飞沫传播所致。
- 高俊英杨曦王宵晔宋阳李良州王进
- 关键词:诺如病毒流行病学
- 2016年四川省临床营养科从业人员的调查与分析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了解目前四川省临床营养科从业人员的现状。方法采用问卷对四川省综合或专科医院进行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有231名临床营养科从业人员参与调查,其中女性占80.5%,其所属医院主要以三级甲等(简称三甲)医院为主(55.4%);从业人员职称以初级及以下为主(56.7%);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仅占16.9%;具有营养专业背景人员仅占33.3%,且均集中在三甲医院;从业人员平均年龄为(37±9)岁,工作时间为14.00(6.50~25.00)年,在营养科工作时间为4.00(2.75~7.00)年;具有医师资格证的从业人员仅占34.6%;具有营养师专业资格证的从业人员占56.7%;具备护理专业资格证的从业人员占36.8%。结论四川省临床营养科从业人员的专业层次低,资质认证不一,均有继续深造和提升的空间。需推动临床营养本科教学改革,关注基层专业人才队伍培养,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 李雪梅宋阳石磊柳园饶志勇胡雯
- 关键词:临床营养学科建设
- 四川省二级以上医院营养科工作现状分析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了解四川省临床营养发展现状,分析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制定临床营养工作管理规范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对四川省部分二级以上综合或专科医院进行调查,用SPSS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78家医院参与调查,其中主要以三甲医院、地市级医院、综合医院、公立医院为主;营养科归口以医疗为主;营养科专业技术人员平均人数2人,本科/大专为主(68.0%),医师/技师为主(65.0%),初/中级为主(57.4%),平均营养师与床位比1∶313。营养科全年平均门诊人数888人,平均会诊人数1 011人,平均查房/随访人数3 912人;大部分医院硬软件设施不齐全;诊疗收费项目错综复杂,收费标准参差不齐,仍有46.5%的医院未开设诊疗收费项目。结论制约营养科发展的第一因素是人才队伍,希望未来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开展营养师规范化培训,同时规范临床诊疗收费项目,推动营养科信息化建设。
- 李雪梅宋国凤宋阳甘尽然胡雯
- 关键词:临床营养学科建设信息化建设
- 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援鄂医疗队武汉驻地感染防控管理规范被引量:2
- 2020年
- 为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全国数百支医疗队、数万名医疗卫生人员驰援湖北省。医疗卫生人员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为做好医疗队驻地感染防控管理,预防医疗卫生人员内部发生交叉感染。本规范包括常规管理规范、驻地消毒、人员进出驻地流程、后勤保障管理等方面,旨在防控援鄂医疗队湖北武汉医疗驻地感染。
- 宋阳秦岭赖发伟陈康黄雷王学杰向钱张思翔陈谦周君付劼胡泽军黎旭李旭秦立祥陆龙喜蔡冉王克慧刘莉宋霞陈玉芳刘永芳张丽
- 关键词:管理规范
- 四川省猪肉与鱼肉全氟化合物污染水平和膳食暴露评估
- 2024年
- 目的调查四川省猪肉和鱼肉中全氟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ompounds,PFCs)的污染水平,并评估四川省居民经猪肉和鱼肉暴露于PFCs的状况。方法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抽取2010~2012年四川省的猪肉和鱼肉,通过2022年国家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中针对17种PFCs的监测数据,结合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中四川省的膳食调查数据,评估四川省居民经猪肉和鱼肉摄入PFCs的暴露风险。结果猪肉中检出了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和全氟丁酸(perfluorobutanoic acid,PFBA),总检出率为4.17%;鱼肉中检出了全氟十一酸(perfluoroundecanoic acid,PFUnDA)、全氟辛基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ic acid,PFOS)、全氟十三酸(perfluorotridecanoic acid,PFTrDA)、全氟癸酸(perfluorodecanoic acid,PFDA)和全氟十二酸(perfluorododecanoic acid,PFDoDA)5种PFCs,总检出率为20.83%。鱼肉样品中PFCs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带鱼、鲢鱼和鲫鱼/鲤鱼。四川省居民经猪肉和鱼肉暴露的总PFCs平均估计每周摄入量(estimated weekly intake,EWI)为5.614 ng/kg,其中PFOA的平均EWI为1.638 ng/kg;PFOS的平均EWI为0.210 ng/kg。结论四川省猪肉和鱼肉均存在PFCs污染情况,鱼肉较猪肉检出率更高;四川省居民经猪肉和鱼肉摄入的PFOS和PFOA均在安全限值范围内,但总PFCs摄入的暴露风险还有待进一步评估。
- 田洛嘉张誉张静马梦婷张立实张立实雍莉宋阳雍莉
- 关键词:全氟化合物猪肉鱼肉
- 2009—2018年凉山州盐源县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了解凉山州盐源县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9—2018年凉山州盐源县报告的流行性出血热病例流行特征,采用SPSS 25.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凉山州盐源县共报告流行性出血热确诊病例675例,无死亡病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0.36/10万,2009—2013年发病率维持在较低水平,2014年起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χ^(2)趋势=674.541,P<0.01)。呈双峰型季节分布,春夏季(3—7月)峰值高于秋冬季(10—11月)。病例报告乡镇从2009年的6个逐渐扩大到2018年的31个,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盐井镇和双河乡等8个乡镇(占72.00%)。男性发病率(25.93/10万)高于女性(13.98/10万)(χ^(2)=60.32,P<0.01)。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76.30%),其次为学生(占18.07%)。结论凉山州盐源县流行性出血热疫情流行趋势呈"N"型,2017—2018年为第2个发病高峰,发病具有季节性,呈"双峰型"分布,发病以青壮年男性、农民和学生为主。建议根据流行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 邓明菊边绍勇宋阳李燕
-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特征发病率
- 2017-2022年四川省生肉中常见致病菌污染状况调查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了解四川省生肉中常见致病菌污染水平,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参考。方法2017—2022年在四川省采集生禽肉和生畜肉共1763份,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方法检测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空肠弯曲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和致泻大肠埃希菌,利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进行率的差异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空肠弯曲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和致泻大肠埃希菌总检出率分别为26.65%、9.95%、7.66%、0.40%和1.24%。沙门菌在生禽肉和生畜肉的检出率分别为27.40%和24.11%,鸭肉检出率(36.00%)高于(χ^(2)=11.711,P=0.008)鸡肉(25.70%),猪肉检出率(30.77%)高于(χ^(2)=8.746,P=0.026)牛肉(13.75%);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在羊肉中的检出率(30.77%)高于(χ^(2)=13.611,P=0.002)猪肉(5.59%),在冷却肉(13.95%)和冷冻肉(22.48%)的检出率高于(χ^(2)=50.632,P<0.001)鲜肉(6.78%),在超市的检出率(17.00%)高于(χ^(2)=16.723,P=0.004)农贸市场(8.62%);空肠弯曲菌在生禽肉中的检出率(12.60%)高于(χ^(2)=84.318,P<0.001)生畜肉(0.81%),且在生禽肉中的检出率较稳定,为12.22%~13.53%,空肠弯曲菌在鲜肉中的检出率(9.46%)高于(χ^(2)=30.667,P<0.001)冷却肉(0.76%)和冷冻肉(0.85%)。结论四川省生肉中常见致病菌污染较为严重,需连续监测,加强监管。
- 范春梅宋阳张誉周玉锦陈文林黎
- 关键词:生肉致病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