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树英

作品数:9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淮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基因
  • 3篇基因组
  • 2篇大型溞
  • 2篇性别鉴定
  • 2篇线粒体基因
  • 2篇线粒体基因组
  • 2篇可视化
  • 2篇扩增
  • 2篇环介导等温扩...
  • 2篇家鸡
  • 2篇LAMP
  • 1篇冬虫夏草
  • 1篇蝙蝠蛾
  • 1篇蝙蝠蛾科
  • 1篇系统进化
  • 1篇系统进化关系
  • 1篇进化
  • 1篇昆虫
  • 1篇基因组DNA
  • 1篇寄主

机构

  • 9篇淮北师范大学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作者

  • 9篇彭树英
  • 3篇张海军
  • 3篇邓道贵
  • 2篇金显文
  • 2篇耿雪侠
  • 1篇张旭
  • 1篇陈丽萍
  • 1篇程瑞雪
  • 1篇李雯
  • 1篇邓斌
  • 1篇魏乐
  • 1篇谢遇春
  • 1篇李俊
  • 1篇王永生
  • 1篇王亚玲

传媒

  • 7篇淮北师范大学...
  • 1篇湖泊科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水溞RAPD反应体系的优化和建立
2013年
以大型溞、发头裸腹溞、蚤状溞和老年低额溞为研究材料,采用改变退火温度和循环次数等条件对RAPD扩增技术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条件优化后(退火温度为42℃,循环次数为46次)有5条RAPD引物(A-04,A-07,B-12,C-11和C-20)在4个群体中均有扩增条带.由此表明,退火温度和循环次数的优化有利于水溞RAPD鉴定技术的建立.该研究将为水溞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奠定基础.
彭树英陈丽萍
关键词:RAPD
淮北麻鸡线粒体基因组序列测定和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为明确淮北麻鸡与不同地方鸡之间系统进化关系,文章通过PCR扩增获取淮北麻鸡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并进行测序、拼接、注释和基因组特征分析。结果显示:淮北麻鸡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全长16786 bp,其中有22个tRNA基因,13个蛋白编码基因,2个rRNA基因,1个线粒体控制区。A含量为30.3%、T为23.7%、G为13.5%、C为32.5%、A+T为54%。该研究丰富了地方鸡的线粒体基因库,为淮北麻鸡的起源与进化提供参考依据。
彭树英金雨梦苏豪陆明欣李俊兰李慧宇康好李梦成张海军
关键词:线粒体基因组
大型溞(Daphnia magna)线粒体基因组的测定与序列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利用Long-PCR及普通PCR技术,结合引物步移法测序,经拼接、组装后获得中国淮河大型溞(Daphnia magna)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并对其基因组成、结构特点等进行初步分析.大型溞线粒体基因组全长为14948 bp,A、T、G、C各碱基含量分别为32.37%、34.73%、15.58%、17.31%,表现出明显的AT偏倚.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2个t RNA基因、2个rRNA基因和1个D-loop区(控制区)的排列方式与典型的节肢动物线粒体基因组的排列方式略有不同.除COI基因以CTG、ATP8基因以GTG、ND3基因以ATC以及ND6基因以ATT为起始密码子以外,其余9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均以ATG作为起始密码子;9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具有典型的完全终止子TAG或TAA,COI、COII、ND4和ND5等基因采用不完全终止密码子T.基因组包含9个基因间隔区,共81 bp,长度1~62 bp;13个基因重叠区,共77 bp,重叠碱基数在1~27 bp之间,最大重叠在16 S rRNA和tRNA^(Val)基因之间.在预测的22个tRNA基因的二级结构中,发现只有tRNA^(Ser1)基因未能形成完整的二级结构,其他21个基因均可形成典型的三叶草结构.16 S rRNA和12 S rRNA基因长度分别为1373 bp和752 bp,D-loop区全长289 bp.本研究结果为探讨大型溞在溞属中的系统学地位及其与其他种间的系统发生关系等问题提供了数据资源.
程瑞雪邓斌王亚玲耿雪侠李俊张旭彭树英邓道贵张海军
关键词:大型溞线粒体基因组
单只大型溞DNA的提取及其COI基因部分序列测定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利用基因组DNA纯化试剂盒稳定、快捷地提取单只大型溞(Daphnia magna)基因组DNA.以提取出的DNA为模板,利用线粒体DNA细胞色素氧化酶I亚基基因(COI)特异性引物,通过降落PCR技术扩增大型溞COI部分基因的序列.序列分析表明,此基因确为大型溞COI部分基因片段,从而证明本研究所提取的线粒体DNA能够为进一步开展大型溞的种群遗传学研究、物种间的亲缘关系和系统进化及种质资源管理与保护等提供物质基础.
彭树英邓道贵金显文
关键词:大型溞COI基因
不同方法提取水溞基因组DNA的比较
2011年
为获取抽提水溞基因组DNA的最适方法,本研究采用酚-氯仿法,CTAB法和试剂盒法3种方法提取水溞基因组DNA,并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提取的效果.结果表明3种DNA提取方法均获得较好的DNA,其中试剂盒方法提取的DNA最为理想,完全可满足后续分子生物学实验.
彭树英邓道贵金显文
关键词:DNA提取CTAB
基于16S rRNA基因分析虫草寄主蝠蛾的系统进化关系被引量:2
2020年
为了解虫草寄主昆虫的系统进化关系,基于线粒体DNA(mtDNA)16S rRNA基因对7种虫草寄主蝠蛾、2种其他蝠蛾及其他科蛾类的系统进化关系进行研究.用ClustalX 2.1软件对11种蝠蛾16S rRNA基因进行序列对位排列,DAMBE软件分析基因序列的碱基组成及AT或GC偏斜性.用MEGA 7.0统计不同基因序列间的位点数目以及蝠蛾科蝠蛾种间遗传间距,并以果蝇(Drosophila yakuba)做外群,构建分子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11种蝠蛾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比对排列后,共1411 bp,其A+T的平均含量为85.3%,保守位点1054个,简约位点143个,可变位点310个.11种蝠蛾种间遗传距离为0.005~0.117,其中人支蝠蛾与阿尔泰蝠蛾和贡嘎蝠蛾的种间遗传距离均为0.005,Triodia sylvina与蒲氏钩蝠蛾遗传距离最大(0.117).分别以16S rRNA和16S rRNA联合COⅠ基因构建分子系统树,分析表明蝠蛾科虫草寄主蝠蛾间的关系较近,而与其他蛾类关系较远,其亲缘关系远近与其地理分布有一定关系,与形态学分类观点相吻合.以上结果说明,16S rRNA基因是适用于虫草寄主蝠蛾分类研究的一种有效标记基因.
彭树英李俊万胜豪汪敏汪玲汪承巧韩蒙蒙汪雨晨耿雪侠张海军
关键词:虫草寄主昆虫蝙蝠蛾科系统进化
可视化环介导等温扩增鉴定家鸡性别的研究
LAMP法自诞生以来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很多领域.目前, LAMP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哺乳动物胚胎性别鉴定的研究中.Hirayama等首次将LAMP方法应用于牛胚胎性别的鉴定,准确率达75~100%,检测时间不超过lh.吴阳生研...
彭树英雍德样
关键词:家鸡性别鉴定
LAMP法鉴定家鸡性别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为建立一种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高效快速鉴定家鸡及早期胚胎性别的反应体系,本研究以W染色体上假基因序列EE 0.6序列为模板,设计LAMP引物,对反应温度、反应时间、Mg2+浓度、d NTP浓度等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25μL反应体系中,Mg2+终浓度为6 mmol/L,d NTP终浓度为1.5 mmol/L,63℃反应60 min时为最佳反应体系.在该反应体系下,LAMP成功地鉴定出家鸡性别的雌雄,准确率达到100%.此方法将成为一种快速有效地鉴定家鸡早期胚胎性别的新方法,且可以在生产实践中广泛推广应用.
彭树英雍德祥王永生
关键词:家鸡性别鉴定
可视化LAMP鉴定冬虫夏草方法的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为建立可视化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鉴定冬虫夏草的方法,根据冬虫夏草csp2(serine protease-2)基因设计引物,采用CTAB法提取亚香棒虫草,古尼虫草和冬虫夏草的基因组DNA.并在LAMP反应体系优化的基础上,进行特异性和灵敏度检测.在LAMP产物中加入CuSO_4或SYBR Green Ⅰ核酸染料.结果表明,经优化最适反应温度为65℃,最佳反应时间为60 min.电泳结果显示,该法可特异性检测出虫草真伪,其灵敏度检测限为6.34 pg/mL.反应结束后,添加SYBR Green Ⅰ,在紫外灯下进行观察阳性管呈明显的绿色荧光.加CuSO_4后,在可见光下进行观察,阴性管中有蓝色环状沉淀.因此,本研究建立的可视化LAMP为鉴定冬虫夏草真伪提供了一种参考方法.
彭树英贾魏珉谢遇春李雯魏乐
关键词:环介导等温扩增冬虫夏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