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会霞

作品数:2 被引量:40H指数:2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篇时空分布特征
  • 1篇暖冬
  • 1篇暖冬现象
  • 1篇气候
  • 1篇气候特征
  • 1篇气温
  • 1篇气象
  • 1篇气象成因
  • 1篇气象原因
  • 1篇黄土高原
  • 1篇黄土高原地区
  • 1篇PM
  • 1篇PM2.5

机构

  • 2篇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

  • 2篇史兴民
  • 2篇李会霞

传媒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近50a来黄土高原地区暖冬现象的气候特征被引量:8
2017年
利用黄土高原1965—2014年冬季气温观测数据,根据中国国家标准《暖冬等级》中单站、区域暖冬等级标准,综合采用反距离加权插值、Mann-Kendall突变分析与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黄土高原近50 a冬季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及单站暖冬、区域暖冬事件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 a来黄土高原冬季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升幅为0.07~0.695℃·(10a)^(-1),尤其近30 a升温显著,进入相对暖期,中部地区升温最显著,西部、南部地区升温较低;黄土高原单站暖冬指数呈现上升趋势,升幅为0.07~0.70℃·(10a)^(-1),中部大部分地区暖冬指数增幅最大,南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增幅最小;各站点暖冬频率在40%~63%,强暖冬频率在13%~53%,单站暖冬频率呈中、西部高,东南边缘地区低的特点;区域暖冬指数呈上升趋势,增长幅度为11.8%·(10a)^(-1),共发生17次区域暖冬,6次区域强暖冬,区域暖冬事件以9 a为第一主周期,4 a为第二主周期;单站暖冬、区域暖冬均主要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尤其在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
李会霞史兴民
关键词:气温黄土高原
西安市PM_(2.5)时空分布特征及气象成因被引量:32
2016年
PM_(2.5)是危害环境及人体健康的重要空气污染物之一,但目前对PM_(2.5)的时空分布及气象成因的研究还相对缺乏。为了更好地控制ρ(PM_(2.5)),利用西安市2013年9月1日至2014年8月31日的PM_(2.5)逐日质量浓度、首要污染物数据及气象数据,分析PM_(2.5)逐日质量浓度对空气质量的影响,ρ(PM_(2.5))的分布特征及其气象成因。结果表明,PM_(2.5)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ρ(PM_(2.5))年超标率高达42.1%,在季节上具有冬秋季高、春夏季低的特征,月变化呈现"V"字形变化。各类型站点的ρ(PM_(2.5))总体空间分布状况为:道路参照点污染最严重;居民参照点、工业参照点次之;商贸参照点及文化、生态参照点的PM_(2.5)污染较轻,基本处于良好状态;PM_(2.5)的空间分布状况及站点间的变动幅度会随季节而有所不同。采用逐步回归模型建立的ρ(PM_(2.5))的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ρ(PM_(2.5))拟合值均能较好的反映ρ(PM_(2.5))的变化规律,ρ(PM_(2.5))与气象条件有一定的关系。
李会霞史兴民
关键词:PM2.5气象原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