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江
- 作品数:17 被引量:81H指数:5
- 供职机构: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适宜机插密度提高优质杂交籼稻插秧质量及产量被引量:11
- 2021年
- 为明确机插密度对优质杂交籼稻插秧质量及产量形成的影响,以宜香4245和宜香优2115为供试材料,设置3种机插密度(D1的行株距为30 cm×14 cm,D2的行株距为30 cm×18 cm,D3的行株距为30 cm×21 cm),研究不同机插密度对优质杂交籼稻机插质量、茎蘖生长及抗倒性、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机插密度降低,2个水稻品种的秧苗漏插率、漂秧率和伤秧率均逐渐下降,机插合格率和每穴苗数逐渐提高,但栽插穴数和单位面积基本苗数仍呈降低趋势;(2)随着机插密度降低,2个水稻品种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的群体茎蘖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降低,成穗率和收获指数均不同程度增加,茎秆基部第2、第3节间抗折力和弯曲力矩逐渐增加,倒伏指数降低;(3)随着机插密度降低,2个水稻品种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显著减少,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逐渐增加,产量均表现为D2>D1>D3。2个品种均以机插密度D2处理(行株距30 cm×18 cm)的插秧质量和产量最优。
- 蒋明金李敏周维佳罗德强江学海姬广梅李立江
- 关键词:杂交籼稻机插密度插秧质量抗倒伏
- 不同施氮比例对宜香优2115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
- 2021年
- 为研究不同施氮比例对杂交籼稻宜香优2115产量和品质的影响,2017和2018年在施氮(纯氮)总量180 kg/hm2条件下,设置了3种基蘖肥与穗肥的施氮比例(N5-5、N6-4和N7-3)的试验。结果表明,当基蘖肥∶穗肥为5∶5(N5-5处理)时可获得最高产量,平均产量达9 413.42 kg/hm2,较N6-4、N7-3处理分别增加了3.39%、9.49%。施氮比例主要显著影响有效穗数,N5-5处理的有效穗数最高。随着氮肥的后移,水稻氮肥利用率逐渐升高,表现为N5-5>N6-4>N7-3。不同施氮比例对稻米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影响虽不显著,但以N5-5处理的精米率与整精米率最高;对稻米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有较大影响,N6-4处理的垩白粒率显著低于N5-5和N7-3,而N5-5和N6-4处理的垩白度显著低于N7-3;对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不显著。综上,在施氮量为180 kg/hm2条件下,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为5∶5时,宜香优2115的产量、氮肥利用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最高,垩白较小,且保持较好营养品质,能同步实现高产和优质。
- 黄佑岗罗德强江学海李敏李立江姬广梅李树杏徐娅
- 关键词:杂交籼稻施氮比例氮肥利用率
- 西南稻区高产优良食味杂交籼稻品种筛选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为探明西南稻区杂交籼稻产量和蒸煮食味品质差异,筛选高产优良食味杂交籼稻品种。【方法】以长江上游审定通过并在西南稻区广泛应用的33个杂交籼稻品种为材料,在机插栽培条件下研究了各品种的产量、米饭外观、米饭口感和米饭综合评分的差异,并进行了类型划分。【结果】33个杂交籼稻品种的产量介于6.70-10.50 t/hm^(2),变异系数为10.10%;米饭外观变幅为4.30-8.00,变异系数为12.07%;米饭口感介于4.80-7.50,变异系数为11.17%;米饭的综合评分变幅为62.15-85.10,变异系数为7.94%。进一步依据以稻谷产量、米饭外观、米饭口感和米饭综合评分的聚类分析结果,将33个杂交籼稻品种划分为高产优良食味、高产普通食味、低产优良食味和低产普通食味4种类型,分别占比为15.15%、30.30%、33.33%和21.21%。【结论】高产优良食味杂交籼稻包括晶两优534、晶两优华占、蓉18优2348、宜香优1108和宜香优2115,这类品种产量均>8.45 t/hm^(2)、米饭外观均>6.40、米饭口感均>6.70、米饭综合评分均>75.00。
- 李敏蒋明金罗德强江学海姬广梅李立江孙永健任万军周维佳
- 关键词:杂交籼稻高产优良食味
- 不同施氮量和密度对杂交玉米金玉818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
- 2016年
- 本文研究不同施氮量和不同密度对春播玉米金玉818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可以显著增加金玉818的产量。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相同施氮量下,提高种植密度不能明显增加玉米产量。其中,以276kg/hm^2施氮量的6.0万株/hm^2密度水平为最佳。
- 李立江冯跃华陈泽辉罗德强江学海李敏姬广梅
- 关键词:春播施氮量
- 施氮量对优质稻G优325氮肥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3
- 2024年
- 【目的】探明优质杂交籼稻新品种G优325的适宜施氮量。【方法】设5个施氮量处理(0、60、120、180和240 kg/hm^(2),分别记为N0、N60、N120、N180和N240)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对G优325主要生育时期茎糵数、干物质积累与转运能力、氮肥吸收利用率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适当增加施氮量能显著提高G优325的产量,且在N180处理下产量最高。施氮量对产量构成因素、茎蘖数和干物质积累总量影响显著,随着施氮量增加,G优325成熟期的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和干物质积累总量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有效穗数和干物质积累总量均在N180处理达到最高值,而每穗粒数在N120处理最多。随着施氮量增加,抽穗前后的干物质积累向籽粒的转运量均表现为处理N180>N240>N120>N60>N0;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的氮素积累总量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均在N180处理下最高;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氮素稻谷生产效率、氮素收获指数、氮肥吸收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素生理利用率均表现为处理N0>N60>N120>N180>N240。【结论】适宜提高施氮量(180 kg/hm^(2)),可协同实现优质杂交籼稻新品种G优325高产与较高氮肥利用效率。
- 李立江蒋明金何星雷姬广梅张佳凤罗丹秋江学海田晋钰黎勇李敏
- 关键词:优质杂交籼稻施氮量干物质氮肥利用率
- 优质籼型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G优325高产制种技术被引量:1
- 2024年
- G优325是贵州黔农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利用不育系G29A与恢复系源恢325配组育成的早熟籼型三系杂交稻组合,2020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根据该组合近2 a在贵州省印江县合水镇的制种实践,总结其高产制种技术。
- 蒙秀菲李立江张上都杨秀祥甘雨秦元忆彭菊周乐良伍祥安畅
- 关键词:杂交水稻制种技术
- 适宜机直播的优质籼稻品种筛选及其评价指标体系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筛选适宜机直播的优良籼稻品种,建立适宜机直播的籼稻品种评价关键指标体系,为适宜机直播专用籼稻品种选育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近年来选育的30个优质籼稻品种为试验材料,于2017年在贵州省湄潭县进行机械化精量穴直播试验,以成苗性、抗倒性及丰产性为核心指标,筛选适宜机直播的籼稻品种,并系统研究其生长发育特性。【结果】机直播条件下各水稻品种的产量介于6.1~10.5 t/ha,单位面积成苗数介于35.8~50.6株/m2,倒伏指数介于101.6%~260.6%,以产量、单位面积成苗数和倒伏指数进行聚类分析,筛选出川优8377、蓉18优2348、德优4727、晶两优534、宜香优2115、晶两优华占、Y两优1号和F优498等8个适宜机直播籼稻品种,其产量均>8.2 t/ha,单位面积成苗数均>48.0株/m2,倒伏指数均<140.0%,其余22个品种为不适宜机直播类型。两种类型水稻品种的生长发育特性具有明显差异,且适宜机直播类型的水稻品种分蘖成穗率均>65.0%,收获指数均>0.45,茎秆基部大于4 cm的第1节间抗折力均>1500.0 g,全生育期均<150 d,穗粒数均>140.0粒,结实率均>70.0%。【结论】F优498等8个优质籼稻品种适宜机直播,该类品种总体上表现出单位面积成苗数高、植株分蘖力中等但成穗率较高、收获指数较高、茎秆抗倒伏能力较强、生育期适中、穗型较大且籽粒充实良好、产量高等特点。
- 李敏周维佳罗德强江学海蒋明金姬广梅李立江向明陈卓杨宇
- 关键词:优质籼稻机直播指标体系
- 贵州机插杂交籼稻茎秆抗倒伏能力分析
- 2022年
- 为探究机插条件下杂交籼稻茎秆生长特性及其与抗倒伏能力的关系,以长江上游审定通过并在生产上广泛应用的18个杂交籼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机插条件下杂交籼稻品种抗倒伏能力的差异,分析了株高、重心高度、相对重心高度、茎秆力学特征、茎秆基部节间形态特征及其与抗倒伏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机插条件下18个杂交籼稻品种茎秆倒伏指数为80.43%~168.40%,倒伏指数越小,抗倒伏能力越强;倒伏指数与穗长、重心高度、折断弯矩、弯曲应力和横切面面积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且这些指标大多相互之间或与其他茎秆形态特征呈显著的相关关系;宜香优2168、蓉18优2348、晶两优534、丰优香占和旌1优华珍等5个品种抗倒伏能力较强,主要表现为植株重心高度低,穗长较短,且茎秆折断弯矩、弯曲应力和横切面面积较大。该研究结果可为贵州地区杂交籼稻机械化抗倒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 蒋明金李敏徐文波罗德强江学海姬广梅李立江周维佳
- 关键词:机插杂交籼稻茎秆抗倒伏能力
- 播期和施肥方式对宜香优2115产量与品质的影响被引量:2
- 2022年
- 以宜香优2115为材料,在正安、贵阳和兴义试验点,设置了S1、S2和S3三个播期和常规施肥(CF)、精确施肥(AF)施肥模式,研究播期和施肥模式对宜香优2115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于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三个地点趋势不一致,正安点和贵阳点S3产量最高,兴义点S1处理产量最高。精确施肥模式会显著提高正安、贵阳和兴义点的水稻产量,并提高稻米的加工品质和营养品质。
- 王荣基李敏陈光莉张恒栋江学海周维佳蒋明金李立江姬广梅罗德强
- 关键词:播种期施肥模式
- 控水增密模式对水稻减氮后光合生产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
- 2020年
- 为水稻减氮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选用杂交籼稻品种成优981为试验材料,以常规高产栽培(T0施氮量187.5kg/hm^2、湿润灌溉、密度20.0×10^4穴/hm^2)为对照,设置3种减氮栽培模式(T1单一减氮栽培,T2减氮增密栽培,T3减氮控水增密栽培),研究不同减氮栽培模式对水稻减氮后光合生产特性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与T0相比,T1水稻的齐穗期叶面积指数、齐穗后剑叶叶绿素含量和SOD活性均显著降低,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降低7.69%;T2较T1显著提高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但齐穗后叶片SOD活性、叶绿素含量及收获指数降低;T3较T2提升齐穗期高效叶面积指数,齐穗后叶片MDA含量更少、SOD活性更高,叶片叶绿素SPAD值较高,抽穗至成熟阶段干物质积累量更高,最终实现减氮增产。
- 李敏罗德强蒋明金江学海姬广梅李立江周维佳
- 关键词:水稻控水光合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