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萍

作品数:1 被引量:50H指数:1
供职机构: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生理指标
  • 1篇种植密度
  • 1篇籽粒
  • 1篇籽粒产量
  • 1篇高粱
  • 1篇产量及其构成
  • 1篇产量及其构成...

机构

  • 1篇山西大学
  • 1篇山西省农业科...

作者

  • 1篇焦晓燕
  • 1篇王立革
  • 1篇王劲松
  • 1篇丁玉川
  • 1篇董二伟
  • 1篇杨楠
  • 1篇武萍

传媒

  • 1篇农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3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种植密度对高粱群体生理指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被引量:50
2013年
为合理的种植密度可构建良好的群体结构,优化群体光合生理功能,提高光能利用效率,充分发挥高粱品种的增产潜力。以酿造高粱(Sorghum bicolorL.Moench‘)晋杂23号’为试验材料,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4.5万株/hm2、7.5万株/hm2、10.5万株/hm2和13.5万株/hm2)对高粱生长、群体光合生理指标、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增加,高粱株高相应增高,而茎粗相应变细;高粱的叶面积指数(LAI)、群体光合势(LAD)和总光合势呈显著性增加,而透光率、群体净同化率(NAR)、群体生长率(CGR)呈现递减的趋势;高粱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呈现递减的趋势,而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呈显著性增加。在4.5万株/hm2~10.5万株/hm2密度范围内,籽粒产量随密度增加呈显著性增加,其中密度在10.5万株/hm2的籽粒产量比4.5万株/hm2增产13.8%。随着密度增加,单位面积穗数相应增加,穗粒数相应减少,千粒重没有显著的影响。相关分析表明,种植密度与LAI、LAD、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呈显著性正相关,而与透光率、NAR和CGR呈显著性负相关。本研究表明,种植密度对高粱群体生理指标、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有显著的影响。酿造高粱‘晋杂23号’的种植密度以10.5万株/hm2为宜,在高粱生产中可形成良好的群体结构,协调群体与个体的生长,优化群体光合生理功能,使生物产量与籽粒产量都达到较高水平。
杨楠丁玉川焦晓燕王劲松董二伟王立革武萍
关键词:高粱籽粒产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