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
- 作品数:17 被引量:31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乍得Bongor盆地西部地区下组合油气勘探发现及意义
- 2025年
- 乍得Bongor盆地西部地区下组合(P组+M组)经历多年油气勘探,一直未获得突破。2024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在深入研究盆地西部地区的油气成藏规律后,部署并实施D-2井,在西部地区下组合中钻遇油层,试油产量超过200 t/d,从而明确了Bongor盆地西部地区的油气勘探潜力。为更好地总结这一发现并进一步指导Bongor盆地西部地区的油气勘探,基于区域地质背景和油气勘探历程,对Bongor盆地西部地区的构造演化、地层、沉积以及生-储-盖组合特征等开展了系统分析,明确了研究区的油气成藏模式和下一步的勘探部署思路。研究结果认为:(1)Bongor盆地的下组合发育于断陷期,深坳带发育厚层湖相泥岩和近源三角洲砂体,岩性组合较为有利。(2)P组+M组湖相厚层泥岩的总有机碳含量高、有机质类型好且已进入生油窗,在作为优质烃源岩的同时也是良好的区域盖层。(3)P组三角洲砂体因后期的构造反转被抬升、剥蚀,虽埋深较大但仍具有一定的孔隙度,可作为较好的储层,而P组之下的潜山经历长期的构造破碎和风化剥蚀,可与P组砂岩共同形成潜山-砂岩复合体。(4)Bongor盆地经历了多期构造反转,断层发育,油气沿断层运移,上、下组合及潜山均可成藏。(5)针对Bongor盆地西部地区下组合的油藏特征,可采用立体勘探部署策略,浅层和深层兼顾、构造圈闭和非构造圈闭兼探,以实现新层系和新领域的勘探突破。(6)基底顶面之上披覆的石英砂岩推测为一套比P组更古老的地层,在Bongor盆地西部地区广泛发育,具有较好的油气成藏条件。D-2井的油气勘探突破证实了Bongor盆地西部地区的资源潜力,开拓了Bongor盆地新的勘探层系,其立体勘探部署策略对海外风险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 何文渊贾瀛杜业波王鑫庞文珠王利王林张新顺刘慧
- 关键词:下白垩统成藏模式
- Termit盆地断层特征和控藏作用
- Termit盆地属于西非裂谷系的北延部分,是发育于前寒武系变质岩基底(基底岩性为片麻岩)之上的中、新生代裂谷盆地.钻井揭示地层自下而上为下白垩统(K1组)、上白垩统(Donga组、Yogou组、Madama组)、古近系(...
- 王玉华肖高杰王利毛凤军郑凤云陈忠民
- 关键词:油气藏断层特征
- 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在QMQ地区成像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1年
- 位于东部QMQ地区的地震资料,其地表地质条件较好,但因勘探目的层是奥陶系复杂的古潜山,因此,适合应用叠前深度偏移技术进行潜山顶及其内幕的成像。通过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技术中精细的数据准备、速度-深度模型的建立与优化、偏移孔径的试验与选择和偏移成像4个关键环节的应用研究,完成了QMQ地区地震资料的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通过与叠前时间偏移剖面对比,叠前深度成像改善了QMQ地区地震数据的信噪比和分辨率,同时提高了奥陶系潜山及其内幕的成像精度,为后续的深度域地质解释和构造成图提供了可靠的偏移数据,研究成果对深层煤勘探所面临的底板奥灰水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 杜业波朱筱敏王赟王利余朝华袁志云
- 关键词:叠前深度偏移叠前时间偏移
- 中非走滑裂谷盆地群石油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被引量:2
- 2023年
- 中非走滑裂谷盆地群是在中非剪切带影响下形成的中、新生代陆相裂谷盆地,构造复杂多样且勘探程度较低,成藏规律认识不清制约了该区的油气勘探发现。基于盆地构造、沉积、成藏组合特征和已发现油气田解剖,总结盆地油气富集规律和主控因素,并分析了勘探潜力和方向。研究认为,中非走滑裂谷盆地群在早白垩世以来经历了多期伸展、走滑和反转等构造活动,对沉积地层、构造特征和油气成藏具有较强的控制作用;受储盖组合和构造演化的影响,中非走滑裂谷盆地群不同盆地的油气发现和成藏组合有较大差异,总体表现为“西富东贫、下稀上稠”的特点;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是有效生烃灶、构造活动和断层;西部Doba盆地油气最为富集,发育多套成藏组合,上、下白垩统均已经获得规模发现,未来主要勘探方向包括下白垩统岩性圈闭和基岩圈闭;中部Doseo盆地上白垩统缺乏有效盖层,主要勘探目标为下白垩统砂泥岩组合,圈闭类型为走滑形成的断背斜、断块圈闭,基岩潜山是潜在的勘探目的层;东部的Salamat盆地尚未证实有效的成藏组合,勘探潜力有限。
- 何文渊王利汪望泉肖坤叶杜业波吴亚东马明福潘春孚
- 关键词:储盖组合
- Bongor盆地Baobab地区潜山油气成藏期次被引量:11
- 2018年
- Baobab潜山油藏是乍得Bongor盆地北部斜坡的主力油藏。以Baobab C-2井潜山油藏为例,从烃源岩生排烃史、构造热演化史、流体包裹体中含油包裹体颗粒指数特征、显微荧光与测温技术等方面分析其油气成藏史。埋藏史的分析结果表明,Baobab地区Mimosa组+Prosopis组主力烃源岩在约90 Ma开始生烃,并于约80 Ma开始排烃,晚白垩世末约66 Ma达到生排烃高峰期,之后由于构造抬升作用,生烃作用停止。Baobab C-2井潜山油藏经历了晚白垩世80~55 Ma的原生油气充注阶段和古近纪约30 Ma的次生油气成藏事件。在晚白垩世期间石油的充注表现为充注强度程度不同的连续过程,开始于晚白垩世80 Ma的石油充注事件以较低成熟度原油为主,而发生于约70 Ma的第二期石油充注事件则以成熟油气为主,该期充注事件是形成现今油气分布格局的主要贡献者。古近纪发生的次生成藏事件代表因构造作用而引起油气调整。
- 文志刚李威李威张光亚张光亚程顶胜杜业波胡瑛
- 关键词:基岩
- 乍得邦戈盆地Baobab构造带形成演化及油气成藏控制因素被引量:6
- 2022年
- Baobab构造带位于中非裂谷系邦戈盆地东北部斜坡,相对远离现今盆地中心,却是盆地油气最为富集的区带,深入分析该区构造演化特征与油气成藏控制因素,可为中非裂谷系油气勘探提供良好借鉴。通过研究Baobab构造带演化历史,结合油气分布特征,分析油气成藏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Baobab构造带先后经历了前断陷期、断陷期、坳陷期、反转期和消亡期5个主要演化阶段。盆地断陷内稳定分布的下白垩统深湖—半深湖相M组和P组泥岩,既是主要烃源岩,又是良好的区域盖层。晚白垩世反转期发生大规模的构造反转和地层剥蚀,在Baobab构造带形成一系列背斜或断背斜圈闭,有利于油气聚集。在构造高部位或凸起带,发育以基岩风化壳和裂缝发育带储层为主的潜山油藏,圈闭形成、油气运移和储层改造均受断裂活动的控制;靠近凸起带的次洼中,发育浊积水道和扇三角洲砂岩储层为主的P组油藏,成藏明显受构造和岩性双重控制;整体上形成凸起带以基岩潜山油藏为主、次洼带以源内P组油藏为主的油气分布规律。
- 王利张新顺肖坤叶王林杜业波王玉华梁巧峰
- 关键词:油气成藏
- 乍得Bongor盆地北部斜坡沉积体系综合研究
- 乍得Bongor盆地北部斜坡P组勘探获得重大突破,但该区储集砂体沉积相变快,各井厚度差别较大。结合录井、测井及地震资料,该组可划分PⅠ_Up、PⅠ_ Low、P Ⅱ、PⅢ四个四级层序,其中PⅠ_Up为P组主力油层。沉积相...
- 袁志云肖坤叶杜业波余朝华肖高杰王利
- 关键词:扇三角洲地层切片油气勘探
- Bongor盆地北部斜坡带GB地区P组沉积体系特征研究
- 袁志云王利梁巧峰张桂林
- 小时窗火成岩镂空反演在西非B盆地的应用被引量:1
- 2011年
- 研究区位于非洲,储层具有砂地比低、砂层薄、物性较差的特点,沉积相带变化快,砂层连续性较差.同时区内火成岩发育,穿时现象严重,淹没砂泥岩特征等等难点.本文通过井的波阻抗特征分析,利用波阻抗特征在原始地震体中剔除火成岩,在砂泥岩体上以小时窗对砂泥岩的波阻抗特征来区分砂泥岩.同时,在纵向上,由于压实作用的影响,各层波阻抗值变化较快,无法在大时窗内进行整体反演,为了更好的在横向和纵向上对储层进行预测,应用"小时窗火成岩镂空法"对工区内薄储层进行预测.认为:在R区的以河道沉积体系为主,P区的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准确进行了储层预测.其反演方法的设计理念是一种结合地质、地震、测井的的综合储层预测与检验方法.后续的钻探结果表明:此种方法对优质储层的预测符合率达到75%以上.随着地质条件的变化,单一的地质或地球物理方法肯定不能完全满足实际需求,这种多学科结合的预测方法必然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 范兴燕郑浚茂肖坤叶宋红日王利余朝华卢学瀛袁志云
- 关键词:薄砂层河道扇体
- 非洲喀土穆盆地下白垩统烃源岩特征与油气成藏
- 2021年
- 喀土穆盆地是一个中新生代裂谷盆地,位于中非裂谷系最东端,盆内发育十多个凹陷。本次研究基于岩屑和原油样品的地球化学分析,重点对盆地内K凹陷和D凹陷下白垩统烃源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K凹陷下白垩统AJ组发育一套较为优质的湖相泥岩,厚度为40~180m,以Ⅱ型有机质为主,整体热演化为低熟-成熟阶段;AJ组泥岩的姥植比多为0.5~2之间,属于半还原-半氧化环境,有机质以半咸水湖泊中水体生物和陆源高等植物混源为主。而D凹陷的下白垩统D3组发育一套中等到好的气源岩,以Ⅱ2~Ⅲ型有机质为主,整体热演化为成熟-高成熟阶段,总有机碳比AJ组稍低,但厚度很大在200~500 m之间。从K凹陷向南到D凹陷,有机质中高等植物来源占比增高,藻类和细菌来源有机质占比降低,盆地中原油的萜烷和甾烷含量均较低,藿烷含量高,具有典型的中非裂谷系原油特征。结合有机质类型和成熟度,喀土穆盆地K凹陷未来勘探应以油为主, D凹陷以气为主,其余凹陷潜力有限。
- 张新顺张光亚王克铭王利余朝华何军
- 关键词:下白垩统烃源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