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谭琴

作品数:20 被引量:65H指数:5
供职机构:攀枝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英性病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国家艾滋病防治社会动员经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艾滋病
  • 6篇哨点监测
  • 4篇女性性工作者
  • 3篇孕产
  • 3篇孕产妇
  • 3篇知识
  • 3篇艾滋病病毒
  • 3篇暗娼
  • 3篇病毒
  • 3篇产妇
  • 2篇阳性
  • 2篇阳性率
  • 2篇少数民族
  • 2篇体检
  • 2篇农村
  • 2篇女用
  • 2篇女用安全套
  • 2篇确证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机构

  • 19篇攀枝花市疾病...
  • 2篇四川大学
  • 1篇盐城出入境检...
  • 1篇四川省皮肤病...

作者

  • 19篇谭琴
  • 18篇李春霞
  • 16篇唐作红
  • 8篇卢培能
  • 4篇李德坤
  • 4篇张晴晴
  • 3篇刘金康
  • 3篇胡知娟
  • 2篇栾荣生
  • 2篇夏云
  • 2篇刘瑜
  • 1篇杨志俊
  • 1篇陈嫣
  • 1篇万绍平
  • 1篇蓝羲
  • 1篇白永华
  • 1篇张利玲

传媒

  • 12篇预防医学情报...
  • 3篇中国艾滋病性...
  • 2篇预防医学论坛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医学动物防制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4-2012年攀枝花市梅毒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了解攀枝花市梅毒流行特征,为开展梅毒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2年攀枝花市梅毒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2年,攀枝花市共报告梅毒病例数2 435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4.24/10万;2009年梅毒发病率最高为60.12/10万,2004-2009年发病率年均增长47.10%,2009-2012年发病率年均下降53.03%。梅毒病例中,隐性梅毒占65.13%,以20~39岁男性为主,职业以家务及待业、工人、农民和离退人员为主,东区、西区、仁和区发病率较高。结论攀枝花市梅毒流行趋势与四川省不同,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梅毒、尤其是隐性梅毒的诊断报告标准和病例诊断报告的准确性。
唐作红栾荣生李春霞刘金康谭琴
关键词:梅毒
女用安全套在女性性工作者中可接受性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了解女用安全套在女性性工作者(FSW)中的可接受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定性调查方法评估FSW人群对女用安全套的可接受性。结果大多数(25/27)FSW认为女用避孕套质量较好,多数FSW认为女用避孕套外观难看(19/27),使用不方便(11/27),有不适感(24/27)。结论认为女用避孕套使用不方便比例较高,女用避孕套推广有一定困难。
唐作红卢培能李春霞谭琴胡知娟万绍平
关键词:女用安全套女性性工作者可接受性
小煤窑高危男性性病艾滋病知识与行为调查分析被引量:6
2006年
唐作红卢培能张利玲李春霞谭琴胡知娟
关键词:小煤窑STD/AIDS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发迁居移民艾滋病宣教项目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评价四川省凉山彝族自发迁居移民艾滋病宣教项目效果,为扩大四川省凉山彝族自发迁居移民艾滋病宣教覆盖面提供依据。方法在2013年国家艾滋病防治社会动员项目的支持下,社会组织对凉山彝族自发迁居移民实施为期8个月的艾滋病宣传项目,并在项目实施前、后对其开展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调查。结果项目前、后,凉山彝族自发迁居移民最近1年接受过宣教措施的比例分别为91.0%和100.0%,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分别为70.0%和8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会组织实施的凉山彝族自发迁居移民艾滋病宣教项目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应扩大艾滋病宣教覆盖面。
唐作红蒲晓铀高晓丽尚云川李少华蔡艳张晴晴谭琴
关键词:社会组织艾滋病宣传教育
2009-2013年攀枝花市艾滋病哨点孕产妇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目的了解攀枝花市孕产妇艾滋病病毒(HIV)、梅毒、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状况、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变化趋势,为制定防控措施和评估干预效果提供依据。方法严格按照《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操作手册》的要求,2009-2013年的4-6月,分别对首次到哨点医院建卡或进行围产期保健的400名孕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结果 2009-2013年共监测2002名孕产妇,HIV和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05%、0.20%,未检出HCV抗体阳性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58.44%。结论攀枝花市孕产妇人群HIV、梅毒和丙肝呈低流行,但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存在多种危险因素。今后应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加强孕期HIV和梅毒检测。
李春霞唐作红谭琴
关键词:艾滋病孕产妇哨点监测
2010-2012年攀枝花市暗娼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分析攀枝花市2010-2012年暗娼的艾滋病(AIDS)相关行为变化,以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流行趋势,为评价暗娼艾滋病综合干预效果及调整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重复横断面调查的方法,于每年的4-6月,对艾滋病监测哨点的从事商业性性交易的女性进行问卷调查并采血检测。结果 2010-2012年共调查暗娼2 400人,其AIDS知识知晓率分别为90.9%、93.9%和9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78,P<0.001)。最近一次与客人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率分别为64.3%、89.9%和93.9%,最近一个月与客人发生性行为时每次使用安全套率分别为43.3%、61.8%和6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86.97,P<0.001;χ2=155.15,P<0.001)。HIV抗体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3%、0.8%和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2,P=0.365)。结论攀枝花市暗娼艾滋病综合干预工作效果明显;今后应借鉴新的方法,以促进咨询检测、促进安全套使用为重点内容,对重点暗娼人群实施持续的、高覆盖的综合干预。
唐作红栾荣生李春霞谭琴
关键词:暗娼艾滋病哨点监测
攀枝花市农村地区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行为调查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了解农村地区女性性工作者(FSW)有关艾滋病的高危行为情况,为在该人群中开展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07-04/05对358名农村地区FSW进行艾滋病相关行为调查。结果FSW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60.4%,商业性性行为时最近1次使用安全套率和最近1个月坚持使用安全套率分别为45.5%和16.8%,非商业性性行为时每次安全套使用率4.5%。结论FSW在商业性性行为和非商业性性行为时,都较少地采取保护措施,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率极低,存在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病毒的危险。急需针对农村地区FSW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探索可推广的干预模式。
卢培能李春霞唐作红谭琴李德坤
关键词:农村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
2006年攀枝花市女用安全套在女性性工作者中的可接受性调查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了解女用安全套在女性性工作者(FSW)中的可接受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06年,在攀枝花市抽取部分FSW,免费发放女用安全套(女套)试用,于试用前后进行调查。[结果]向458名FSW发放女套,拒绝接收率为1.75%;1个月后(后期)调查85名使用女套者,不能接受女套外观的占55.29%,认为女套使用不方便的占57.65%,认为客人不喜欢使用女套的占56.47%,使用中出现噪音、下腹涨痛的各占17.65%、36.47%。83.53%的FSW更喜欢男用安全套。[结论]目前推广女套尚存在较多困难。
唐作红卢培能李春霞谭琴胡知娟
关键词:女用安全套女性性工作者可接受性
攀枝花市孕产妇艾滋病知识知晓调查
2016年
目的掌握攀枝花市孕产妇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当地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09-2013年的4~6月期间,对为准备分娩首次到哨点医院建卡或进行围产期保健的孕产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009-2013年共调查2002名孕产妇,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58.44%,单项知识回答正确率分别为55.04%~74.53%,其中问题"蚊虫叮咬会不会传播艾滋病"正确率最低(55.04%);孕产妇的文化程度越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越高(χ2=175.140,P=0.000);〈20岁的低年龄组和≥40岁高年龄组孕产妇的知晓率低于其他年龄段(χ2=50.590,P=0.000)。结论攀枝花市孕产妇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知晓率可能与孕产妇的年龄和文化程度有关。因此,今后应深入广泛的开展孕产妇艾滋病健康教育,尤其关注文化程度低、20岁以下低年龄和40岁及以上高年龄的孕产妇。
李春霞唐作红张晴晴谭琴
关键词:艾滋病孕产妇知识
2014—2021年攀枝花市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情况分析
2024年
目的了解2014—2021年攀枝花市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测及筛查阳性、确证阳性情况,为制定科学的艾滋病检测发现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下载2014—2021年攀枝花市HIV抗体检测表和历史卡片,采用Excel 2010和SPSS 23.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χ^(2)检验,分析不同年度、县(区)、样本来源和检测机构HIV抗体检测,筛查阳性和确证检测阳性情况。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014—2021年攀枝花市HIV抗体筛查覆盖率、筛查阳性率和确证阳性率分别为25.96%、4.111‰和1.744‰。攀枝花市筛查覆盖率逐年上升,由2014年的15.75%上升至2021年的4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趋势=434728.886,P<0.001);筛查阳性率和确证阳性率在2014—2017年分别保持在一定水平,自2018年起呈现逐年下降趋势。HIV抗体检测主要来源一般就诊者(64.36%)和其他类人群(21.39%),其他类人群以50岁及以上人群筛查(36.31%)和社区居民筛查(32.51%)为主;主要来源市级医疗机构(53.48%)。筛查阳性数主要来源一般就诊者(65.21%),主要来源市级医疗机构(59.86%)。结论攀枝花市HIV抗体筛查覆盖率逐年上升,但筛查阳性率和确证阳性率逐年下降;医疗机动提供艾滋病检测咨询是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HIV/AIDS)检测发现的重要途径;攀枝花市应持续推进扩大检测策略,提高检测效率,特别是加强医疗机构就诊者检测力度,试点重点乡镇(街道)的全人群筛查,最大限度检测发现病例,做到早检测、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降低HIV的新发感染,有效控制疫情。
李春霞谭志灵夏云刘瑜谭琴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流行病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