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洪岩
- 作品数:5 被引量:40H指数:3
- 供职机构:葫芦岛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应用在颅脑血肿治疗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研究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应用在颅脑血肿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100例颅脑血肿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低剂量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CT扫描,常规组患者予200 mA管电流,低剂量组患者予140 mA管电流,比较两组CT图像质量和噪声情况,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 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结果低剂量组的图像质量优良率为98.00%,高于常规组的86.00%;CT DIvol、DLP分别为(22.1±5.4)mGy、(208.4±13.5)mGy·cm,低于常规组的(35.2±11.4)mGy、(380.5±23.6)mGy·c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脑实质平均CT值为(36.0±2.8)HU,与常规组的(37.0±2.5)HU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脑血肿患者应用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诊断,可以在保证诊断质量的基础上降低辐射的剂量、减少辐射损害,值得推广。
- 赵洪岩
- 关键词:CT低剂量扫描颅脑血肿
- 螺旋CT在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诊断中的临床效果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分析采用螺旋CT对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进行诊断的效果。方法本文选择的研究对象均来自我院在2016年12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本文选择3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最终经过病理诊断得以确诊,为所有患儿选择采用螺旋CT检验方法进行术前检验,评价螺旋CT检验方法对于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进行检验的价值。结果本研究临床病理检验得出30例患儿均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而螺旋CT检验存在有27例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2例肠系膜血管位置异常,误诊1例,漏诊0例,诊断准确率为90.00%,和病理检验进行比较,两组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在进行诊断的过程中,通过螺旋CT进行诊断可以获取较好的诊断价值,临床和病理诊断结果具有较高的符合率,可作为主要的辅助手段进行应用,值得推广。
- 赵洪岩
- 关键词:螺旋CT
- CT用于非典型急性阑尾炎患者诊断的临床效果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分析非典型急性阑尾炎患者应用CT诊断的效果。方法 78例非典型急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检查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B超组和CT组,各39例。B超组患者应用B超检查,CT组患者使用CT检查。对比两组检查结果。结果 B超组患者中, 19例确诊为阑尾增粗或可疑阑尾炎,10例确诊为阑尾周围脓肿, 10例检查结果正常,诊断符合率为74.4%;CT组患者中, 24例确诊为阑尾增粗或可疑阑尾炎, 12例确诊为阑尾周围脓肿, 3例检查结果正常,诊断符合率为92.3%。CT组诊断符合率高于B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23, P<0.05)。结论临床诊断非典型急性阑尾炎,应用CT检查诊断符合率明显较高,可为急性阑尾炎患者争取治疗时间,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康复。
- 赵洪岩
- 关键词:CT检查非典型急性阑尾炎
- CT血管造影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分析被引量:24
- 2017年
-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方法对2009年1月一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2例均进行CTA与DSA检查比较CTA与DSA颅内动脉瘤诊断率及所测量瘤体大小,并观察CTA与DSA对不同部位动脉瘤的显示情况。结果CTA所测量的瘤体直径、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率及对不同部位的颅内动脉瘤诊断率与D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A可对颅内动脉瘤进行早期确诊,联合DSA可进一步确诊。
- 孟强赵洪岩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CT血管造影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
- 功能磁共振成像联合头颈部3D-TOF-MRA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研究被引量:9
- 2022年
- 目的:探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联合头颈部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放射科接诊的92例疑似急诊脑卒中患者,将采用快速自旋回波T_(1)加权成像(FSE-T_(1)WI)、快速自旋回波-流动衰减反转恢复(FSE-T_(2)flair)序列扫描的患者纳入常规扫描组(46例),采用fMRI的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和3D-TOF-MRA序列扫描的患者纳入联合扫描组(46例)。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两组影像诊断的准确性。结果:联合扫描组影像诊断的真阳性率、真阴性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好于常规扫描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482,χ^(2)=7.985,χ^(2)=4.522,χ^(2)=13.179,χ^(2)=16.209;P<0.05);联合扫描组对血管狭窄诊断准确率高于常规扫描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33,P<0.05);联合扫描组的诊断评分与DSA诊断结果呈显著相关性(r=0.834,P<0.05);常规扫描组的诊断评分与DSA诊断结果的相关性呈中等水平(r=0.632,P<0.05)。结论:联合扫描能更准确地显示病变区域的结构信息,对头颈部血管的显示效果较好,影像诊断准确率高,在急性脑卒中患者诊治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赵洪岩董学颖佟鹏孟强
- 关键词:脑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