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启东
- 作品数:4 被引量:8H指数:1
- 供职机构:龙岩市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微柱凝胶法、凝聚胺法及盐水法在交叉配血中的效果评价
- 2024年
- 目的比较临床最常采用的盐水法、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于龙岩市中心血站申请输血的14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微柱凝胶法、凝聚胺法、盐水法进行交叉配血。比较3种不同交叉配血方法所需配血时间,交叉配血方法的配血结果,配血不合的原因,灵敏度、准确度、稳定性。结果3种不同交叉配血方法中,盐水法所需配血时间最短,其次为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法所需配血时间最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微柱凝胶法配血不合率最高,显效高于凝聚胺法和盐水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凝聚胺法和盐水法配血不合率无显著差异(P=0.314)。3种不同交叉配血方法的配血不合原因中,最常见的均为血液病,占凝聚胺法配血不合原因的66.67%,盐水法配血不合原因的100.00%,微柱凝胶法配血不合原因的54.55%。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的灵敏度、准确度、稳定性均显著高于盐水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的灵敏度、准确度、稳定性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盐水法、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法各有其优缺点。盐水法和凝聚胺法耗时短,但安全性低;微柱凝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但耗时长。
- 钟德辉黄丽华邱启东
- 关键词:微柱凝胶法凝聚胺法盐水法交叉配血
-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导致新生儿交叉配血不合一例被引量:7
- 2016年
- 患儿男,第2胎第2产,胎龄31^(+1)周,因"羊水过少,胎儿生长受限"剖宫产娩出。出生体重1 040 g,身长41 cm,Apgar评分1 min 8分。其母孕期无输血史。患儿生后因"呼吸急促15 min"转新生儿科,诊断为"早产儿、极低体重儿、小于胎龄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予NCPAP辅助呼吸。生后6天查血常规WBC 3.7×10~9,Hb 107 g/L,
- 邱小兰钟昌瑞阙庆和邱启东李玉闽
- 关键词:小于胎龄儿极低体重儿交叉配血输血史NCPAP
- 乙肝82例两对半结果探讨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乙肝患者的两对半结果,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12月的82例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技术检测患者的乙肝五项检查。结果五项两对半指标阳性率最高的为HBsAg,高达90.24%;其次为抗-HBc,为78.05%;阳性率最低的为抗-HBs,仅为6.10%。另外,乙肝感染患者中,30岁~59岁的中年人占比最高,属高危人群,应当加强预防与控制。结论乙肝患者进行乙肝五项监测能及早筛查出乙肝患者,对其进行有效预防与治疗,能够大幅降低乙肝病毒的传播与感染,具有很强的临床应用价值[1]。
- 苏晓晶梁冬香邱启东阙庆和
- 关键词:乙肝患者两对半
- 医院输血不良反应情况调查及预防对策研究
- 2018年
- 目的探讨医院输血不良反应情况及预防对策。方法调查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23 835人次输血治疗中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输血不良反应类型分布以及输血史、妊娠史、输血量对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23 835人次输血治疗中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33%(78/23 835);从输注血液类型分布上来看,输注病毒灭活血浆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0.94%);从输血不良反应类型分布来看,过敏性输血反应占比最高(82.05%);有输血史者、有妊娠史者以及输血量≥1 600 m L者输血不良反应更高(P<0.05)。结论输血治疗中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过敏性输血,诱发不良反应的主要血液类型为病毒灭活血浆,输血史、妊娠史及输血量均可能影响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需加强警惕。
- 梁冬香阙庆和邱启东苏晓晶
- 关键词:输血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