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俊福

作品数:30 被引量:143H指数:7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肝炎
  • 6篇肝硬化
  • 5篇病理
  • 4篇药物性
  • 4篇乙型
  • 4篇乙型肝炎
  • 3篇乙肝
  • 3篇术后
  • 3篇细胞
  • 3篇免疫
  • 3篇肝移植
  • 3篇肝硬化患者
  • 3篇病毒
  • 2篇代偿
  • 2篇胆红素
  • 2篇蛋白
  • 2篇血小板
  • 2篇阳性
  • 2篇药物性肝炎
  • 2篇移植术

机构

  • 26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北京地坛医院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第二医...

作者

  • 30篇郑俊福
  • 12篇丁惠国
  • 9篇董培玲
  • 8篇李磊
  • 5篇李冰
  • 5篇张鑫
  • 5篇刘晖
  • 4篇郭彩萍
  • 4篇吴昊
  • 4篇赵文敏
  • 3篇罗晓岚
  • 3篇窦爱华
  • 3篇范春蕾
  • 3篇闾军
  • 3篇李鹏
  • 3篇韩大康
  • 3篇李丽
  • 2篇肖默
  • 2篇陈凤欣
  • 2篇李侗曾

传媒

  • 3篇世界华人消化...
  • 3篇北京医学
  • 3篇药物不良反应...
  • 3篇实用肝脏病杂...
  • 2篇临床肝胆病杂...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2篇中国艾滋病性...
  • 1篇临床荟萃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药品评价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医学教育管理
  • 1篇2013北京...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0
  • 3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1
  • 5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特发性骨髓纤维化伴肝脏内髓外造血1例
2008年
陈宝敏杨涤郑俊福赵红心郎振为
关键词:骨髓纤维化病理状态
术前服用拉米夫定时间与肝移植术后HBV复发的关系
2009年
目的评价术前服用拉米夫定时间的长短对于预防原位肝移植(OLT)术后HBV复发的效果,探讨术前服用拉米夫定的适宜时间。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3年7月-2008年2月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患者,根据术前服用拉米夫定时间的长短分为三组,短期组服用时间小于1个月,中期组服用1个月至6个月,长期组服用大于6个月;比较术前短期、中期或长期服用拉米夫定对预防HBV复发的效果;三组患者观察截止到2008年11月,对三组患者中不同的HBV复发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组患者随访时间平均(18±2.17)个月,短期组在观察期内发现乙肝病毒复发8例;复发率13.7%(8/58),中期组在观察期内未发现乙肝病毒复发;长期组在观察期内发现乙肝病毒复发2例,复发率10.5%(2/19);总复发率9.4%(10/106)。中期组复发率低于短期组及长期组,短期组与中期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服用拉米夫定1个月至6个月能有效地预防术后乙肝复发,过短及过长服用拉米夫定均增加术后乙肝复发机率。
郑俊福
关键词:肝移植乙型肝炎病毒拉米夫定复发
肝硬化急性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临床救治新理念被引量:7
2016年
肝硬化急性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esophageal 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EVB)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近10年来,药物及内镜治疗取得长足进展,肝硬化并发EVB住院患者病死率明显下降,但在6周内EVB患者病死率在20%左右,尤其是Child-Pugh C级患者发生EVB的病死率高达30%~40%[1,2]。本文就国内外肝硬化并发EVB诊治新指南及相关文献,概述了救治该类患者的进展及其新理念,以进一步提高临床救治水平,降低病死率。
郑俊福丁惠国
关键词:肝硬化门脉高压症食管胃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
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肥厚性胃病1例
2006年
陈凤欣孙静媛邱国华郑俊福
关键词:肥厚性肝炎后乙肝表面抗原阳性HBSAG(+)保肝药物治疗肝功能正常
肝硬化合并2型糖尿病发生原发性肝癌的风险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是否增加肝硬化患者发生原发性肝癌的风险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分析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188例肝硬化患者,随访至2011年12月。其中,肝硬化伴2型糖尿病86例,单纯肝硬化组102例。至少每6个月进行B超及甲胎蛋白(AFP)检查常规筛查原发性肝癌。结果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组中位随访时间21.5个月,单纯肝硬化组中位随访时间23.0个月。肝硬化伴2型糖尿病组患者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为17.4%(15/86),单纯肝硬化组患者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为7.8%(8/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R2.482,95%CI1.249~6.178)。发生原发性肝癌患者糖尿病的病程明显长于未发生肝癌患者的病程[(8.7±2.3)年vs.(4.7±0.6)年],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可增加肝硬化患者发生原发性肝癌的风险,与糖尿病的病程密切相关。
窦爱华郑俊福刘晖李磊李冰董培玲丁惠国
关键词:2型糖尿病原发性肝癌肝硬化发病率预后
血清降钙素原在肝硬化患者合并严重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
郑俊福张鑫赵文敏李鹏李冰李磊董培玲丁惠国
人子宫颈癌基因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及其在肝癌早期诊断中的潜在价值被引量:1
2011年
人子宫颈癌基因是一新发现的"干系(stem-line)"癌基因,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在肿瘤组织中特异性高表达,正逐渐引起人们较大的兴趣并显示出其在肝癌早期诊断中的优势。本文从人子宫颈癌基因的结构、功能、致肿瘤的机制以及其在肝癌早期诊断中的潜在价值进行综述。
郑俊福闾军
关键词:宫颈肿瘤癌基因肝细胞
药物性肝炎组织病理学和临床特性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研究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特性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的意义。方法对2004年4月至2007年4月在地坛医院住院而经肝脏组织病理学诊断的药物性肝炎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病例中不包括临床诊断为药物性肝炎而无肝组织病理学诊断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肝病病史、药物过敏史、服药史和生化检查等,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48例患者在经组织病理学诊断为药物性肝炎,仅有5例患者在入院时诊断为药物性肝炎,6例有药物过敏史,仅4例服用明确有肝损伤药物史。但37例有服药史,服药时间多为1w到3m。诊断为慢性药物性肝炎3例,其他为急性药物性肝炎。2例合并有慢性乙型肝炎。结论详细的药物使用史和肝脏组织学检查对药物性肝病的诊断非常重要。
李明慧郑俊福陈利军谢尧蓝梦东郎振为
降钙素原和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单独或联合检测对肝硬化合并细菌感染患者早期诊断的价值被引量:34
2015年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外周血白细胞(WBC)、WBC/血小板(PLT)单独及联合检测对肝硬化患者合并自发性腹膜炎(SBP)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129例肝硬化患者,包括肝硬化死亡患者112例,其中并发感染导致死亡患者94例(感染组),包括SBP 61例;其他原因导致死亡18例(非感染组),肝硬化代偿期患者17例为对照组。使用抗生素前常规细菌培养,并测定血清PCT及WBC、WBC/PLT。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率比较应用χ2检验,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其敏感性、特异性。结果在94例肝硬化合并感染的患者中,细菌培养阳性66例,其中血、腹水及其他分泌物培养阳性率分别为25.8%、30.3%及43.9%。肺部感染占8.5%,SBP为64.9%,感染灶不明确占26.6%。感染组患者血清PCT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及对照组(F=10.98,P<0.05)。不同感染部位患者血清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0.5 ng/ml,肝硬化合并感染的敏感性为92.5%,特异性为77.1%,ROC曲线下面积为0.89。PCT≥2 ng/ml,其敏感性为62.8%,特异性为94.2%。外周血WBC≥10×109/L及WBC/PLT≥0.25时,肝硬化合并感染的敏感性分别为47.8%,39.6%,特异性为100%。PCT联合WBC/PLT,其敏感性为76.8%,特异性为94.2%。SBP患者腹水培养阳性与否,PCT、WBC、WBC/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T联合WBC/PLT,诊断SBP的敏感性为83.6%,特异性为94.2%。结论PCT、WBC/PLT可作为肝硬化合并感染的诊断指标,PCT与WBC/PLT联合对肝硬化SBP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郑俊福蔡照华张鑫娄金丽赵文敏李鹏李冰李磊董培玲丁惠国
关键词:肝硬化腹膜炎降钙素原白细胞血小板
不同用法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对肝移植患者术后复发的预防作用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评价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不同用法联和拉米夫定(LAM)对乙型肝炎相关性终末期肝病患者行原位肝移植术(OLT)后复发的预防作用.方法:2003-07/2008-02行同种异体肝移植患者89例,根据HBIg用法的不同分为2组:试验组43例,静点HBIg联合LAM;对照组46例,肌肉注射HBIg联合LAM.分析患者乙型肝炎患者再感染率和复发率.结果:试验组2例再感染,再感染率4.65%,1例证实有乙型肝炎复发,复发率为2.33%;对照组4例再感染,再感染率8.69%,3例证实有乙型肝炎复发,复发率为6.52%;2组中再感染及复发病例均发生在术前1wk内HBV DNA阳性的患者中,两者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LAM联合静点HBIg可以有效降低HBV DNA阳性患者OLT后乙型肝炎复发率.
窦爱华郑俊福卢实春
关键词:肝移植拉米夫定免疫球蛋白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