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彩凤

作品数:6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癫痫
  • 3篇颞叶
  • 3篇颞叶内侧
  • 2篇蛋白
  • 2篇颞叶内侧癫痫
  • 1篇电图
  • 1篇血脑
  • 1篇血脑屏障
  • 1篇血脑屏障通透...
  • 1篇亚群
  • 1篇抑郁
  • 1篇抑郁样
  • 1篇抑郁样行为
  • 1篇神经发生
  • 1篇鼠模型
  • 1篇糖蛋白
  • 1篇通透性
  • 1篇匹罗卡品
  • 1篇屏障通透性
  • 1篇器质性

机构

  • 6篇广州医科大学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青岛市市立医...

作者

  • 6篇郭彩凤
  • 3篇宁玉萍
  • 3篇谭燕
  • 3篇吴逢春
  • 3篇方子妍
  • 2篇周列民
  • 2篇郑东
  • 2篇周晓明
  • 2篇章慧
  • 2篇张岳峰
  • 1篇郑乃智
  • 1篇周华荣

传媒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广州医药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黑龙江医学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中华行为医学...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姜黄素对慢性颞叶内侧癫痫大鼠脑脊液和血浆中MMP-9水平及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
2023年
目的探究姜黄素对慢性颞叶内侧癫痫大鼠脑脊液和血浆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水平及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于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开展。32只大鼠(6~8周,雌性,体质量160~180 g)中成功构建颞叶内侧癫痫模型大鼠17只,将17只成功建模的慢性颞叶内侧癫痫大鼠随机分到姜黄素组(9只)和生理盐水组(8只)。姜黄素组大鼠予以腹腔注射姜黄素(100 mg/kg)干预,生理盐水组大鼠予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分别检测两组大鼠干预前后脑脊液和血浆中白蛋白及MMP-9水平。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事后多重比较。结果姜黄素组大鼠白蛋白商(脑脊液白蛋白/血浆白蛋白比值)从干预前的(14.443±1.700)下降至干预后的(12.822±1.450)(P<0.05),脑脊液MMP-9水平从干预前的(43.753±3.787)µg/L下降至干预后的(39.507±4.015)µg/L(P<0.05);而生理盐水组脑脊液和血浆中白蛋白水平、白蛋白商及MMP-9水平干预前后均无显著变化(均P>0.05)。结论姜黄素可能通过改变脑脊液中MMP-9水平来改变慢性颞叶内侧癫痫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进而对受损的血脑屏障起到一定的修复作用。
郭彩凤谭燕张岳峰周华荣陈国华方雅秀蓝晓凤
关键词:姜黄素血脑屏障MMP-9
普朗尼克P85修饰的苯妥英钠纳米粒对颞叶内侧癫痫大鼠模型的脑靶向作用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观察普朗尼克P85修饰的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构建的苯妥英钠纳米粒能否避开颞叶内侧癫痫大鼠模型脑中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的外排作用将苯妥英钠靶向输送到脑组织中。方法锂-匹罗卡品诱导大鼠形成慢性颞叶内侧癫痫模型。免疫组化检测脑组织中Pgp的表达水平。界面聚合法制备苯妥英钠纳米粒,与普通苯妥英钠比较,观察两组不同给药的模型鼠(苯妥英钠纳米粒组6只,普通苯妥英钠组7只)在给药后30、60、120、180、240、300 min时其脑组织中苯妥英钠的药物分布情况。采用立体定向活体微透析技术采集脑微透析液,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待测标本中苯妥英钠的药物浓度。结果两组不同给药的模型鼠的脑/血浆的时间药物浓度曲线的曲线下面积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苯妥英钠纳米粒组(0.37±0.10,n=6)明显高于普通苯妥英钠组(0.19±0.06,n=7),P<0.05]。与正常大鼠相比,模型鼠海马CA1、CA3及DG区Pgp表达上调。结论普朗尼克P85修饰的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可显著地提高抗癫痫药物苯妥英钠靶向进入Pgp高表达的颞叶内侧癫痫模型鼠脑中的浓度。
方子妍郭彩凤吴逢春秦家明宁玉萍周列民
关键词:纳米粒P糖蛋白苯妥英钠
Tariquidar提高苯妥英钠在颞叶内侧癫痫模型鼠脑中的分布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观察tariquidar(TQD)能否避开颞叶内侧癫痫(MTLE)模型鼠P糖蛋白(Pgp)过表达的外排作用将抗癫痫药物输送至脑。方法锂-匹罗卡品诱导构建MTLE大鼠模型,并将模型鼠分成两组,分别予苯妥英钠(PHT)及PHT+TQD治疗,观察两组大鼠脑中PHT分布。活体微透析采集脑微透析液,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PHT浓度。免疫组化检测Pgp表达。运用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模型鼠海马区Pgp表达上调(P<0.05)。两组模型鼠的脑/血浆的时间药物浓度曲线的曲线下面积比值有显著性差异[PHT+TQD组(0.31±0.06)>PHT组(0.19±0.06),P<0.05]。结论 TQD可显著提高PHT在Pgp过表达MTLE模型鼠脑中的分布。
方子妍郭彩凤吴逢春秦家明宁玉萍周列民
关键词:颞叶内侧癫痫匹罗卡品耐药性癫痫
首诊被误诊为精神疾病的器质性木僵的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索首诊被误诊为精神心理疾病的器质性木僵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症状的认识。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20年3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2例木僵患者,其中首诊误诊为精神心理疾病53例为误诊组,其余29例诊断正确为非误诊组。分析比较误诊组和非误诊组的人口学和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神经影像以及神经心理学特征,比较两组患者上述特征存在的差异。结果:82例木僵患者中,首次就诊被误诊为精神病53例(64.63%),诊断正确29例(35.37%)。误诊组53例患者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木僵的表现形式是重复刻板40例(75.47%),其次是缄默34例(64.15%)和重复语言34例(64.15%),全身僵硬31例(58.49%),凝视26例(49.06%)。两组患者重复刻板、缄默和凝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9、3.95、6.34,P<0.05)。误诊组脑脊液蛋白异常率和脑电图放电率高于非误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4、11.07,P<0.05);而两组患者脑脊液梅毒滴度、自身免疫性脑炎、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头颅磁共振成像(MRI)-脑膜病变、头颅MRI-皮层病变、头颅MRI-皮层下病变、头颅MRI-未见明显异常和甲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强调了腰穿和脑电图检查的重要性,上述检查应该作为木僵患者的重要评估手段之一,尤其是对首次出现、急性起病或者既往有癫痫或认知损害的木僵患者。当出现脑电图异常时,应该进一步完善脑脊液、自体免疫性脑炎、MRI、颅脑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检查(MRV)、视频脑电图等检查。
方雅秀郑东张岳峰谭燕郭彩凤陈国华章慧周晓明
关键词:木僵脑电图脑脊液误诊
免疫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疗法对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IL-6和CXC13水平影响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观察免疫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疗法对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白介素-6(IL-6)和CXC趋化因子13(CXC13)水平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60例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甲泼尼龙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结合免疫球蛋白治疗。两组均以4周后评价。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IL-6、CXC13及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3.33%)高于对照组(60.00%)(P<0.05)。观察组治疗后CD_(3)^(+)、CD_(4)^(+)和CD_(4)^(+)/CD_(8)^(+)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gA、IgG和IgM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6和CXC1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免疫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疗法对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疗效良好,且可增强机体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降低IL-6和CXC13水平。
方雅秀郑东谭燕周晓明陈国华章慧郭彩凤
关键词:免疫球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白介素-6
早期母爱剥夺对青春期大鼠抑郁样行为及海马区颗粒层神经发生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早期母爱剥夺对青春期(6~7周龄)大鼠抑郁样行为及海马区颗粒层神经发生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新生大鼠根据窝别随机分为母爱剥夺组和对照组,每组3窝。母爱剥夺组幼鼠出生后第1~14天给予母爱剥夺应激,对照组幼鼠与母鼠同笼,正常饲养。记录大鼠5~6周龄时的体质量增量,6周龄后进行糖水偏爱实验,随后处死大鼠取脑,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大鼠海马区颗粒层Ki67和巢蛋白(Nestin)阳性细胞形态及数目改变。采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数据经检验符合正态分布后进行t检验。结果两组大鼠5~6周龄时的体质量增长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母爱剥夺组大鼠体质量增长量[(20.57±2.19)g]低于对照组[(30.57±1.25)g](t=3.96,P<0.01),糖水偏爱率[(58.38±3.14)%]明显低于对照组[(73.88±3.67)%](t=3.21,P<0.01)。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母爱剥夺组大鼠海马区颗粒层Ki67免疫阳性细胞数少于对照组[(5.13±0.31)个,(7.60±0.38)个,t=5.09,P<0.01],Nestin免疫阳性细胞数多于对照组[(16.65±0.79)个,(7.64±0.70)个,t=8.51,P<0.01],且母爱剥夺组大鼠Nestin免疫阳性细胞胞体发出突起分枝较多,形态与星形胶质细胞相似,而对照组免疫阳性细胞发出突起较少,胞体呈椭圆形。结论母爱剥夺应激可造成青春期大鼠出现抑郁样行为,这可能与母爱剥夺应激致其海马区颗粒层新生神经元数量减少、Nestin免疫阳性的激活态星形胶质细胞大量出现相关。
潘楠楠方子妍郭彩凤吴逢春宁玉萍郑乃智
关键词:母爱剥夺颗粒层神经发生青春期抑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