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惠芳
- 作品数:9 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北京联合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社科联青年社科人才资助项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列宁对切尔诺夫“伏罗希洛夫式”的批判所作的批判——对《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第二章第一节的解读
- 2015年
-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是在哲学思潮的批判、科学世界观的阐发上被解读的,而长期以来主题批判中蕴含着的"伏罗希洛夫式"批判问题则被荫蔽了。在第二章第一节"‘自在之物’或维·切尔诺夫对弗·恩格斯的驳斥"的简短文字中,列宁分别使用"跟屠格涅夫小说里的伏罗希洛夫一样"、"伏罗希洛夫式地卖弄聪明"、"他的伏罗希洛夫式的品质"、"同好多糊涂思想的伏罗希洛夫打一次交道"等术语来批判维·切尔诺夫。屠格涅夫小说《烟》中的人物伏罗希洛夫就被赋予了一种典型性的哲学"学术"品质,而在列宁看来,切尔诺夫就是"伏罗希洛夫式"学术形象的代言人,即"伏罗希洛夫们"中的一员。"偷换概念"、"无知"并不仅是切尔诺夫"跪着造反"的把戏和伎俩,还有着更深层次的本体论和认识论原因,因此有必要认清哲学上的"伏罗希洛夫"们在篡改、歪曲马克思主义上的表象和方法的真面目。
- 高惠芳
- 关键词: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 《法哲学原理》的经验观——兼论马克思对概念的逻辑的经验性批判
- 2016年
- 马克思曾就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的主要段落《国内法》第261~313节进行了分析,结合国家制度批判了黑格尔的自然法即他的法哲学。在《法哲学原理》中的《导论》第3节、《作为法律的法》第211~214节中,黑格尔集中论述了法的实定性、法的理念向实定状态的过渡、法的体系等内容,集中表达了他的抽象的思辨的唯心主义思想,尤其在现实的历史直观面前,黑格尔的经验观再一次屈服于概念的逻辑,正是在这一点上,马克思开创了科学的历史学研究。
- 高惠芳
- 关键词:《法哲学原理》实定法黑格尔
- 北京地铁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北京地铁文化建设归属于北京城市文化发展的总格局,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的目标,朝着"发挥全国文化中心示范作用"的方向前进。北京地铁文化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同时还存在着新情况新问题。文章客观分析了北京地铁文化发展现状,总结地铁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为地铁文化健康发展寻找对策。
- 高惠芳
-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 黑格尔论经验哲学——对《小逻辑》“经验主义”一节的解读
- 2015年
- 纵观已有的对黑格尔《小逻辑》的解读,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是抽象的思辨逻辑的演绎过程。这一过程中,黑格尔的经验世界则被其哲学逻辑所荫蔽。黑格尔在针对旧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康德批判哲学的批判中,阐明了自然界作为抽象的思维的外化物,不仅不能作为思维的起点,而且不能有效证明思维的理性原则的论点。这也表明了黑格尔的经验世界的本质。作为对以德国古典哲学为代表的意识形态的批判,马克思从正反两方面阐述了黑格尔的经验观,为他的科学的历史的感性活动奠定了基础,进而开创了历史的科学——历史唯物主义。
- 高惠芳
- 关键词:黑格尔感性活动
-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三种经验性批判——兼谈马克思经验的逻辑被引量:1
- 2016年
-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直接为《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而作,然而从形式到内容,它更像是《论犹太人问题》的延续和深化。《导言》分别对历史法学派、理论政治派、实践政治派进行了总结性的批判,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发现整个批判无非是思辨的哲学对市民社会外部关系的批判,尚需从市民社会内部展开经验性的批判,其中内蕴从纯粹哲学的逻辑学向以经验世界为出发点的逻辑学批判的方法论转换。
- 高惠芳
- 关键词:《〈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历史法学派
- 市民社会中“经济事实”的还原与政治经济学批判——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经验性方法的考察
- 2016年
- 马克思认为,市民社会既表现了人与政治共同体的对立,同时也表现了人与人的利己本质的对立。因此,市民社会是一切秘密的发源地,所谓的政治经济学研究无非就是对市民社会中家庭与政治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本质上,政治经济学是为市民社会学——市民社会学即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费尔巴哈在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研究中出现决非偶然。一方面,费尔巴哈哲学宣告了思辨哲学的逻辑学的研究前提是错误的——思辨哲学是从思辨的观念的无限性而非从现存事物的感性的有限性出发。另一方面,费尔巴哈哲学还宣告了唯心哲学的逻辑学的思维路径是错误的——感性的经验世界、经验世界的感性决不是思辨的抽象的现实化,决不是观念的容器。
- 高惠芳
- 关键词:费尔巴哈
- 《神圣家族》与经验事实的历史及其认知方式
- 2015年
- 无论是对哲学的批判,还是对哲学的批判的批判,它们都低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水平。在马克思看来,要素分析一旦脱离了政治经济学的"经济事实",哪怕一点点,对批判的批判所作的还仅是哲学的批判,那么,群众的"利益"就会突破"思想"的利益的现实界限从而构成两者的对立,就仍然不能通达实践的唯物主义。如马克思所说,批判的水平相当程度上受制于论敌的水平,因此,针对批判的批判的理论研究,必须增加一个维度——政治经济学的经验因素的批判分析,这是剖析鲍威尔的秘密所在。
- 高惠芳
- 青年马克思:思辨的方法通向经验的方法的革命
- 2014年
- 青年马克思被包裹在巨大的德国意识形态的襁褓中,经过从宗教批判到哲学批判的批判,直至对批判的批判完成批判,青年马克思成功地摆脱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束缚,创立了历史的科学——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本体论批判的前提,青年马克思必须完成方法论的批判,即从黑格尔的思辨的神秘的方法中解放出来。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再到《德意志意识形态》,青年马克思经历了一个方法论上渐进批判的过程。
- 高惠芳
- 关键词:青年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
- 苏联哲学史范式的生成与反思被引量:1
- 2014年
- 苏联哲学史范式是指20世纪20年代以来在苏联社会中占主流地位的哲学思维方式。作为苏联哲学史范式的斯大林哲学体系,经历了萌芽、雏型、定形、完善的阶段,直至20世纪80年代的《哲学导论》才最终突破了这种哲学思维方式。有关唯物辩证法的起源、应用的问题成为主导苏联哲学思维的一个主要方面,而关于哲学思维与现实生活、政治意识的关系则成为苏联哲学史范式的另一主要方面。
- 高惠芳
- 关键词:哲学思维范式转换逻辑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