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蕊

作品数:6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宝鸡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急性
  • 4篇白血
  • 4篇白血病
  • 3篇细胞
  • 3篇急性白血
  • 3篇急性白血病
  • 2篇地塞米松
  • 2篇多发
  • 2篇多发性
  • 2篇多发性骨髓瘤
  • 2篇疗效
  • 2篇化疗
  • 2篇骨髓
  • 2篇骨髓瘤
  • 1篇蛋白
  • 1篇地塞米松治疗
  • 1篇凋亡
  • 1篇调节性
  • 1篇调节性T细胞
  • 1篇血浆

机构

  • 6篇宝鸡市人民医...

作者

  • 6篇侯蕊
  • 4篇李禹兵
  • 2篇朱晖

传媒

  • 2篇海南医学
  • 1篇血栓与止血学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临床医学研究...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雷帕霉素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HL-60细胞凋亡及Bax、Bcl-2表达的影响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HL-60细胞凋亡及Bax、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HL-60细胞,并将不同浓度(10 nmol/L、20 nmol/L、40 nmol/L、80 nmol/L、160 nmol/L)雷帕霉素(溶于DMSO)作用于HL-60细胞,另设空白对照组和相同体积的DMSO组。然后应用CCK8技术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应用荧光显微镜和Td T酶介导的末端缺失原位标记法观察其凋亡情况,应用QPCR、Western blot等方法观察48 h不同组别Bax、Bcl-2基因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CCK-8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浓度雷帕霉素处理组细胞生长抑制率明显大于对照组和DMSO组(P<0.05),而且随着浓度的增加,其抑制率也明显增高。随着雷帕霉素浓度的增加,HL-60凋亡细胞逐渐增多,细胞凋亡率分别为(8.4±1.3)%、(14.7±1.9)%、(28.5±2.7)%、(51.6±5.4)%、(52.7±4.8)%,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Q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和对照组相比,随着雷帕霉素浓度的增加Bax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增高,且均远大于对照组(P<0.01);然而Bcl-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却随着雷帕霉素浓度的增加逐渐降低,且均远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雷帕霉素可以明显抑制HL-60细胞生长,并可能通过促进Bax表达,抑制Bcl-2生成来诱导HL-60细胞凋亡,且上述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朱晖赵银利侯蕊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雷帕霉素HL-60细胞凋亡BAX
CD8^+ CD28^-调节性T细胞在急性白血病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外周血中CD8+CD28-Treg细胞和CD8+T细胞与其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63例AL患者外周血中CD8+CD28-Treg细胞和CD8+T细胞数量。结果:AL患者治疗前外周血中CD8+T细胞、CD8+CD28-T细胞数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R、CR后(二疗程后)外周血中CD8+T细胞、CD8+CD28-T细胞数量均低于治疗前,CR较PR降低的更明显,尤其CD8+CD28-T细胞(P<0.05)。与正常组作对照,CR趋于正常,无显著性差异,PR略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外周血中CD8+CD28-Treg细胞、CD8+T细胞与AL发病机理有一定的相关性。监测其水平,可能对AL的治疗疗效及判断预后有一定临床指导价值。
李禹兵侯蕊赵银利
关键词:CD8+T细胞急性白血病
血浆纤维蛋白单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和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单体(FM)、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和D二聚体(D-D)水平的变化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8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为对象,按照疾病类型将患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组(n=12)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AML)组(n=68)。以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三组FM、FDP、D-D水平,分析三者与急性白血病的关系。结果三组FM、FDP、D-D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FM、FDP、D-D水平低于ALL组、AML组(P<0.05),ALL组FM、FDP、D-D水平低于AML组(P<0.05)。FM预测AML的AUC、敏感度、特异性、最佳截断点分别为0.885(95%CI:0.794~0.945)、73.53%、100.00%、24.95μg/mL;FDP预测AML的AUC、敏感度、特异性、最佳截断点分别为0.835(95%CI:0.735~0.908)、88.24%、66.67%、15.60μg/mL;D-D预测AML的AUC、敏感度、特异性、最佳截断点分别为0.924(95%CI:0.843~0.971)、80.88%、100.00%、4.92μg/mL。结论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FM、FDP、D-D水平,利于评估患者的病情。
侯蕊景永宏
关键词:纤维蛋白单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急性白血病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预防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 (rhIL-11)预防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宝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共56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rhIL-11治疗,治疗时间28 d。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最低值、血小板恢复至100×109/L的时间、平均血小板输注量、出血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血小板最低值[(8.5±1.6)×109/L vs (8.4±1.9)×109/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小板最高值为(167.4±25.3)×109/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1.8±20.6)×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小板恢复时间为(12.1±5.4) 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6.7±6.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小板输注量为(7.0±3.5) U,明显低于对照组(10.4±3.9) 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有6例(21.4%)出现出血状况,包括3例皮肤瘀点瘀斑,2例黏膜出血和1例内脏出血,对照组有17例(60.7%)出现出血状况,包括9例皮肤瘀点瘀斑,6例黏膜出血和2例内脏出血,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IL-11预防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效果确切,可以有效促进血小板生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唐春娟侯蕊李禹兵
关键词: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急性白血病化疗血小板减少疗效
环磷酰胺联合硼替佐米、地塞米松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分析环磷酰胺联合硼替佐米、地塞米松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9月至2019年11月收治5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实施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化疗(PD方案),观察组实施环磷酰胺联合硼替佐米、地塞米松化疗(PCD方案)。比较两组的实验室检验指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骨髓浆细胞、血钙、肌酐水平低于对照组,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ORR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C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具有明显的效果,能显著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较少。
侯蕊李禹兵朱晖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环磷酰胺硼替佐米地塞米松
卡非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卡非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于宝鸡市人民医院血液肿瘤科的106例M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数分组模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卡非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免疫球蛋白IgG、IgA、IgM、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3^+CD8^+和CD3^+CD4^+/CD3^+CD8^+水平,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IL-6[(91.34±9.24)pg/m L vs(103.27±10.28)pg/m L]、IL-17[(120.10±11.85)pg/m L vs(150.57±16.47)pg/m L]、TGF-β[(1.75±0.33)pg/mL vs(1.98±0.48)pg/mL]和CD3^+CD8^+[(20.57±2.06)%vs(31.34±3.29)%]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IgG[(15.17±2.31)g/L vs(13.26±2.45)g/L]、IgA[(3.81±1.06)g/L vs(2.92±0.95)g/L]、IgM[(3.81±1.06)g/L vs(1.71±0.24)g/L]、CD3^+CD4^+[(47.39±4.43)%vs(38.34±3.87)%]、CD3^+CD4^+/CD3^+CD8^+[(1.91±0.28)vs(1.34±0.25)]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非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可提高临床治疗疗效,改善机体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李禹兵侯蕊唐春娟
关键词:地塞米松多发性骨髓瘤疗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