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润南
- 作品数:14 被引量:121H指数:6
- 供职机构: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 中药学专业《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被引量:3
- 2019年
- 《中药炮制学》是中药学专业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中药学专业的学生不仅仅要认识掌握各种中药的性味、作用、功能特点等,还要掌握各类药物的炮制方法以及原理。在炮制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中药炮制学的教学质量,培养社会型、实践型的优秀人才,对中药炮制学的改革与实践是必要的。
- 刘润南杨洁石继连周逸群周晋李雨洁贺福元贺福元
- 关键词:中药炮制学教学改革
- 番石榴叶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倍半萜杂二醛分离与鉴定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分离纯化番石榴叶乙酸乙酯萃取物,并对其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作用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凝胶柱层析分离纯化,波谱法进行结构鉴定,比色法进行活性测定。结果分离得到三种倍半杂萜二醛,分别鉴定为psidials A,psiguadial A和guajadial;活性测试结果显示guajadial具有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且显著优于阿卡波糖。结论首次报导guajadial为番石榴叶具有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成分。
- 欧阳文朱晓艾刘润南刘晓娟粟龙杰谢磊曹庸
- 关键词:番石榴叶Α-葡萄糖苷酶
- 免疫指纹图谱法研究双黄连注射剂中绿原酸的致敏性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免疫指纹图谱法研究双黄连注射剂中绿原酸的致敏性,并建立高效、快速筛查中药注射剂过敏原的检测方法。方法通过人工合成绿原酸完全抗原并用紫外光谱对其鉴定,所得抗原免疫动物制备抗体血清并对其分离纯化,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绿原酸是否呈阳性,再用免疫指纹图谱法研究双黄连注射剂中绿原酸的免疫原性。结果紫外光谱的结果显示绿原酸抗原合成成功;酶联免疫法的结果显示绿原酸组颜色明显较阴性组深而呈阳性反应;运用免疫指纹图谱法检测绿原酸在双黄连注射剂中的致敏性,发现用IgE、IgG吸附前后绿原酸指纹图谱特征峰发生显著性变化,其吸附率分别为44.55%、38.42%。结论用酶联免疫法初步锁定绿原酸为致敏原,而免疫指纹图谱法则进一步确定了绿原酸为双黄连注射剂中的致敏性成分,同时建立了高效、快速检测中药注射剂中致敏性成分的研究方法。
- 刘润南包小燕包小燕曾姣丽刘红宇刘红宇贺福元贺福元
- 关键词:绿原酸双黄连注射剂致敏性酶联免疫
- 治疗脑梗死类药物结构拓扑指数与脑梗死面积关联性的研究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本实验用不同分子连接性指数的治疗脑梗死的药物,对其拓扑指数与脑梗死面积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探寻不同分子连接性指数的药物及其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将大鼠随机分13组,每组6只,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次日按照药物t1/2,连续给药5次,使血药浓度达到稳态,麻醉后进行大鼠取脑切片,对脑梗死面积进行计算。采用非线性回归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药物组平均脑梗死面积为21.22%,模型对照组为37.23%,缩小面积与模空面积比值为42.99%,其中吡拉西坦组脑缺血面积减少的百分比达到88.11%,较其他常见药物相比,差异显著,由非线性回归分析得一阶分子连接性指数相关系数最高。结论药物对治疗脑梗死不同程度有效,分子连接性指数对于药物的疗效有显著的相关性。
- 陈思阳王韧李文姣樊启猛张雨恬刘润南蒋冰刘平安贺福元
- 关键词:拓扑指数分子连接性指数
- 中药复方配伍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超分子化学解决对策被引量:22
- 2019年
- 中药复方是中医临床治病的主要形式,中药配伍规律是中医药现代化关键科学问题之一,长期作为战略性课题。循中医药理论自然属性,运用超分子化学理论,阐明中药复方与人体"印迹模板"定性定量作用规律:中药与人体都是巨复生物超分子体,中药有效成分群和人体疾病诸证有着对应的"印迹模板",按印迹规律产生"气析"作用,而中药配伍可以显著性地改变这一作用,可用超分子化学理论进行研究。首先梳理中药配伍文献研究及现代研究现状,再提出亟待解决的7个关键问题,并结合超分子化学提出解决之策,旨在推动中医药现代化核心关键科学问题的解决。
- 李海英贺鹏贺玉婷樊启猛肖美凤刘润南刘润南贺福元潘雪
- 关键词:中药复方组分中药中医药现代化
- 基于超分子“印迹模板”理论探讨中药升降浮沉被引量:23
- 2019年
- 在前期提出超分子化学对中药四性理论特殊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中药升降浮沉的历史沿革、研究概况,并运用超分子"印迹模板"理论对中药"升降浮沉"理论进行解析,提出对中药"升降浮沉"的评价方法。人体与中药均是印迹模板印迹作用的聚集体,在印迹模板作用规律下,不同类型的中药成分与人体的靶点通过"锁-钥"关系以非共价键结合,中药客体超分子通过键的作用可纠正人体主体超分子在自识别、自组织、自组装、自复制过程时发生的寒热、气机失调。人体具备抵抗外界病邪侵袭的能力,有赖于其气机"升降出入"的正常;中药具有"升降浮沉"的性能并能祛除病疾,有赖于其能调整人体气机紊乱,或顺应气机、祛邪外出以增强机体免疫的能力。基于此,在分析中药"升降浮沉"药理作用的基础上,探究其物质基础,并建立中药"升降浮沉"的评价方法,通过超分子印迹模板理论对中药升降浮沉进行剖析,揭示其科学内涵,推动中药药性理论不断创新。
- 刘润南贺福元贺福元刘惠刘文龙樊启猛刘惠李小林贺鹏李海英刘平安潘雪
- 关键词:中药药性升降浮沉超分子化学
- 基于超分子“印迹模板”整合分析中药“十八反”配伍禁忌被引量:14
- 2019年
- "十八反"是传统中药配伍禁忌的重要内容,涉及中药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关键基础问题。在前期提出的中医药超分子"印迹模板"自主作用规律的基础上,以中药"十八反"反药对为对象,对其当前研究基础进行整合分析。首先分析总结了中药"十八反"的历史沿革,再运用超分子"印迹模板"解析中药配伍:中药配伍是将2种或2种以上中药有效成分群(客体分子)之间以非共价键进行结合,形成新的超分子体系,再与人体(主体分子)发生印迹作用,按"印迹模板"产生药效与毒效,宏观上表现出中药的配伍规律。基于此,再从超分子化学角度分别对"十八反"各组药对进行整合分析,最后提出了"十八反"的化学动力学、网络动力学、谱毒效动力学逐层推进的超分子毒与效整合研究方法,以期为"十八反"配伍禁忌机制研究提供思考和借鉴,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樊启猛贺鹏李海英贺玉婷刘润南王韧李文姣陈思阳刘惠刘惠潘雪
- 关键词:中药配伍十八反超分子化学毒性机制
- 中药提取工艺的超分子“印迹模板”作用规律探讨被引量:11
- 2019年
- 选用适宜的中药提取工艺是中药制剂制备过程的关键环节,也是行业人员关注的热点。近年来,中药提取原理不断创新,技术不断完善发展,新思路与新方法不断涌现,面对着各式各样的中药提取方法,如何针对中药多成分群的特点,选择或创新适宜的提取方法高效提取中药有效成分是经常遇到的难题。因此亟需对目前中药提取工艺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对中药多成分间相互作用特征进行探讨,并提出一套适应多成分目标优化提取方法。基于此,引进超分子化学,结合超分子"印迹模板"理论,从"分子社会"间作用层面上提出适宜中药有效成分特点的中药定性定量提取的理论、方法与技术,旨在推动中药提取工艺研究的发展,促进中药制剂生产工艺的进步,加快实现中药制药现代化进程。
- 陈思阳李文姣樊启猛王韧杨岩涛刘文龙刘文龙刘润南唐宇唐昱刘润南贺福元
- 关键词:中药提取中药制剂超分子化学中药现代化
- 浅谈药学专业药物分析的教学改革研究被引量:6
- 2020年
- 药物分析作为药学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必须不断对其进行教学质量的改革。本文将从药物分析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考核方式三个方面提出探索性改革措施,为今后的药学专业药物分析的良好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撑。
- 朱志飞刘有志樊启猛贺鹏李海英刘润南刘润南贺福元周晋
- 关键词:药学专业药物分析理论教学实验教学
- 人工神经网络在中药相关研究领域的应用被引量:32
- 2019年
- 人工神经网络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工智能领域兴起的研究热点,其从信息处理角度对人脑神经元网络进行抽象化描述,建立某种简单模型;按不同的连接方式组成不同的网络,实现高级机器和联想记忆的共同作用,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物理、经济、医药等行业。其采用并行分布的处理方式,具有高容错性、智能化、自主学习等特点,模拟处理复杂问题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中医药领域研究内容繁杂、影响因素众多,人工神经网络的优势恰恰可以很好地处理这些问题,有着良好的互补性,因此其在中医药研究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尝试对人工神经网络在中医药研究领域的应用进行总结,为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提供支撑和参考。
- 杨岩肖佳妹王韧刘润南贺福元贺福元
- 关键词:人工神经网络中药复方中药制剂中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