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吉辉
- 作品数:3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大豆叶片主要营养物质含量及对实夜蛾幼虫取食和发育历期的影响被引量:3
- 2015年
-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6个品种大豆叶片对实夜蛾幼虫取食和发育历期的影响,并检测了豆叶主要营养物质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大豆品种营养物质含量间差异显著,可溶性糖含量最高的品种是"吉育67",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的是"吉农20"。幼虫在不同品种豆叶上的取食量和发育历期也存在差异,在"长农16"上取食量最大,为101.68 cm2,在"吉农20"上取食量最小,为65.17 cm2;在"长农16"上,发育历期最长为18.02 d,在"吉育55"上发育历期最短,为15.29 d。大豆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能刺激实夜蛾幼虫取食量增加,发育历期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可减少幼虫取食,发育历期延长。在供试品种中,"长农23"和"吉农20"对实夜蛾的抗性较强,表现为幼虫取食量较少。
- 徐伟卢爱军付晓霞毕嘉瑞张吉辉史树森
- 关键词:大豆营养含量取食
- 寄主植物对双斑萤叶甲中肠消化酶和解毒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8年
- 测定了双斑萤叶甲成虫对棉花、玉米、大豆等6种寄主植物的取食量和产卵量,以及取食后虫体消化酶和解毒酶系的时序变化。结果表明:双斑萤叶甲成虫在棉花、玉米、大豆和谷子上的取食量和产卵量均较多,且取食12 h的成虫消化酶和解毒酶活性较高,随着取食时间的延长,总蛋白酶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胰蛋白酶和胰凝乳蛋白酶随时间延长,呈现不同程度的升降变化,48 h酶活性则明显降低。在水蒿和番茄上的取食量均较少,且取食12 h的消化酶活性较低,但随着取食时间的延长,取食水蒿的3种消化酶活性明显升高,48 h除总蛋白酶稍低于玉米,其余2种蛋白酶均高于其他寄主植物。双斑萤叶甲取食棉花、玉米、大豆和谷子后3种解毒酶活性呈现小幅升降变化,而取食番茄和水蒿的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大幅升高。这表明双斑萤叶甲在取食不同寄主植物时,能调节自身消化酶和解毒酶的活性,来适应寄主,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
- 徐伟张吉辉毕嘉瑞马延旭张益恺史树森
- 关键词:双斑萤叶甲消化酶解毒酶寄主植物
- 杨背麦蛾(鳞翅目:麦蛾科)触角感器的超微结构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了解杨背麦蛾成虫触角感器的类型、数量、分布和超微形态。【方法】利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杨背麦蛾雌、雄蛾的触角感器。【结果】杨背麦蛾触角感器绝大部分位于触角鞭节的腹面和侧面,少部分位于柄节和梗节。基于感器外部形态可分为8种类型:Bhm氏鬃毛(BBⅠ型和BBⅡ2种亚型)、毛形感器、锥形感器(SBⅠ和SBⅡ2种亚型)、刺形感器、腔锥形感器、耳形感器、鳞形感器和栓锥形感器。其中毛形、锥形和耳形感器表皮具多孔,属于嗅觉感器。雌、雄蛾触角感器形态和分布无明显差异。但雄蛾触角与雌蛾相比,亚鞭节多1~4节;毛形和锥形SBⅡ感器明显长于雌蛾;刺形和腔锥形感器基部直径雄蛾明显长于雌蛾;毛形、锥形、刺形、腔锥形和鳞形感器总数均明显多于雌蛾。【结论】杨背麦蛾触角感器种类丰富,多数具有嗅觉功能,雌、雄蛾触角感器在数量和特征上有明显的性二型现象。
- 徐伟毕嘉瑞刘梅张吉辉张益恺臧连生
- 关键词:触角感器超微结构扫描电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