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杨

作品数:3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宝鸡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胰岛
  • 2篇胰岛素
  • 2篇格列酮
  • 2篇二甲双胍
  • 1篇代谢
  • 1篇多囊
  • 1篇多囊卵巢
  • 1篇多囊卵巢综合
  • 1篇多囊卵巢综合...
  • 1篇多囊卵巢综合...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功能
  • 1篇血糖
  • 1篇血糖波动
  • 1篇胰岛素抵抗
  • 1篇胰岛素抵抗指...
  • 1篇胰岛素治疗
  • 1篇脂代谢
  • 1篇糖尿

机构

  • 3篇宝鸡市中心医...

作者

  • 3篇高琳
  • 3篇张杨
  • 2篇苏振丽
  • 2篇徐晶
  • 1篇孙临华

传媒

  • 1篇西部医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临床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糖尿病患者起始胰岛素治疗方案的选择及安全性评价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口服二甲双胍控糖效果不佳糖尿病患者起始胰岛素治疗方案的选择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口服二甲双胍控糖效果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126例随机分为3组,在二甲双胍治疗基础上,分别联用西格列汀、起始剂量10U/d胰岛素、起始剂量15U/d胰岛素分别作为A组、B组、C组,治疗期间均根据血糖控制情况调整用药剂量,达到并维持空腹血糖≤5.6mmol/L。记录3组血糖达标率、达标时间、低血糖反应;计算治疗前后体重指数(BMI)、体重差值,统计三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本研究中A组5例脱落,B组7例脱落,C组8例脱落。3组患者血糖达标率、低血糖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血糖达标时间短于A组、B组(P<0.05),但A组、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FPG、2hPG、HbA1c、HOMA-IR均下降,FINS上升,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前后BMI、体重差值低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二甲双胍控糖效果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西格列汀、甘精胰岛素均可获得理想的降糖效果,且加大基础甘精胰岛素方案起始用药剂量可缩短血糖达标时间,但西格列汀在控制体重上更具优势。
高琳徐晶苏振丽张杨
关键词:2型糖尿病二甲双胍甘精胰岛素
罗格列酮结合二甲双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被引量:20
2017年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合给药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影响与临床效果的评价。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收治的PCOS患者127例列为研究样本,按照用药方案差异分为两组,对照组62例采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研究组65例采用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OMA-IR、血清性激素水平、排卵率及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HOMA-IR低于对照组,排卵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血清E2及T水平低于对照组,而FSH及SHBG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格列酮辅助二甲双胍治疗PCOS可显著改善患者HOMA-IR,对性激素平衡有良好作用,副作用较小。
高琳孙临华苏振丽徐晶张杨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罗格列酮胰岛素抵抗指数
利拉鲁肽联合吡格列酮对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血管内皮功能、血糖波动程度的影响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联合吡格列酮对肥胖型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脂代谢、血管内皮功能、血糖波动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69例肥胖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34)和观察组(n=35)。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吡格列酮,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糖脂代谢指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血糖波动指标、腰围(WC)、内脏脂肪面积(VFA)、身体质量指数(BMI)。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内皮素1(ET-1)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一氧化氮(NO)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的ET-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N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值(MODD)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WC、VFA、BMI均较治疗前减小,且观察组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联合吡格列酮可改善肥胖型T2DM患者的糖脂代谢与血管内皮功能,控制血糖波动程度与体重,减少VFA,值得推广。
高琳张杨
关键词:利拉鲁肽吡格列酮肥胖糖脂代谢血管内皮功能血糖波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