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森

作品数:10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广东财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文化科学
  • 2篇文学
  • 2篇艺术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语言文字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灾害
  • 1篇导演
  • 1篇地球
  • 1篇电影
  • 1篇店员
  • 1篇幸福感
  • 1篇修辞
  • 1篇修辞功能
  • 1篇修辞建构
  • 1篇饮食文化
  • 1篇语用层面
  • 1篇纸媒
  • 1篇少数民族
  • 1篇少数民族作家
  • 1篇时报
  • 1篇食文化
  • 1篇鼠疫
  • 1篇台湾报纸
  • 1篇农民
  • 1篇权力

机构

  • 9篇广东财经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 1篇中山职业技术...
  • 1篇国立中正大学

作者

  • 9篇杨森
  • 1篇杨超

传媒

  • 1篇当代电视
  • 1篇戏剧之家
  • 1篇上海市社会主...
  • 1篇东吴学术
  • 1篇四川旅游学院...
  • 1篇国际汉语学报
  • 1篇都市文化研究
  • 1篇华中学术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3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澳门地区近代历史的灾害与应对(1840—1949)
2021年
澳门地区自近代以来经历了火灾、风灾、鼠疫、霍乱等林林总总的灾害,这些灾害也深刻地影响了澳门地区社会的发展。火灾的发生与澳门地区的爆竹产业结构以及地小人多的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1874年的"甲戌风灾"更是带来了惨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并且《申报》将这场风灾与道德审判进行联系,展现了内地社会对于澳门地区持有较为负面的看法。此外,疾疫灾害同样困扰澳门地区社会多时,从1894年的港澳鼠疫爆发,到后来不断反复出现的霍乱,进一步展现了华人作为二等公民的艰难处境。其中也包含了殖民统治时期香港地区、澳门地区之间复杂微妙的关系,尽管两地商贸来往频繁交流密切,却也有着相互的角力与较量。
杨森
关键词:灾害鼠疫风灾霍乱
论“象征”在语用层面的修辞功能被引量:1
2019年
今天的社会就其本质而言,是一个象征社会,是一种修辞环境。人本质上也是象征或修辞的动物,象征的最重要表现形式是通过话语来构建,象征的行动是在符号化过程中实施的。语用层面的象征与作为辞格的象征有着不同之处,作为辞格的象征是一种文学文体上的修辞,而语言上的象征则是语言的修辞性使用,并不仅仅是纯粹地传递信息。因此对于当今这个充满符号化的修辞社会,本文将运用修辞批评理论对各种修辞现象做出批评,探究这些修辞现象背后深层次的原因与构成方式。分析象征行为和象征符号的话语效果,解读修辞文本和人们的象征行为。从概念认知与修辞认知,关联理论与象征以及象征在言语交际中的施事功能等几个方面,呈现出隐藏在修辞话语背后的种种象征行为与社会关系。
杨森
关键词:符号化
岭南饮食文化在地方餐饮业的传承、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以广东中山为例
2025年
岭南饮食文化是岭南人在饮食实践活动中展开的各种社会生活的总和,涵盖了与岭南饮食有关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成果。研究以中山为例,在梳理岭南饮食文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岭南饮食文化在中山餐饮业传承的现状,同时指出传承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然后阐述岭南饮食文化在中山餐饮业的创新现状及发展趋势,最后提出了岭南饮食文化可持续发展路径,旨在为政府、餐饮企业及相关机构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助力岭南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
杨超杨志新杨森
关键词:餐饮业传承可持续发展
权力暴虐下的“农民身体”——论阎连科笔下的乡土权力世界
2017年
阎连科早期的"瑶沟系列"是以较为直接的方式书写乡土中国的内部权力构造,以此凸显农民在这套复杂的乡土体制中的真实生存境况。正是这套特殊的乡土政治使得这些千百年来生活在黄土地上的农民,为了生存不得不苦苦追寻权力,然而却也在这个过程中不得不接受权力的异化与压迫。对此,本文将选取《平平淡淡》(一九九六年)、《天宫图》(一九九四年)、《黑猪毛白猪毛》(二〇〇二年)、《金莲,你好》(一九九七年)、《情感狱》(一九九一年)几部作品。探讨当中的人们在面对贫困以及宗法社会与权力的压迫,不得不面临尊严的丧失、人性被挤压得变形。对此情景,阎连科藉由乡土书写对这些愚昧、沉默不语的农民进行批判之余,也抱持着深刻的同情。
杨森
关键词:权力宗法社会农民
台湾地区报纸媒介中的中国大陆形象修辞建构——以《联合报》 《自由时报》为例
2020年
大陆形象的建构深刻影响着台湾民众对祖国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本文为此将聚焦于台湾地区的《联合报》与《自由时报》,以蔡英文当选四年内,两报对大陆进行报道的数据和案例作为例证,从而归纳整理这两份报纸建构大陆形象的报道内容及方式,进而探讨其修辞建构背后的政治诉求。
杨森陈小晰
关键词:台湾报纸联合报
UGC模式下纪录片的大众参与机制与文化价值建构
2025年
UGC模式下的参与式文本延伸到纪录片领域,共创式的UGC纪录片成为一种新的影视形态。UGC纪录片延续了短视频拥有的文化参与属性,其内容生产权力分散至大众手中,大众通过参与互动实现了自主的影像赋权,但UGC纪录片文本内部存在不同文化的话语权力博弈与互动。UGC纪录片拥有独特的文化价值,是纪录片创作领域的新趋势,能够对文化强国战略以及传播中华文化形成极大助力。
杨森廖思怡
关键词:UGC纪录片文化价值
科幻电影中对中国乡村文化的书写——以《地球最后的导演》为例
2023年
影片《地球最后的导演》以科幻题材为表,乡村电影为里,讲述了电影文化与中国乡村文化消亡后两位导演之间的故事。乡村科幻电影是近年来中国科幻电影市场中最受追捧的题材之一,相比于传统的科幻电影,其中不仅有对乡村文化未来的关注,也有导演对乡村文化改革后新面貌的想象,更具中国韵味。本文将重点探讨科幻电影视域下乡村社会的书写特点、乡土文化的多种保护方式以及乡村科幻类的电影的未来发展。
陈文佳杨森
关键词:乡村社会科幻电影乡村文化
酒店员工主观幸福感及影响因素研究
酒店就业人数多、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和员工离职率高等,酒店员工普遍存在低水平的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酒店管理者尚未聚焦到酒店员工本身和组织建设等方面来提升酒店员工主观幸福感。学术界对酒店员工幸福感的关注也存在局限,为促进...
杨森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组织支持感人格自尊酒店员工
创伤记忆与文学治疗——海峡两岸少数民族作家的灾害书写
2021年
两岸少数民族作家阿来(藏族)、羌人六(羌族)、奥威尼·卡勒盛(高山族鲁凯人)、瓦历斯·诺干(高山族泰雅人)、阿苏越尔(彝族)等,透过文学书写的方式展现了汶川地震、九二一大地震等灾害,对族人带来的伤痛与创伤。作家借由灾害文学书写,抚慰存活下来的人们,帮助流离失所的族人重建精神家园,从而更好地连接民族传统与现代文明的共存与发展。
杨森
关键词:两岸少数民族灾害文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