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坤

作品数:8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乙型
  • 4篇肝炎
  • 3篇乙型肝炎
  • 2篇慢性
  • 2篇慢性乙型
  • 2篇慢性乙型肝炎
  • 1篇胆道
  • 1篇胆道术
  • 1篇胆道术后
  • 1篇胆管
  • 1篇胆管阻塞
  • 1篇蒂扭转
  • 1篇毒性肝炎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心理
  • 1篇心理状态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生成

机构

  • 8篇太原市第三人...
  • 3篇山西省人民医...
  • 2篇临汾职业技术...
  • 2篇山西大医院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王坤
  • 4篇郭小青
  • 3篇高勇
  • 1篇张俊涛
  • 1篇刘志贞
  • 1篇武荣
  • 1篇王雪花
  • 1篇郭瑛
  • 1篇郭小青
  • 1篇武荣

传媒

  • 2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中国卫生工程...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锦州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临汾市某社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状态的调查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了解临汾市某社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影响患者心理状态的相关因素。方法 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临汾市某社区2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患者的心理状态,并与常模进行比较,设计一般状况调查问卷,调查患者的基本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因素。结果 2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SCL-90量表中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的评分均较常模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敌对、偏执、精神病性的评分与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状态与婚姻状况、家庭经济收入、文化程度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家庭经济收入低于3 000元和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临汾市该社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家庭经济收入低于3 000元和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是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因素。
武荣王坤杜秀芳刘晓红郭小青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心理状态影响因素
多层螺旋CT淋巴结检出数目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被引量:4
2020年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死率全球第二[1]。淋巴结转移是胃癌的独立预后因子[2,3]。依据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第6版,N0期胃癌患者术后五年生存率为86.1%,而N1、N2、N3期则分别为58.1%,23.3%与5.9%。淋巴结转移存在与否也决定着最佳治疗策略的选择,包括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4]。早期胃癌不伴淋巴结转移是EMR、ESD实施的必要条件,而早期胃癌伴淋巴结转移以及进展期胃癌,开腹手术一般被认为是唯一有效的根治治疗方式。当前多层螺旋CT(MDCT)被广泛应用于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淋巴结最大直径≥8 mm最常被采用为评判标准。但是,这种方法有先天的局限性,因为正常大小的淋巴结可以出现镜下转移,反应性或炎性的淋巴结可增大至2 cm。各研究采用的淋巴结大小标准不统一,判断淋巴结转移的精确性也各不相同。因此有必要提出术前辅助诊断指标判断淋巴结转移。除淋巴结大小以外,MDCT判断淋巴结转移的标准包括形态几乎呈圆形(长短径之比<1.5),中心坏死,明显或不均匀强化(增强扫描>85 Hu),结节聚集而无论大小。而到目前为止,MDCT淋巴结检出数目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没有被充分研究。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MDCT淋巴结检出数目对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存在与否的有用性。
高勇王坤
关键词:早期胃癌胃癌淋巴结转移进展期胃癌开腹手术多层螺旋CT淋巴结
卵巢肿瘤蒂扭转11例MSCT表现
2014年
目的:探讨卵巢肿瘤蒂扭转的MS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肿瘤蒂扭转的CT征象。结果11例中,CT表现为肿瘤蒂部实性团块11例、瘤壁偏心性增厚且与蒂部相连10例、卵巢血管的充盈或不连续8例、瘤壁轻度强化或不强化7例,子宫偏向扭转侧5例,肿瘤内或肿瘤蒂部出血3例。结论卵巢肿瘤蒂扭转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SCT可清晰显示这些异常征象并为早期诊断做出有益提示。
高勇王坤
关键词:卵巢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与替诺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
2022年
总结分析运用替诺福韦酯以及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分别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开展治疗的临床疗效差异,评估两种药物的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抽选医院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患者资料的时间段均为2019年7月到2020年5月,病例数共计为48例,按照用药的不同分成一组(对照组)及二组(观察组)均为24例/组,接受替诺福韦酯治疗的患者均属于对照组,接受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治疗的患者均属于观察组。对比组间疗效、肝功能、乙肝病毒载量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用药后其总体疗效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生化指标TBIL、AST、ALT、乙肝病毒载量方面,用药后观察组均较对照组低(P0.05),同时对比不良反应情况,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和替诺福韦酯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总体有效率上无显著差异。但是,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在药物安全性及降低肝肾功能损伤方面比替诺韦酯有着更大优势。
岳进郭小青赵旭王坤史晓峰
关键词:替诺福韦酯慢性乙型肝炎疗效
氯沙坦通过AT1R/VEGF信号通路对肝癌血管生成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氯沙坦是否通过下调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抑制肝癌细胞的血管生成。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AT1R在肝癌细胞系Hep G2、Hu H-7和PLC/PRF/5,以及正常肝细胞LO2中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氯沙坦对肝癌细胞系Hep G2中AT1R表达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氯沙坦对肝癌细胞系Hep G2中VEGF的影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氯沙坦对大鼠肝癌组织中AT1R、VEGF和CD34表达的影响。结果AT1R在正常肝细胞LO2中低表达(P<0.05),在肝癌细胞系Hep G2、Hu H-7和PLC/PRF/5中高表达(P<0.05),在Hep G2细胞中表达最高(P<0.05)。在肝癌细胞系Hep G2中加入氯沙坦后,AT1R蛋白水平和VEGF浓度降低(P<0.05)。大鼠肝癌组织中AT1R、VEGF和CD34高表达,而加入氯沙坦后,AT1R、VEGF和CD34表达降低(P<0.05)。结论氯沙坦通过抑制AT1R/VEGF信号通路,可以阻碍肝癌血管的生成。
武荣张俊涛李卫斌王坤刘志贞
关键词:氯沙坦AT1RVEGF血管生成
肝硬化患者胆道术后水样胆汁15例原因分析及治疗被引量:1
2019年
由于肝外胆管阻塞所致的黄疸称为肝外阻塞性黄疸,是外科常见病症[1],经手术解除梗阻后大多患者病情得以有效控制恢复,但临床上可见到一部分患者随着梗阻的解除会排出大量淡黄色稀薄胆汁,每日胆汁引流量可多达1500~3500 ml,临床上称为水样胆汁[2]。随着大量胆汁丢失,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水电解质平衡紊乱、酸碱失衡及肝功能损伤加重等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现将近5年于我院胆道术后出现水样胆汁15例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深入探讨水样胆汁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处理措施。
郭小青王坤赵旭
关键词:酸碱失衡胆道术后肝功能损伤肝外阻塞性黄疸肝外胆管阻塞临床病例
吲哚菁绿排泄试验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探讨被引量:1
2020年
吲哚氰绿(indocyaninegreen,ICG)是一种无毒、红外感光、合成的水溶性染料,能够被肝细胞高选择性地摄取,随后直接以游离形式由胆汁排出,无肠肝循环,同时不在肝外代谢和排泄,其排泄快慢取决于肝细胞功能,能动态评估肝脏功能,被认为是测定肝脏储备功能一个比较理想的方法,尤其在肝硬化患者术前手术风险的评估中准确性得到公认[1]。本研究重点探讨ICG排泄实验在乙肝肝硬化早期诊断中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郭小青郭瑛王雪花史晓峰王坤
关键词:肝细胞功能肝脏储备功能乙肝肝硬化肠肝循环吲哚氰绿
2014-2017年太原市迎泽区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及防控策略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分析2014-2017年太原市迎泽区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流行特征并探讨防控策略。方法使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2014-2017年太原市迎泽区乙肝的报告发病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乙肝的防控策略。结果2014至2017年太原市迎泽区累计报告乙肝4 000例,发病率为16.77/万,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0~49岁年龄段的发病率总体呈逐渐上升趋势,50~≥90岁年龄段的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0~59岁,其中30~39岁、40~49岁、50~59岁年龄段的发病率分别为23.64/万、32.34/万、20.41/万。男性的乙肝发病率为11.24/万,女性的发病率为5. 53/万,男女性别比为2. 03∶1。乙肝报告病例中,发病率占比最高的行业为农民(38.08%),发病率最低的是幼儿及学生(2.50%)。结论 2014-2017年太原市迎泽区的乙肝病例报告数总体呈下降趋势,应继续加强乙肝防治宣传工作,强化疫苗接种管理,规范乙肝病例上报。
王坤郭小青高勇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控策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