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路

作品数:13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针刺
  • 3篇胃肠
  • 3篇功能性便秘
  • 3篇便秘
  • 2篇电针
  • 2篇自噬
  • 2篇胃肠动力
  • 2篇小鼠
  • 1篇代谢物
  • 1篇底座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 1篇胸腹
  • 1篇胸腹部
  • 1篇验用
  • 1篇抑郁
  • 1篇抑郁症
  • 1篇易激综合征
  • 1篇应激
  • 1篇应激刺激

机构

  • 13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川北医学院
  • 1篇暨南大学

作者

  • 13篇王路
  • 9篇李瑛
  • 4篇张微
  • 2篇周思远
  • 2篇王东
  • 2篇郑倩华
  • 2篇陈颖
  • 2篇王福民
  • 1篇王海燕
  • 1篇曾芳
  • 1篇黄如敬
  • 1篇张卜瑗
  • 1篇罗芳丽
  • 1篇孙路强
  • 1篇陈帅
  • 1篇李世杰

传媒

  • 4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光明中医
  • 1篇陕西中医药大...
  • 1篇Acupun...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0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SIP合胞体机制探讨针刺双向调节胃肠动力的理论实质
2023年
胃肠动力紊乱疾病是消化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胃肠动力受SIP合胞体双向调控。合胞体中的两种胃肠道间质细胞相互拮抗,共同调节胃肠SMCs的收缩舒张。针刺通过双向调节SMCs等胃肠细胞可有效缓解腹泻、便秘等症状,但SIP合胞体是否为针刺双向调节胃肠动力的效应靶点尚需研究支撑。文章基于SIP合胞体的拮抗性整合效应探讨针刺双向调节胃肠动力的可能机制,为针刺治疗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相关研究提供新切入点。
秦海燕王路席梦含李瑛
关键词:针刺胃肠动力
一种小鼠针刺束缚套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小鼠针刺束缚套,包括上半部套和下半部套,上半部套呈圆锥状,下半部套呈圆柱状,所述上半部套与下半部套固体连接,上半部套与下半部套中空形成容纳空腔,所述下半部套远离上半部套的一侧设有开口,下半部套正中位置设...
李瑛 许明敏王路陈颖张微 封秀梅 何昭璇王福民 熊静
文献传递
一种可调节深度和角度的实验用假针刺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可调节深度和角度的实验用假针刺装置,包括T型管以及底座,所述T型管包括针管以及横管,所述针管一端与横管中部连通,横管侧面设有通孔,通孔与所述针管及横管连接处正对;底座呈圆环状,底座内侧沿径向设置成对的两...
李瑛姚俊鹏游翕王路鄢香芸杨雨晴陈思珏周思远陈丽萍
针刺调节肠动力的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20年
肠动力异常是消化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病因之一,现有西医治疗方法效果不理想,针灸为其提供新的治疗选择。但由于尚未确定针灸治疗肠动力异常的治疗效果和潜在机制,限制了针灸的临床应用。文章从电生理、神经系统、脑肠肽、神经营养因子等方面阐释了针灸调节肠动力的相关机制,但仍需要更加深入、系统、全面的临床和动物实验研究来明确针灸治疗肠动力异常的内在机制和最优针灸处方,进而促进针灸的推广应用。
王路许明敏曹炜王东张微李瑛
关键词:针刺
基于miR-205-5p-罗伊式乳杆菌-色氨酸代谢物途径的针刺改善FC机制研究
目的:功能性便秘(FC)是临床反复发作的难治性疾病。前期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在针刺治疗FC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微小RNA(miRNA)是介导菌群与宿主对话的关键调节物质。本研究从肠道菌群的miRNA调控机制入手...
王路
关键词:针刺功能性便秘罗伊氏乳杆菌
一种大鼠电针束缚架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大鼠电针束缚架,包括束缚架和束缚条,所述束缚架包括用于放置大鼠身体的体部架和用于放置大鼠尾部的尾部架,所述体部架呈长方体状,所述尾部架相较于体部架呈细长长方体状且尾部架设置于体部架短边一侧中间;所述束缚...
李瑛游翕姚俊鹏王路鄢香芸杨雨晴陈思珏周思远陈丽萍
文献传递
一种便于鼠类针刺实验前后取穴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便于鼠类针刺实验前后取穴装置,包括固定框、内板、第一螺杆、第二螺杆、第一旋转螺母、第二旋转螺母、支撑腿以及固定螺栓,固定框框内空间与内板相适配,所述固定框一侧正中位置设有第一螺纹孔,第一螺杆穿过第一螺纹...
曾芳王福民熊静郭雨怡李晓银子涵王路胡远樟封秀梅许明敏何昭璇
文献传递
基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探讨针刺治疗抑郁症机制被引量:10
2022年
抑郁症是一种慢性综合征,现有的治疗方法尚不充分。针灸可以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对抑郁症起到良性调节作用。现主要从神经递质、海马神经通路、HPA轴、免疫炎症反应等方面综述了针灸治疗抑郁症的机制。但仍需要进行深入、全面、多层次的研究,为针灸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提供依据。
温馨王路侯廷慧郑倩华李瑛
关键词:抑郁症针刺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
针灸对肠易激综合征自主神经系统的作用
2023年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反复发作的腹痛、腹胀和排便不规律的功能性肠病,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由于其高发病率和症状反复出现,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自主神经系统(ANS)包括交感神经系统、副交感神经系统和肠道神经系统,而肠易激综合征发病的原因之一是由于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导致的胃肠动力和肠道分泌紊乱。目前研究表明,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是有效的。同时,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机制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现代方法的应用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其中,ANS是胃肠道和中枢神经系统之间双向信息传递的关键途径,在针灸治疗IBS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证据表明,针灸可以减轻肠易激综合征的负面影响,如炎症信号的改变、结肠和中枢神经组织中神经递质水平的降低以及肠道菌群的平衡。文章回顾并讨论了针灸通过ANS治疗IBS的可能作用机制,包括调节胃肠动力、改善内脏超敏反应和肠-脑-微生物群轴的神经支配,同时综述了针灸治疗IBS在临床中的可用证据。然而,ANS和肠脑微生物群轴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需要进一步研究。
孙路强姚俊鹏罗芳丽陈帅陈帅侯雨君王路王路
关键词:针灸自主神经系统肠易激综合征
损伤及修复障碍与肿瘤发生的中西医机理初探
2009年
肿瘤作为疾病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备受各界关注。肿瘤发病归于机体原有平衡被打破,机体的正常修复功能受到损伤而发病。肿瘤病因中医当属癌毒壅盛、正气不敌,最终引起阴阳失调、正气衰微、包块结聚。本文分别从中医和西医角度对肿瘤的发病机理进行阐述,希望以指导临床、提高疗效、改善病人生存。
张卜瑗王路黄如敬李世杰
关键词:肿瘤癌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