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鉥泺
- 作品数:5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分级评定面神经功能在电针治疗贝尔麻痹中的应用被引量:10
- 2013年
-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贝尔麻痹中电刺激所致面肌收缩幅度与患者面神经损伤程度的相关性以及电反应分级评价的意义。方法:选择68例贝尔麻痹患者,将针灸治疗仪输出导线的正负极分别接通刺入太阳-阳白、下关-颧髎、禾髎-夹承浆3组腧穴的针柄,选用疏密波,根据针刺局部肌肉收缩反应的强弱,将电反应分为优级、中级、差级、无反应级4级。采用针刺、电针等治疗后,评定不同电反应分级者的疗效。结果:电反应分级优级者治愈率为100.0%(44/44),中级者治愈率为100.0%(7/7),差级者治愈率为18.2%(2/11),无反应级者治愈率为0(0/6),4组间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疗效与电反应分级优劣相关(P<0.001),电反应分级越好疗效越佳;不同电反应分级的疗程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电反应优级者疗程最短。结论:电针分级符合贝尔麻痹面神经损伤分级的实质,电针刺激引起面部表情肌的收缩幅度与病情轻重程度密切相关,根据电反应可以基本了解面神经受损程度,判定预后。
- 周章玲左聪程鉥泺邵伟薇刘丽平
- 关键词:面神经损伤电针电反应针刺疗法
- 电针足三里对雷公藤甲素致急性肝损伤大鼠IL-10与TNF-α的影响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观察电针对雷公藤甲素致急性肝损伤大鼠IL-10与TNF-α的影响及其对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30只健康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正常组不给予任何干预,模型组给予雷公藤甲素灌胃5 d,电针组给予同等剂量雷公藤甲素灌胃并给予电针足三里刺激5 d后,检测各组大鼠ALT、AST、TNF-α、IL-10含量。结果:模型组ALT、AST、TNF-α含量高于空白组,IL-10含量低于空白组;电针组IL-10含量高于模型组,TNF-α、ALT、AST含量低于模型组;电针组IL-10、AST含量高于空白组,TNF-α、ALT含量低于空白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足三里能减轻雷公藤甲素所致肝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调节抗炎及促炎作用平衡有关。
- 程鉥泺言枫顾一煌
- 关键词:电针雷公藤肝损伤抗炎因子促炎因子
- TLR4/NF-κB通路与骨质疏松症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23年
-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与年龄相关的骨骼疾病,雌激素缺乏和衰老是主要病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炎症反应在OP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Toll样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 4,TLR4)是Toll样受体家族的主要成员,是内毒素最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TLR4是经典的炎症信号转导通路,当TLR4信号通路激活,与核因子κB (nuclear factorκB,NF-κB)转移到细胞核并释放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等),并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及钙盐沉积,促进破骨细胞成熟,最终导致OP。对TLR4信号通路与OP关系的研究不仅可以从炎症角度深入揭示OP的发病机制,还可以为OP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 程鉥泺陶雪芬赵荣吴柯楠贺明邢利威
- 关键词:TOLL样受体4炎症骨质疏松
- 不同电针刺激量对雷公藤甲素致大鼠急性肝损伤作用观察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观察不同电针刺激量对雷公藤甲素致大鼠急性肝损伤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20 min组、电针30 min组及电针40 min组,以雷公藤甲素制备急性肝损伤模型。电针组电针"足三里"穴,每日1次,连续5 d;检测血清ALT、AST水平及肝匀浆组织MDA、(白介素)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硫化氢)H2S水平,观察肝脏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及肝组织MDA、TNF-α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P<0.05),IL-10、H2S含量降低(P<0.01,P<0.05);电针组血清ALT水平及肝匀浆组织MDA、TNF-α水平较模型组均有降低(P<0.05,P<0.01),以电针30 min最低;IL-10较模型组升高(P<0.05,P<0.01),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2S较模型组升高(P<0.05,P<0.01)。结论:电针组均能减轻雷公藤甲素对肝组织的损伤,以电针30 min组作用较为明显,其机制可能与调节炎症反应、抑制脂质过氧化有关。
- 程鉥泺言枫顾一煌
- 关键词:电针不同刺激量肝损伤雷公藤甲素抗炎因子
- 不同电针刺激时间对雷公藤甲素致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作用观察及其机制研究
- 目的:观察不同的电针刺激时间对雷公藤甲素致大鼠急性肝损伤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观察在急性中毒模型下,不同电针刺激时间作用于“足三里”后大鼠体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丙二醛(MDA)、IL-10、...
- 程鉥泺
- 关键词:电针疗法不同刺激量雷公藤甲素急性肝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