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宇明
- 作品数:12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河北省胸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及血清指标对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评价被引量:5
- 2024年
-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及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ANGPTL3)对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评价。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3月河北省胸科医院诊治的102例冠心病患者,按照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积分(Gensini积分)情况将其分为轻度组(0分≤Gensini积分≤20分)、中度组(20分60分),每组34例。对比3组患者冠状动脉最小管腔直径(MLD)、狭窄面积百分比(%AS)、狭窄直径百分比(%DS)、最小管腔面积(MLA)、Lp-PLA2及ANGPTL3,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效能。结果:重度组MLA、MLD低于中度组和轻度组,而%AS、%DS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05、4.083、5.871、6.976、3.387、2.198、2.668、3.505,P<0.05)。重度组Lp-PLA2、ANGPTL3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64、8.220、2.575、3.050,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LA、MLD、%AS、%DS、CCTA综合参数、LpPLA2以及ANGPTL3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838、0.690、0.742、0.801、0.904、0.808和0.807。灵敏度分别为91.20%、91.20%、64.70%、94.10%、97.10%、70.60%和88.20%;特异度分别为76.50%、57.40%、75.00%、50.00%、70.60%、97.10%和70.60%。CCTA综合参数的AUC分别高于LpPLA2和ANGPTL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CTA及血清Lp-PLA2、ANGPTL3评估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均具有一定效能,且CCTA的预测效能更高。
- 赵宇明赵树媛侯鹏王爽纪俊雨
- 64层螺旋CT多方位重组技术联合仿真内镜技术诊断支气管结核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0
- 2018年
-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多方位重组(CTMPR)技术联合仿真内镜技术(CTVE)对支气管结核的诊断效能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6年12月河北省胸科医院收治疑似支气管结核患者122例,采用64层螺旋CTMPR和CTVE检查,以纤维支气管镜(FOB)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衡量其诊断效能。结果经FOB最终确定108例支气管结核,CTMPR联合CTVE技术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92.6%、71.4%、96.2%、55.5%及90.2%。经FOB最终确定病变类型包括充血水肿型74处,浸润增殖型48处,溃疡肉芽型50处,瘢痕狭窄型46处,共218处;CT诊断相符的204处,符合率93.6%,不同FOB病变分型的CT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FOB最终确定并发症包括阻塞性肺不张26例、阻塞性肺炎18例、阻塞性肺气肿15例,共59例,CT诊断相符的有56例,符合率94.9%。结论 64层螺旋CTMPR联合CTVE诊断支气管结核的准确率较高,是临床上重要的无创诊断技术。
- 申静纪俊雨李雯袁帅赵宇明
- 关键词:结核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支气管
- MRI、脑脊液检查对颅内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效果的评估价值研究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究MRI、脑脊液检查对颅内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效果的评估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7年5月接受MRI检查的颅内结核患者400例,根据颅内结核类型分为单纯脑实质结核、结核性脑膜炎和混合型颅内结核,分析不同类型颅内结核的MRI特征、抗结核治疗过程中的动态MRI变化;收集患者脑脊液标本,行脑脊液生化、细胞学检查,分析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脑脊液指标的变化情况,总结MRI、脑脊液检查对颅内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效果的评估价值。结果400例颅内结核患者检出单纯脑实质结核179例(44.75%)、结核性脑膜炎71例(17.75%)和混合型颅内结核150例(37.50%)。单纯脑实质结核患者共检出病灶425个病灶,其中粟粒型196个,结节型167个,结核瘤62个;MRI信号特点表现为:信号均匀,呈稍长或等T1信号、长或稍长T2信号;信号不均匀,中心呈长或等T1信号、长T2信号,边缘呈稍长或等T1、T2信号。增强扫描表现为:均匀强化、环形强化和实性强化;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粟粒型病灶消失率均高于结节型和结核瘤的病灶消失率。结核性脑膜炎患者MRI表现为脑回样T2WI高信号,T1WI等或低信号,增强后可见脑膜呈放射状强化,以鞍上池脑膜强化、环池脑膜强化和四叠体池脑膜强化为主;治疗后,脑膜强化程度及增厚减轻,脑膜病变均进一步好转。混合型颅内结核患者MRI表现同时具有单纯脑实质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的MRI征象;治疗后,脑膜病变好转,部分出现脑膜结节增大或增多。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颅内结核患者的蛋白、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氯化物和葡萄糖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结论不同类型的颅内结核存在明显MRI特征,明确颅内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期间的MRI动态及脑脊液生化、细胞学水平变化,有助于临床抗结核治疗疗效的评估及预测。
- 纪俊雨袁帅申静赵宇明
- 关键词:颅内结核脑脊液细胞学技术
- MRI与多层螺旋CT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效能比较分析报告
- 2025年
- 膝关节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系统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重大影响。精准诊断损伤类型对于制定有效治疗方案至关重要。研究比较了磁共振成像(MRI)和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效能。选取60例疑似膝关节损伤患者,通过MRI和MSCT检查,分析其在骨折、半月板损伤和韧带损伤中的诊断符合度、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显示,MRI在诊断符合度(96.67%)、灵敏度(98.04%)和特异度(88.89%)方面显著优于MSCT,尤其在软组织损伤的诊断中表现突出。MSCT在骨性结构成像上有一定优势,但在软组织损伤的诊断中效果不如MRI。综合分析认为,MRI因其卓越的软组织分辨率,适合膝关节损伤的全面诊断,而MSCT则可作为骨质损伤的辅助诊断工具。两者结合应用能提高膝关节损伤诊疗的准确性和效果。
- 赵宇明赵树媛
- 关键词:膝关节损伤磁共振成像(MRI)多层螺旋CT软组织损伤
- 脑脊液及颅脑MRI增强扫描对颅内结核的诊断价值研究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研究脑脊液、颅脑磁共振成像(MRI)增强扫描对颅内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医院收治的400例颅内结核患者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行脑脊液检查及MRI平扫、增强扫描,分析患者脑脊液改变及MRI影像学表现。结果:400例颅内结核患者中,MRI平扫检查异常患者292例,诊断阳性率为73%;增强扫描检查异常患者341例,诊断阳性率为85.25%;脑脊液检测异常患者305例,诊断阳性率为76.25%。MRI增强扫描诊断阳性率高于脑脊液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422,P<0.05),两者联合诊断阳性率(91.00%)高于MRI、脑脊液单项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19,x^(2)=31.776;P<0.05);MRI及脑脊液检测对颅内结核诊断存在一致性,且一致性良好(Kappa=0.619,P<0.05)。结论:颅脑MRI及脑脊液检查各具侧重点,且一致性良好,可相互补充,对临床脑脊液检测阴性的疑似病例行MRI增强扫描,可提高诊断准确率,为颅内结核的诊断鉴别提供可靠证据。
- 纪俊雨申静袁帅赵宇明
- 关键词:脑脊液磁共振成像(MRI)颅内结核
- 血清VASP、ANGPTL4联合血管内超声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易损性评价中的价值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分析血清血管扩张刺激磷蛋白(VASP)、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联合血管内超声对冠状动脉斑块易损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河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98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血管内超声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稳定斑块组和易损斑块组;血清VASP、ANGPTL4以及二者与血管内超声相关指标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法分析;冠状动脉斑块易损性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VASP、ANGPTL4联合血管内超声对冠状动脉斑块易损性的预测价值采用ROC曲线分析。结果易损斑块组斑块负荷和重构指数高于稳定斑块组,血清VASP、ANGPTL4水平低于稳定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VASP与ANGPTL4水平呈正相关(P<0.05),二者与斑块负荷和重构指数呈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ASP、ANGPTL4是冠状动脉斑块易损性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VASP、ANGPTL4、斑块负荷、重构指数联合预测冠状动脉斑块易损性优于各自单独预测(Z联合vs VASP=2.568、Z联合vs ANGPTL4=2.735、Z联合vs斑块负荷=2.638、Z联合vs重构指数=2.710,P均<0.05)。结论血清VASP、ANGPTL4水平与冠状动脉斑块易损性密切相关,血清VASP、ANGPTL4联合血管内超声可以提高对冠状动脉斑块易损性的评估价值。
- 赵树媛王爽侯鹏纪俊雨赵宇明
- 关键词:血管内超声血管扩张刺激磷蛋白斑块易损性
- 超高端螺旋CT单心跳心脏技术判别冠脉狭窄和斑块性质的临床价值及合并基础疾病对准确性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研究超高端螺旋CT单心跳心脏技术判别冠脉狭窄和斑块性质的临床价值及合并基础疾病对准确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以我院2022年7月—2023年1月诊断并进行治疗的冠心病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冠脉狭窄程度,Ⅰ级病变患者33例,Ⅱ级病变患者22例,Ⅲ级病变患者41例。根据斑块性质分析,其中稳定性斑块患者55例,不稳定性斑块患者41例,所有患者入组后均接受256排CT行单心跳心脏冠脉成像、冠脉造影(ICA)和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比较单心跳心脏冠脉成像诊断冠脉血管狭窄以及不稳定性斑块的诊断效能,研究合并基础疾病对准确性的影响。结果:本研究中,单心跳心脏冠脉成像诊断冠脉血管狭窄Ⅲ级病变的灵敏度为80.49%,单心跳心脏冠脉成像诊断冠脉血管狭窄Ⅲ级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1,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会造成单心跳心脏冠脉成像诊断冠脉血管狭窄Ⅲ级病变的效能下降。单心跳心脏冠脉成像诊断冠脉血管不稳定斑块的灵敏度为80.21%,单心跳心脏冠脉成像诊断冠脉血管不稳定斑块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5,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会造成单心跳心脏冠脉成像诊断冠脉血管不稳定斑块的诊断效能下降。结论:超高端螺旋CT单心跳心脏技术判别冠脉狭窄和斑块性质的灵敏度均超过80%以上,合并高血压、糖尿病以及高脂血症患者,会造成冠脉狭窄和斑块性质的判定准确性以及灵敏度的下降。
- 赵宇明侯鹏王爽纪俊雨赵树媛
- 关键词:冠状动脉狭窄
- 一种放射科防辐射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辐射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放射科防辐射装置,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滑轮,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贯穿支撑杆与支撑杆活动连接,所述连接块的一侧固定安...
- 赵宇明赵树媛
- 单心跳心脏成像技术与血管内超声鉴别诊断冠脉狭窄和斑块性质的临床价值
- 2025年
- 目的 研究单心跳心脏成像技术与血管内超声(IVUS)鉴别诊断冠脉狭窄和斑块性质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7月到2023年3月我院冠心病患者96例,入院后先行256排CT检查,在一个月内行IVUS检查。以IVUS检查结果作为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冠脉狭窄程度评估;分析IVUS与CT对斑块面积/管腔重构指数/偏心指数的相关性,IVUS与CT对斑块性质的相关性。结果 96例患者共评估1144个节段,324个狭窄, IVUS显示无狭窄、轻、中、重度狭窄分别为24例、108例、148例、44例,CT成像分别显示4例、112例、 152例、56例。两种检查方式对冠脉狭窄程度判断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示的冠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0.426)。两种检查方式的平均斑块面积、血管重构指数与斑块偏心指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IVUS在324个病灶斑块中显示112个软斑块、124个纤维斑块、88个钙化斑块,单心跳心脏CT显示116个软斑块、140个纤维斑块、68个钙化斑块。两种检查方式在辨别冠脉斑块成分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的斑块成分呈正相关(r=0.712)。结论 单心跳心脏成像技术对冠脉狭窄程度的检查结果准确性较高,反映病变血管内部情况,IVUS与斑块偏心、对血管重构及冠脉斑块性质的诊断结果具有相关性,可作为高危人群筛查首选方式。
- 赵树媛王爽侯鹏纪俊雨赵宇明
- 关键词:血管内超声冠脉狭窄斑块性质
- 一种放射科用金属检测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检测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放射科用金属检测装置,包括底座和升降装置,所述底座的顶部两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所述第一支柱的一侧开设有滑轨,所述升降装置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柱上,所述升降装置包括第一电...
- 赵宇明赵树媛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