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钱跃

作品数:7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肢体
  • 4篇偏瘫
  • 3篇肢体功能
  • 2篇动功
  • 2篇偏瘫患者
  • 2篇中药
  • 2篇中药熏
  • 2篇中药熏蒸
  • 2篇卒中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脑梗死偏瘫
  • 2篇脑卒中
  • 2篇康复
  • 2篇康复训练
  • 2篇梗死
  • 1篇醒脑
  • 1篇醒脑开窍
  • 1篇醒脑开窍针法
  • 1篇血流

机构

  • 7篇常熟市第二人...

作者

  • 7篇钱跃
  • 1篇高顺忠
  • 1篇倪伟
  • 1篇张碧波
  • 1篇薛建中

传媒

  • 1篇放射免疫学杂...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中医药现...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世界复合医学...
  • 1篇系统医学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10
  • 1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醒脑开窍针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皮质脊髓束及运动功能影响的临床观察
2024年
目的 运用弥散磁共振张量成像技术(DTI)观察醒脑开窍针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CST)、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54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7例。两组均行康复科常规治疗,试验组加醒脑开窍针法,4周后比较两组CST平均FA值、简化Fugl-Meyer量表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CST全段平均FA值、简化Fugl-Meyer评分、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醒脑开窍针法能促进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CST重塑,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改善运动功能障碍,并具有较好安全性。
钱跃谢波闫显栋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醒脑开窍针法运动功能障碍皮质脊髓束弥散张量成像
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治疗危重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对危重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8年4月收治的17例危重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通气模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加低水平呼气末正压(PEEP)。根据患者病情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及考虑撤机,观察机械通气治疗前后血气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机械通气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明显,pH值、PaO2、PaCO2均恢复正常,顺利撤除呼吸机,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危重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采用经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技术治疗效果确切,能迅速纠正呼吸衰竭,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动脉血氧分压和通气,并能在短期内顺利撤机,值得临床推广。
倪伟薛建中高顺忠张碧波钱跃
关键词:危重支气管哮喘呼吸衰竭机械通气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3月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2例,给予其康复训练,观察组53例,给予其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4.34%)高于对照组(8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60,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肢功能评分以及下肢功能评分分别为(46.74±4.85)分、(25.71±3.23)分,高于对照组的(40.82±5.73)分、(21.80±2.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18、6.774,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为(14.35±3.62)分,低于对照组的(18.87±3.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12,P<0.05)。治疗后,观察组躯体功能、物质功能、心理功能以及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75.63±6.65)分、(77.85±4.28)分、(70.45±4.75)分、(72.85±5.23)分,高于对照组的(70.91±5.35)分、(72.63±5.45)分、(65.91±5.71)分、(65.38±4.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03、5.464、4.433、7.571,P<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可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促使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得以大幅度提升,同时极大地减轻神经缺损程度,全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钱跃
关键词:针灸康复训练脑梗死偏瘫神经功能
中药熏蒸联合针刺治疗脑梗死偏瘫患者对脑血流动力学以及肢体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脑梗死偏瘫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与针刺治疗基础上增加中药熏蒸治疗对脑血流动力学以及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便利选取2019年1月—2023年2月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针刺治疗,观察组(54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接受中药熏蒸治疗。对比两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大脑动脉的阻力指数、搏动指数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平均血流速度指标水平为(58.71±6.23)cm/s,高于对照组的(53.80±5.65)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90,P<0.05)。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上肢功能、下肢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和针刺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中药熏蒸治疗,可促使脑梗死偏瘫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改善,大幅度减轻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全面提高肢体运动功能。
钱跃
关键词:中药熏蒸针刺脑梗死偏瘫脑血流动力学肢体功能
中药熏蒸联合推拿手法对脑出血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联合推拿手法对脑出血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月—2023年3月于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19例脑出血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59例)和观察组(6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其中对照组增加推拿手法干预,观察组增加中药熏蒸联合推拿手法干预。对比两组神经功能、肢体功能、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为(9.69±0.72)分低于对照组的(11.37±0.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353,P<0.05);观察组肢体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61,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99,P<0.05)。结论中药熏蒸联合推拿手法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
钱跃
关键词:中药熏蒸推拿手法脑出血偏瘫肢体功能生活质量
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迟缓期患者康复训练效果的影响研究
2025年
观察临床护理脑卒中出现偏瘫,且处于迟缓期的患者过程中,采用早期康复训练的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249例脑卒中偏瘫迟缓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2023年5月-2024年9月,借助随机数表分为对照组(常规干预,124例)、研究组(早期康复训练,125例),评估康复效果、生活质量评分、步行相关指标、肌力情况和偏侧空间忽略情况等指标。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后,肢体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评分、步行相关指标与肌力情况等评分高于对照组,偏侧空间忽略情况等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 治疗脑卒中偏瘫迟缓期患者时,重视早期康复训练方案的应用,可以改善患者的肢体肌力情况与肢体功能,调整患者的步行相关指标、偏侧空间忽略情况,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保证患者的康复效果,拥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钱跃
关键词:康复训练效果早期康复训练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重症乙型肝炎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后血清IL-12、TGF-β、CTGF和PDGF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重症乙型肝炎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后血清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50例重症乙型肝炎患者分为治疗前和治疗后组进行研究;血清TGF-β含量采用放射免疫分析;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血小板衍生长因子(PDGF)和IL-12测定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结果:IL-12水平治疗前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水平下降不显著,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TGF-β含量治疗前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水平下降显著(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仍呈显著高水平(P<0.05)。CTGF浓度治疗前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下降显著(P<0.05),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DGF水平治疗前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显著下降(P<0.05),但仍非常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重症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GF-β、CTGF、IL-12及PDGF四项血清指标的测定对于研究患者的病情进展及预后评估提供了有价值的实验依据。
钱跃
关键词:重症乙型肝炎白细胞介素-12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