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坤

作品数:6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湖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建筑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4篇混凝土
  • 3篇加气
  • 3篇加气混凝土
  • 3篇钢渣
  • 2篇蒸压
  • 2篇蒸压加气
  • 2篇蒸压加气混凝...
  • 1篇循环利用
  • 1篇中放
  • 1篇生态工程
  • 1篇水化
  • 1篇水化机理
  • 1篇铜尾矿
  • 1篇抛光
  • 1篇微粉制备
  • 1篇尾矿
  • 1篇耐久
  • 1篇耐久性
  • 1篇颗粒细度
  • 1篇矿物

机构

  • 6篇湖北大学

作者

  • 6篇田键
  • 6篇陈坤
  • 3篇叶斌
  • 3篇黄红旗
  • 2篇朱艳超
  • 1篇周昱
  • 1篇黄志林

传媒

  • 2篇建材世界
  • 1篇环境工程
  • 1篇粉煤灰综合利...
  • 1篇新型建筑材料
  • 1篇湖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有色金属尾矿在加气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根据有色金属尾矿的矿物组成,利用机械与化学改性对尾矿的活性进行激发,进而作为硅质材料制备B06级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并研究了尾矿矿物特性、颗粒细度及蒸压养护时间对制品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尾矿微粉、石灰、水泥、石膏质量比为65∶20∶12∶3,以30%铜尾矿与35%金尾矿复掺,尾矿粉磨时间20 min,蒸压温度180℃、养护时间8 h的条件下,能够制备出满足A3.5、B06级别的加气混凝土制品。
田键申盛伟叶斌陈坤肖晓玉
关键词:加气混凝土矿物组成颗粒细度
硅泥制备蒸压加气混凝土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利用废弃物尾矿硅泥替代河砂,与水泥、石灰、石膏等材料配合制备蒸压加气混凝土.研究硅泥含量与颗粒比表面积对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抗压强度、绝干密度的影响,并使用XRD和SEM测试方法研究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形成的微观机理.结果表明,硅泥粉磨20 min、比表面积为358.1 m^2·kg^(-1)、原材料比例为,硅泥∶水泥∶石灰∶石膏=60∶12∶25∶3时,砌块强度最高达到5 MPa,平均抗压强度4.0 MPa以上,满足A3.5加气混凝土的要求;砌块表观密度均小于625 kg·m^(-3),达到B06等级;砌块中C-S-H凝胶与托贝莫来石以及未反应的石英的胶结作用增强其强度.
田键陈坤陈坤叶斌
关键词:蒸压加气混凝土
钢渣对海洋工程混凝土保护作用综述被引量:1
2017年
海洋环境对混凝土的物理性能有消极影响,通过综合分析混凝土在海洋环境下所受到的侵蚀机理,重点研究了采用钢渣作为矿物掺合料对海洋工程混凝土耐久性能的影响,以及钢渣应用于混凝土中所需解决的难题,并探讨了钢渣在人工鱼礁混凝土以及防波堤上的应用现状,对钢渣在海洋工程混凝土中的规模化应用进行展望,并提出新的想法和建议。
田键陈坤潘皇宇周昱黄红旗
关键词:钢渣混凝土耐久性生态工程
铜尾矿与陶瓷抛光泥复合蒸压加气混凝土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被引量:7
2020年
利用废弃物铜尾矿与抛光泥复合取代粉煤灰,与水泥、石灰、石膏等材料制备蒸压加气混凝土。重点研究了铜尾矿与陶瓷抛光泥的颗粒细度、掺加量、工艺参数等对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抗压强度、绝干密度等性能的影响,通过XRD、SEM对其微观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铜尾矿与抛光泥粉磨时间为20 min时,铜尾矿的比表面积达到244.5 m2/kg,抛光泥比表面积为350.4 m2/kg。原材料中铜尾矿、抛光泥、水泥、石灰、石膏的质量比为45∶20∶10∶22∶3时,制备的砌块最大抗压强度达到5.1 MPa,平均抗压强度达到4.7 MPa,绝干密度低于625 kg/m3,达到A3.5,B06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要求。砌块中的托贝莫来石与C-S-H(B)等水化产物与未反应的石英相互致密穿插,使砌块的微观孔结构更加致密,砌块的抗压强度更高。
田键鲁锋陈坤陈坤
关键词:铜尾矿加气混凝土水化机理
钢渣中放射性水平的研究与控制被引量:2
2017年
钢渣中含有226 Ra、232 Th、40 K等多种天然放射性核素,在其综合利用时放射性检测是必要的。通过简述钢渣的利用现状,分析钢渣天然放射性的来源及其危害,阐述钢渣辐射检测的必要性,提出钢渣放射性水平控制的主要措施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田键叶斌黄志林陈坤黄红旗
关键词:钢渣放射性
共性集成粉磨在钢渣微粉制备中的应用
2016年
钢渣微粉的制备是钢渣实现大规模循环利用的重要途径。简述钢渣循环利用的现状并探究其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分析当前钢渣微粉制备工艺存在的问题,介绍共性集成粉磨的创新点和在钢渣微粉制备中的优势,并展望其前景。
田键黄红旗肖晓玉陈坤朱艳超
关键词:钢渣微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