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玲

作品数:20 被引量:101H指数:5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2篇成像
  • 12篇磁共振
  • 8篇磁共振成像
  • 4篇MR
  • 3篇图像质量
  • 3篇伪影
  • 3篇扩散
  • 3篇扩散加权
  • 3篇扩散加权成像
  • 3篇加权成像
  • 3篇斑块
  • 3篇MRI
  • 2篇动脉
  • 2篇中动脉
  • 2篇图像
  • 2篇MAGIC
  • 2篇大脑
  • 2篇大脑中动脉
  • 1篇低药量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机构

  • 19篇扬州大学附属...
  • 4篇苏州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扬州大学
  • 1篇扬州大学附属...

作者

  • 20篇何玲
  • 7篇李郑
  • 6篇焦志云
  • 6篇王苇
  • 4篇赵义
  • 4篇胡春洪
  • 4篇杜芳
  • 3篇王礼同
  • 2篇张新江
  • 2篇何慧
  • 1篇周长武
  • 1篇李澄
  • 1篇王建伟
  • 1篇刘静
  • 1篇颜虹

传媒

  • 3篇放射学实践
  • 3篇生物医学工程...
  • 3篇中国医疗设备
  • 2篇中华神经科杂...
  • 2篇磁共振成像
  • 1篇实用肿瘤学杂...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影像诊断与介...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年份

  • 1篇2025
  • 4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6篇2019
  • 2篇2017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磁共振对剖宫产瘢痕妊娠的诊断及临床价值被引量:13
2020年
目的探讨研究3.0 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于剖宫产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的影像学特征及其对临床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7月至2019年4月就诊于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并诊断为CSP共38例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利用扫描仪器GE 750 W获取所有病例盆腔MRI图像,分析病灶特征、生长方式、有无血管流空、孕囊与瘢痕相交长度及孕囊距子宫浆膜面的距离及收集临床相关治疗方案。结果在MR上孕囊可表现为单纯囊性及混杂包块型,混杂包块型较单纯囊性妊娠囊有更大的最大径、孕囊体积以及与子宫瘢痕相交长度,且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从孕囊的生长方式上可分为外生型及内生型,外生型较内生型孕囊血供更为丰富,距子宫浆膜面距离更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8例患者进行相关治疗,在1~3个月内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恢复至正常值,预后良好。结论磁共振对CSP患者可进行全面评估,充分了解病灶的基本特征及其与周围组织关系,为定制个性化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何慧顾晗何玲周长武
关键词:剖宫产瘢痕妊娠磁共振成像
肺癌MUSE-DWI与ss-EPI DWI成像质量的对比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多重灵敏度编码扩散加权成像(MUSE-DWI)与常规扩散加权成像(ss-EPI DWI)在肺癌成像质量的对比。方法:连续性收集44例于扬州大学附属医院行胸部磁共振检查的肺癌患者,获取患者ss-EPI DWI和MUSE-DWI图像。由两名观察者分别对两种DWI序列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视觉定性评估,评估指标包括病灶辨识度、图像伪影、形变程度及整体图像质量;客观评估方面,计算并比较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表观扩散系数(ADC)及最大横纵经。结果:MUSE-DWI序列在病灶辨识度、图像伪影、形变程度及整体图像质量方面优于传统ss-EPI DW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USE-DWI序列显示肺癌病灶的SNR、CNR高于ss-EPI DW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5),两组间扫描肺癌的最大纵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间病灶ADC值及病灶最大横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常规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扩散加权成像相比,MUSE-MRI可以提升肺癌图像质量,减少肺部DWI图像中的伪影和几何形变,提高病灶的SNR和CNR,在不影响ADC值测量的情况下提高解剖细节及病灶边界的清晰度。
周磊焦志云何玲孙其安瞿航
关键词:肺肿瘤扩散加权成像图像质量控制
螺旋桨技术联合多序列在肛周脓肿中的诊断价值
2022年
目的探讨MRI中运用螺旋桨技术联合多序列对肛周脓肿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肛周脓肿的患者49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9例;年龄12~75岁,平均年龄39.6岁。采用3.0 T GE 750W MRI扫描仪,所扫序列均结合Propeller技术,行盆腔MRI检查。分析病灶在MRI分型、瘘管走行轨迹及内口的显示,并与病理诊断、肛门指检结果对照。结果经病理诊断结果显示,肛周皮下脓肿29例,坐骨直肠窝脓肿10例,骨盆直肠间脓肿5例,直肠后间隙脓肿4例,直肠黏膜下脓肿1例。与病理诊断对照,MRI检出率100%,准确度96%;手术发现低位脓肿39例,高位脓肿10例。MRI对于高位肛周脓肿及低位肛周脓肿瘘管内口的检出率皆高于直肠指检(66.7%vs 11.1%、63.4%vs 39.0%),且对于低位肛周脓肿瘘管内口检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3.4%vs 39.0%。P=0.021)。扩散加权成像(DWI)脓肿壁呈等信号,增强后脓肿壁见强化;瘘管呈等T_(1)、稍长T_(2)(抑脂)信号,增强后呈管条状强化,内口周围亦可见片状强化。结论MRI检查较好地显示肛周脓肿、瘘管轨迹、瘘管内口及与周围组织关系,为临床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信息。
蔡玉建周长武何玲李郑何慧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肛周脓肿
智能快速磁共振技术在冈上肌肌腱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智能快速磁共振技术(intelligent quick magnetic resonance,IQMR)在冈上肌肌腱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40例冈上肌肌腱损伤患者行肩关节冠状位快速T2WI脂肪抑制(T2WI fat saturation,T2WI-FS)和常规T2WI-FS序列扫描,将快速T2WI-FS序列的图像传入IQMR后处理系统,自动生成T2WI-FS_(IQMR)图像。由两位放射科医师各自独立对T2WI-FS_(快速)、T2WI-FS_(常规)和T2WI-FS_(IQMR)序列的三组图像的病灶细节清晰度、解剖结构清晰度、整体图像伪影和整体图像质量进行定性评分;根据Zlatkin分型对三组图像的冈上肌肌腱损伤程度进行分级评估,并测量比较三组图像的冈上肌、肱骨头和三角肌的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冈上肌与肱骨头的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1)和三角肌与肱骨头的对比噪声比(CNR2)。结果T2WI-FS_(IQMR)序列较T2WI-FS_(常规)序列的扫描时间缩短了41%。定性分析:T2WI-FS_(IQMR)图像在病灶细节清晰度、解剖结构清晰度、整体图像伪影和整体图像质量方面的评分均优于T2WI-FS_(快速)和T2WI-FS_(常规)序列图像(P<0.001);三组图像在诊断冈上肌肌腱损伤程度分级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定量分析:T2WI-FS_(IQMR)组图像的冈上肌、肱骨头和三角肌的SNR、冈上肌与肱骨头的CNR1和三角肌与肱骨头的CNR2均大于T2WI-FS_(快速)组和T2WI-FS_(常规)组(P<0.001)。结论在冈上肌肌腱损伤MRI扫描中,IQMR技术可以明显缩短扫描时间,提高图像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谢晓亮王建伟闫晓辉何玲周秋麟陈铖王苇王苇
关键词:冈上肌肌腱损伤信噪比对比噪声比
磁共振IDEAL—IQ技术定量评价针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的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运用磁共振的最小二乘法估计和不对称回波迭代分解水和脂肪的脂肪成像(IDEAL—IQ)新技术定量评估针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的价值。方法将符合标准的36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25例)和对照组(11例),均在治疗前后分别行肝脏磁共振IDE—AL—IQ检查,测量肝脏脂肪分量值(F值),同时采血检测其肝功能、血脂等临床指标。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比较所有患者肝脏F值与血清学指标的一致性。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肝脏F值、肝功能、血脂等临床指标的差异及治疗前后变化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肝脏脂肪分量值(F值)与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值呈正相关(r=0.836、0.852,P〈0.05),而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值呈负相关(r=-0.735,P〈0.05)。针灸组治疗后肝脏脂肪分量值(F值)、肝功能(ALT及AST)指标和血脂(TC、HDL、TG及LDL)指标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组治疗后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改善患者的肝功能,降低其血脂水平,磁共振的IDEAL-IQ新技术可为针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评价提供依据。
焦志云李澄何玲杜芳王礼同颜虹
关键词:针灸疗法
高分辨MRI技术在大脑中动脉血管壁成像中的应用
脑卒中是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有着很高的致死致残率,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病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发病率不断增加,且有愈来愈年轻化的趋势。目前评价颅内动脉狭窄的主要影像技术有;数字化血管减影(...
何玲王苇
关键词:大脑中动脉斑块
文献传递
高分辨MR血管壁成像对脑血管支架植入术后的随访评估价值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HRVWI对脑血管支架植入术后的随访评估价值。方法收集脑血管支架植入术后病人21例共24根血管,分成单纯支架组(10根)和支架辅助弹簧圈组(14根),术后半年首次采用DSA随访检查,以后每年随访一次,选择2017年~2019年间住院DSA复查的病人并于DSA检查前一周内完成HRVWI、CEMRA检查。随访时间半年~9年不等。采用4分法评估支架段血管结构显示情况,按伪影由重到轻分别为赋予1~4分,以DSA为参考金标准。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HRVWI和CEMRA对支架段血管结构显示的差异。用Bland-Altman图像法和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HRVWI与DSA对支架狭窄率测量的一致性。结果DSA复查发现2支支架重度狭窄,1支中度狭窄,21支轻度狭窄。14个被栓塞的动脉瘤均未复发。单纯支架组:HRVWI和CEMRA评分分别为(2.900±0.737)、(1.800±0.918),差别有统计学意义(Z=-2.598,P=0.009);支架辅助弹簧圈组:两者评分分别为(3.142±0.363)、(1.571±0.0.513),差别有统计学意义(Z=-3.372,P=0.001)。HRVWI测量的支架狭窄率与DSA随访测量的狭窄率高度相关,r=0.995,P<0.05。Bland-Altman图反映绝大多数据点在一致性界限内(x±1.96 s)。结论HRVWI对支架段脑血管结构显示优于CEMRA,对管腔狭窄程度的判断与DSA有高度的一致性,是一种很好的随访手段。
陈翔何玲王苇
关键词:磁共振血管成像
MR硬件相关伪影常见原因分析及对策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分析MR系统主磁体、射频、线圈、梯度等硬件导致的常见图像伪影,探讨其产生原因及处理对策,消除或抑制伪影。方法收集近年来我院MR设备遇到的伪影11例,其中主磁体导致伪影1例,射频导致伪影3例,线圈导致伪影4例,梯度导致伪影2例,其他1例。具体分析干扰伪影、梯度线性变差伪影,归纳几种MR硬件相关伪影的特征,分析其产生原因,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结果通过对MR图像伪影特征进行分析,找到伪影的来源,11例伪影中4例更换故障部件后消除,5例通过软件校准消除或减轻,2例通过移除干扰源解决,伪影均消除或减轻。结论通过对MR硬件相关伪影特征及原因进行分析,判断其来源,制定相应的矫正措施,可以抑制或消除伪影,同时为设备的故障排除提供借鉴。
袁保锋李郑何玲焦志云
关键词:MRI图像伪影射频系统线圈
双源CT低药量双流法在肺动脉CTA检查中的应用评价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比较低药量双流法和常规静脉团注法在双源CT行肺动脉CTA检查中的图像质量。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6月—2021年3月临床考虑为肺动脉栓塞的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法将患者分两组,A组(低药量双流法)和B组(静脉团注法)。由2位工作满5年以上医师按随机双盲法对图像质量独立评价。结果:两名医师影像质量评分A组均显著高于B组;A组肺动静脉差值平均值在右肺上叶、右肺下叶、左肺上叶、左肺下叶均显著大于B组;A组上腔静脉CT平均值小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满足影像诊断要求的前提下,低药量双流法能够使用更低的对比剂药量,获取更佳的肺血管造影图像。
孙其安何玲张勇
关键词:双流法
MAGiC技术在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MAGiC技术在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21年3月至2021年12月于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接受颈椎MRI检查的患者40例(共200个颈椎间盘),患者均行常规颈椎MRI检查及T2MAP、MAGiC成像数据采集。由两位工作年限10年以上的医师对T2WI图像的所有椎间盘进行Pfirrmann分级,分别对T2MAP和MAGiC序列的前、后纤维环及髓核进行定量值测定。结果:T2MAP序列与MAGiC序列的T2值呈高度相关性(r均>0.8),T2MAP序列与MAGiC序列的T2值均与年龄呈负相关,髓核区T2值与Pfirrmann分级的负相关性最为显著(r=-0.950,P<0.01)。相邻Pfirrmann分级间MAGiC定量值分析结果显示,前纤维环的T1、T2、PD值在PfirrmannⅢ级与Ⅳ级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D值在PfirrmannⅣ级与Ⅴ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髓核的T1、T2、PD值仅在PfirrmannⅣ级与Ⅴ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定量值在相邻分级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后纤维环的T1、T2、PD值在PfirrmannⅢ级与Ⅳ级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2值在PfirrmannⅡ级与Ⅲ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髓核T1、T2值鉴别诊断PfirrmannⅢ与Ⅳ级的曲线下面积(AUC)均高于前、后纤维环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髓核T2值诊断PfirrmannⅠ到Ⅳ级的AUC均高于T1和PD值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MAGiC技术可定量评估颈椎退行性改变,且髓核T2值的诊断效能最高,可为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提供更多诊断信息。
孙其安李郑何玲张勇
关键词:颈椎间盘退变MAGIC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