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娜
- 作品数:10 被引量:146H指数:7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WHO前列腺肿瘤组织学分类(2002年)的特点被引量:24
- 2003年
- 黄受方刘丽娜
-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肿瘤侵袭肿瘤分期
- 33例乳头状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被引量:14
- 2005年
- 目的 观察乳头状肾细胞癌 (PRCC)的形态特点 ,并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预后及组织发生进行探讨。方法 对 33例直径 >1.0cm、乳头结构占 5 0 %以上的PRCC进行研究。每一例均采用光镜观察 ,利用组织芯片行免疫组化染色 ,检测EMA、CK7、CD10、Vim和 34βE12 ,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5 16例肾上皮性肿瘤中检出PRCC 33例 (6 .4 % )。镜检可见典型的乳头及梁状、管状、微小结、假复层等不明显的乳头形式 ;间质内的泡沫细胞、沙砾体及肿瘤细胞吞噬含铁血黄素亦是其独特之处。 33例中 ,嗜碱型 10例 ,细胞呈立方形 ,胞浆少 ,淡染 ,Fuhrman分级 9例为低级别 ;嗜酸型 2 2例 ,细胞呈高柱状 ,胞浆丰富 ,嗜酸性 ,Fuhrman分级 19例为高级别 ;余 1例为透明细胞型。 10例嗜碱型仅远曲小管标志EMA或CK7为 (+) ,近曲小管标志CD10均为 (- ) ,7例Vim为 (+) ;2 2例嗜酸型中 ,9例EMA或CK7为 (+) ,10例CD10为 (+) ,6例Vim为 (+) ;33例 34βE12均为 (- )。2 4例获随访 ,3年生存率 6 4 .3% (9/ 14 ) ,5年生存率 5 0 .0 % (7/ 14 )。结论 乳头状肾细胞癌为独立类型的恶性肿瘤 ,具有独特的病理形态特点 ,其临床预后较嫌色细胞癌差。
- 刘丽娜陈光勇王鹏张长淮黄受方
- 关键词:乳头状肾细胞癌EMA嗜酸CD10目的观
- 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观察被引量:25
- 1999年
- 观察肾嫌色细胞癌的病理特点并与其它肾上皮性肿瘤鉴别。方法在光镜观察基础上,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K8及Vimentin,并行Hale胶体铁染色及电镜检查来观察7例肾嫌色细胞癌。并对7例病人进了随访。结果嫌色细胞癌由两种细胞类型组成,即典型型及嗜酸型。这些细胞的特点是CK8阳性,Vimentin阴性,Hale胶体铁阳性,电镜下见大量胞浆内的单层膜构成的小空泡。随访3~126个月(平均70个月),7例病人均无肿瘤复发及转移并存活至今。结论嫌色细胞癌是具有独特的形态特点及较好预后的肿瘤。根据组织学改变及辅助检测方法,可与其它肾上皮性肿瘤鉴别,具有临床意义。
- 刘丽娜张长淮刘哲黄受方
- 关键词:肾嫌色细胞癌病理学
- 加热抗原修复对内源性抗生物素蛋白结合物的影响及其对策被引量:40
- 2002年
- 目的 深入研究加热抗原修复对内源性抗生物素蛋白结合物 (EABA)的影响程度和范围 ,以及探讨消除EABA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干扰的对策或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快捷的组织芯片技术、微波加热处理法、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及蛋清液封闭法 ,对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的 76种 ( 10 2份 )人体正常组织和 88种 ( 5 77份 )人体肿瘤组织以及 4种 ( 80份 )大鼠正常组织标本进行系统性EABA检查 ,同时对 9种 ( 15份 )人体冷冻组织进行EABA检查。结果 ( 1)冷冻组织中存在EABA ;( 2 )经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后组织中的EABA被封闭 ;( 3 )加热抗原修复可造成EABA暴露 ;( 4)EABA暴露的强度各不相同 ,强者可到强阳性 ;( 5 )EABA在组织中的分布形式 ,既有散在分布也有弥漫分布 ,主要以颗粒状形式存在于胞质中 ;( 6)EABA广泛存在于上皮源性组织 ,特别是腺上皮组织 (包括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 ) ,亦存在于部分非上皮组织 ;( 7)EABA暴露的强弱与修复液亦有关 ,EGTA(pH 9.0 )的暴露能力较柠檬酸 (pH 6.0 )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pH 8.0 )更强 ;( 8)加热抗原修复暴露的EABA可以被 2 0 %蛋清液封闭。结论 加热修复可使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组织中的EABA重新暴露 ,暴露的EABA可广泛见于人体正常和肿瘤组织细胞中 ,也见于大鼠正常肝、肾、肺、胰组?
- 周小鸽王鹏陆鸣刘丽娜张彦宁张淑红陈光勇张长淮黄受方
-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抗原提呈病理
- 19例肾腺瘤的组织病理学观察被引量:16
- 2002年
- 目的 探讨各型肾腺瘤的形态特点及其诊断标准。方法 各型肾腺瘤共 19例 ,进行光镜、电镜观察 ,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检测及随访观察。结果 乳头状腺瘤 3例 ,呈乳头、管乳头状排列 ;由嗜碱性细胞或嗜酸性细胞组成 ;上皮膜抗原 (EMA)及细胞角蛋白 (CK) 7双表达。嗜酸细胞腺瘤 13例 ,呈巢状排列 ,也见管状、乳头结构或单个细胞散在 ;以嗜酸细胞为主 ,尚见“嗜酸母细胞”及透亮细胞等 ;波形蛋白、CK7均阴性 ,Hale胶体铁染色阴性 ;电镜示胞质内多量大线粒体。后肾腺瘤 3例 ,均匀一致的小细胞构成小管 ,亦见实性、肾小球样、分支长管结构 ,间质水肿状 ;EMA阴性、CK7阴性或局灶阳性。各型肾腺瘤均随访 3~ 5年 ,1例嗜酸细胞腺瘤 5年后死亡 ,余均健在。结论 肾腺瘤有 3种 ,乳头状腺瘤、嗜酸细胞腺瘤、后肾腺瘤 ,各有其临床病理特点 ,后两者以形态学为诊断依据 ,前者仍需参考肿瘤大小。组织化学。
- 刘丽娜张长淮黄受方
- 关键词:肾肿瘤腺瘤病理学
- DNA倍体分析及Ki-67检测对肾实质小肿瘤性质和意义的探讨被引量:7
- 2001年
- 目的 探讨肾实质小肿瘤的性质及其生物学行为 ,为临床进一步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病理学依据。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对 48个直径≤ 3cm的小肿瘤和 39个直径 >3cm的大肾癌的DNA倍体形式及Ki 6 7增殖状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 48个小肿瘤中 ,6个腺瘤均为二倍体 ,Ki 6 7增殖指数 (PR)均 <1%。 42个透明、颗粒细胞型小肿瘤异倍体出现率为16 7% ,与 39例大肾癌的 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42个小肿瘤总Ki 6 7PR均数明显低于大肾癌。DNA倍体形式与分级、分期、组织类型相关。Ki 6 7PR与分级相关。结论 小肿瘤中既有腺瘤也有腺癌 ,肿瘤大小不能作为区分它们的标准。DNA倍体及Ki 6 7PR可作为肾实质肿瘤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 刘丽娜张长淮
- 关键词:KI-67抗原流式细胞术DNA倍体
- 肾肿瘤DNS倍体分析及Ki-67免疫组化检测——对肾实质小肿瘤性质的探讨
- 2000年
- 关于肾小肿瘤的性质,几十年来人们一直在争论并在不懈的研究,但到目前为止,尚无统一的看法。特别是随着影像学检测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肾小肿瘤发现的数量越来越多。这些肾实质发生的小肿瘤是腺瘤还是腺癌,如何正确地诊断及预测它们的生物学行为,这一问题近年来显得成尤为突出。
- 刘丽娜张长淮
- 关键词:肾肿瘤倍体分析免疫组化检测血透析增殖指数肾皮质
- 全文增补中
- 计算机辅助细胞检测方法在宫颈细胞学检查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探讨计算机辅助细胞检测(CCT)方法在子宫颈细胞学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2001年12月1日至2002年9月30日妇科门诊子宫颈涂片7310例进行CCT筛检、病理医师诊断,并对其中有异常细胞的279例患者例取活组织行病理组织学对照检查。结果 CCT检出异常细胞者404例(5.5%),其中轻度鳞状细胞增生313例(4.3%),类湿疣及湿疣伴轻、中、重非典型增生35例(0.5%),低度鳞状上皮病变31例(0.4%),高度鳞状上皮病变13例(0.2%),不典型腺细胞9例(0.1%),怀疑腺癌3例。404例中279例有病理组织学对照,细胞学与组织学检查基本符合率达92%。结论 CCT是一种简便可靠的细胞学检测方法,应用于宫颈细胞学检查,可及早发现癌前病变和早期癌。
- 时淑舫刘丽娜张长淮
- 关键词:宫颈癌宫颈细胞学检查
- B超及CT诊断肾脏小肿瘤的临床价值(附48例报告)被引量:11
- 2004年
- 目的 探讨B超、CT诊断肾脏小肿瘤 (直径≤ 3cm)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总结4 8例肾脏小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与B超、常规CT、螺旋CT薄层扫描和冰冻切片的诊断结果。男 2 9例 ,女 19例 ,平均年龄 4 9岁。其中无临床症状者 4 3例 ,血尿 2例 ,腰痛 2例 ,血尿伴腰痛 1例。 结果 4 8例患者术后病理诊断肾细胞癌 (RCC) 36例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RAML) 7例 ,嗜酸细胞腺瘤 4例 ,后肾腺瘤 1例。B超诊断正确率为 75 % (36 / 4 8) ,常规CT为 81% (39/ 4 8) ,螺旋CT薄层扫描为91% (2 0 / 2 2 ) ,术中冰冻病理为 95 % (19/ 2 0 )。 结论 肾脏小肿瘤的偶发率和良性率较高 ,B超和常规CT鉴别其良恶性有一定难度 ,螺旋CT薄层扫描和冰冻切片检查有助于正确诊断。
- 杨培谦吕文成杜林栋刘丽娜
- 关键词:B超肾脏小肿瘤血尿嗜酸细胞腺瘤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肾细胞癌
- 四例肾球旁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观察被引量:8
- 2005年
- 目的观察肾球旁细胞瘤(JGCT)的临床特征、形态特点、免疫表型,明确其诊断、鉴别诊断、组织发生及预后。方法对4例组织标本采用光镜观察,PAS、Sweet嗜银组化染色,免疫组化检测CK8、E cadherin/CK7、CD10、Vim、Actin、desmin、calponin、CD34、HMB45、CD31、S100、Chr、Syn及CD117。电镜观察超微结构。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4例JGCT患者临床表现为青年人难以控制的严重高血压。肿瘤包膜完整、体积较小。镜下肿瘤细胞以片状排列为主,当有肾小管结构时可见乳头、葱皮样排列;间质含丰富的薄壁血管及少量的厚壁血管;瘤细胞偏小,多角或短梭形,轻度嗜酸,胞膜不清,可见核异型及核分裂相;肿瘤内见多量的肥大细胞,3例见小管结构,并表达远端小管标志物E cadherin/CK7。肿瘤细胞Vim、Actin、CD34均为(+);4例标本电镜下均见特征性的菱形结晶。患者均无复发和转移。结论JGCT青年人多见,有严重的高血压。病理为独特的形态及超微结构,免疫表型Vim、Actin、calponin、CD34阳性,发生于肾球旁细胞,是独立类型的肾良性间叶肿瘤。
- 刘丽娜陈光勇王鹏张彦宁张淑红张长淮黄受方
- 关键词:肾球旁细胞瘤病理免疫表型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