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彬彬

作品数:1 被引量:34H指数:1
供职机构: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篇低合金
  • 1篇低温韧性
  • 1篇多相钢
  • 1篇韧性
  • 1篇塑性
  • 1篇合金
  • 1篇奥氏体
  • 1篇残余奥氏体

机构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作者

  • 1篇尚成嘉
  • 1篇谢振家
  • 1篇周文浩
  • 1篇吴彬彬

传媒

  • 1篇金属学报

年份

  • 1篇2016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低合金多相钢中残余奥氏体对塑性和韧性的影响被引量:34
2016年
研究了经临界退火和不同温度回火后多相组织低合金钢中残余奥氏体对塑性和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钢经两相区临界退火和不同温度回火后,获得了临界铁素体、回火马氏体/贝氏体以及体积分数分别为2%,5%,10%的残余奥氏体多相组织.含有不同体积分数残余奥氏体的多相组织钢强度差异不大,其屈服强度介于540~590 MPa,抗拉强度介于720~780 MPa.残余奥氏体含量对塑性和韧性影响显著.随着残余奥氏体含量的增加,实验钢的均匀延伸率和断后延伸率分别从10.3%和23.8%提高到20.4%和33.8%.塑性的提高主要是由于残余奥氏体在拉伸过程中逐步发生马氏体相变,从而提供持续的加工硬化能力,推迟颈缩的发生.残余奥氏体对韧性的改善随着冲击测试温度的降低变得更加显著.冲击温度高于-60℃时,不同体积分数的残余奥氏体实验钢的冲击功均在120 J以上,当冲击实验温度为-80℃时,残余奥氏体含量仅2%的实验钢的冲击韧性仅14 J,而含有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约10%的实验钢在-80和-100℃的冲击功仍然保持在60~80 J.残余奥氏体的存在有利于提高低温冲击过程中的塑性变形能力,延迟起裂,提高起裂功,从而有利于获得优异的低温冲击韧性.
谢振家尚成嘉周文浩吴彬彬
关键词:多相钢残余奥氏体塑性低温韧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