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巍巍

作品数:4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发酵
  • 3篇发酵特性
  • 2篇蛋白
  • 2篇蛋白质水平
  • 2篇微生物
  • 2篇盲肠
  • 2篇盲肠微生物
  • 1篇蛋白浓度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代谢
  • 1篇淀粉
  • 1篇杜长大
  • 1篇养分
  • 1篇养分分析
  • 1篇玉米抗性淀粉
  • 1篇食糜
  • 1篇猪大肠
  • 1篇菌体
  • 1篇抗性
  • 1篇抗性淀粉

机构

  • 4篇南京农业大学

作者

  • 4篇孙巍巍
  • 3篇朱伟云
  • 2篇葛婷
  • 1篇成艳芬
  • 1篇慕春龙
  • 1篇葛婷

传媒

  • 2篇动物营养学报

年份

  • 3篇2016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不同底物蛋白浓度下添加BCM对猪盲肠微生物发酵特性的影响
引言胃肠道微生物与动物的营养代谢和健康密切相关。肠道甲烷菌可以利用微生物厌氧发酵产生的氢气,降低系统中氢分压,促进产氢菌的代谢和代谢产物的生成,有利有机质的降解利用。人和单胃动物的肠道内也存在产甲烷菌,研究显示,肥胖人群...
孙巍巍葛婷慕春龙朱伟云
文献传递
杜长大肥育猪大肠食糜养分分析及不同蛋白质水平对猪盲肠微生物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本试验旨在用体外法研究不同蛋白质水平对杜长大肥育猪盲肠微生物发酵特性的影响。试验首先采集10头杜长大肥育猪大肠不同区段食糜,测定其主要养分含量,以确定食糜碳水化合物与粗蛋白质添加比例;然后以3头猪盲肠食糜为接种物,酪蛋白水解物为发酵底物进行体外发酵试验。试验组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00、1.75和2.50 mg/m L,每组4个重复,37℃体外发酵24 h,测定产气量、p H以及氨态氮、菌体蛋白和短链脂肪酸含量。结果显示:1)猪盲肠食糜各养分含量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碳水化合物与粗蛋白质含量比范围为1.86~3.24,平均值为2.66。2)随着蛋白质水平的升高,产气量显著增加(P〈0.05),氨态氮、总短链脂肪酸、支链脂肪酸、乙酸、丁酸、戊酸、异丁酸和异戊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以上结果表明:猪大肠食糜中碳水化合物与粗蛋白质含量比在一定范围内变化,而盲肠微生物对蛋白质的发酵能力随底物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而增强。
孙巍巍葛婷成艳芬朱伟云
关键词:猪大肠蛋白质水平盲肠微生物
不同水平蛋白质底物对猪结肠微生物体外发酵特性和菌体合成能力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本试验旨在体外条件下,探究不同水平蛋白质底物对猪结肠微生物发酵特性的影响,了解猪结肠微生物对蛋白质的利用规律。以成年猪结肠内容物为微生物接种物,在结肠微生物发酵液中分别添加0(C组)、0.10(L组)、0.25 g/L(H组)酪蛋白水解物,厌氧发酵不同时间点(3、6、9、12、18、24 h),分别测定累积产气量、p H及微生物蛋白、氨态氮、挥发性脂肪酸浓度。结果显示:1)发酵3、6 h时,L组和H组p H显著低于C组(P<0.05)。2)L组和H组累积产气量均高于C组。3)L组和H组各时间点微生物蛋白浓度均显著高于C组(P<0.05),6 h时H组又显著高于L组(P<0.05)。3)L组和H组各时间点氨态氮浓度均显著高于C组(P<0.05)。4)短链脂肪酸和支链脂肪酸浓度随着发酵时间延长而增加,同时随着蛋白质水平增加而增加。由此可见,蛋白质底物的添加促进了肠道微生物菌体合成,但是过多的蛋白质底物水平并不能进一步提高微生物蛋白浓度;随着蛋白质水平增加,肠道微生物发酵特性进一步提高。
葛婷孙巍巍朱伟云
关键词:蛋白质水平发酵特性
酪蛋白和玉米抗性淀粉不同水平对猪后肠蛋白质发酵特性及菌群的影响
提高饲料消化利用率和控制环境氮污染是引导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猪的胃肠道中存在着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微生物,它们形成一个复杂的微生态系统调控着蛋白质在大肠的代谢,不仅影响动物的健康和生产性能,同时还影响着环境。研究...
孙巍巍
关键词:蛋白质代谢抗性淀粉酪蛋白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