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敏

作品数:7 被引量:48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杉木
  • 3篇胁迫
  • 3篇旱胁迫
  • 3篇干旱
  • 3篇干旱胁迫
  • 2篇土壤
  • 2篇综合评价
  • 2篇无性系
  • 1篇大叶相思
  • 1篇氮素
  • 1篇氮素形态
  • 1篇氮源
  • 1篇养分
  • 1篇叶绿
  • 1篇叶绿素
  • 1篇叶绿素荧光
  • 1篇叶绿素荧光特...
  • 1篇植物
  • 1篇杉木采伐迹地
  • 1篇杉木连栽

机构

  • 7篇福建农林大学
  • 6篇国家林业局
  • 1篇闽江学院

作者

  • 7篇丁国昌
  • 7篇孙敏
  • 6篇郑莹莹
  • 3篇林思祖
  • 3篇李树斌
  • 3篇孟晓蕊
  • 2篇黄猛
  • 2篇黄玉梅
  • 2篇杨起帆
  • 1篇阮少宁
  • 1篇朱婷
  • 1篇杨蕾
  • 1篇高凡

传媒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北华大学学报...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中国园艺文摘
  • 1篇黑龙江生态工...
  • 1篇森林与环境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杉木采伐迹地轮作马尾松后的土壤肥力变化被引量:4
2017年
以福建省长汀县楼子坝国有林场杉木连栽(AA)、杉木—马尾松—杉木(ABA)轮作及杉木—马尾松轮作(AB)等3种利用方式林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三种林地更新方式的土壤物理性质、有机质及全氮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物理性质、有机质和全氮差异均达显著性水平。物理性质方面,上坡的不同土层表现出杉木—马尾松—杉木轮作下的土壤水分条件比杉—杉连栽地的土壤中相对较好,而在中坡和下坡各个土层则没有明显规律;上坡和下坡的杉木—马尾松—杉木轮作下的土壤有机质和全氮规律较为明显,均表现出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的趋势,但中坡不同林分类型及不同土层变化规律各不相同。
杨起帆孙敏郑莹莹杨蕾黄猛黄玉梅丁国昌
关键词:杉木连栽
不同氮素形态对干旱胁迫杉木幼苗养分吸收及分配的影响被引量:19
2020年
【目的】干旱胁迫是限制植物生长的重要非生物因素之一,而适宜的氮素营养可以提高植物的抗旱性。本文探讨了供应不同形态氮源对干旱条件下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 Hook]幼苗养分吸收及分配的影响。【方法】采用水培试验,供试杉木材料为2个无性系幼苗(7–14号和8–8号),在营养液中添加10%(w/v)PEG-6000进行干旱胁迫。营养液中的氮源处理包括硝态氮、铵态氮、硝铵混合氮,氮素浓度均为4.571mmol/L,每个品种均设6个处理。培养20天后,测定了杉木幼苗根、茎、叶的养分含量及生物量。【结果】与正常水分供应相比较,干旱胁迫条件下供应铵态氮可促进叶片N、K以及茎叶P、K的吸收,供应混合氮可促进根部K的吸收;供应铵态氮可促进根、茎对Ca的吸收,对叶片Ca无明显作用。干旱胁迫对根部Fe、Mn、Cu、Zn吸收量影响显著,氮素供应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干旱胁迫下各器官Mg、Fe、Mn和Cu吸收量,表现为抑制吸收,但添加铵态氮比硝态氮的降低幅度小。3个氮源处理均降低了干旱条件下根部Zn吸收量,但没有降低甚至增加了茎、叶中Zn的吸收量,说明氮营养可调节Zn在各器官间的分配,缓解干旱导致的缺锌现象。不同器官之间各养分吸收量差异显著,3个氮源处理中,N和P吸收量表现为叶>根>茎,K和Ca为叶>茎>根,Fe、Cu为根>叶>茎,Mg、Mn和Zn在各器官之间的分配规律不一。铵态氮吸收量均表现为叶>根>茎,且各器官铵态氮吸收量显著高于硝态氮,说明杉木具有明显的喜铵特性。【结论】在干旱胁迫下,氮素供应形态显著影响杉木幼苗对养分的吸收及在各器官中的分配,作用效果因家系品种和元素种类而异。总体来讲,铵态氮提高干旱胁迫下杉木幼苗养分吸收的效果好于硝态氮,杉木可以认为是喜铵植物。
李树斌周丽丽伍思攀孙敏孙敏林思祖
关键词:干旱胁迫氮源杉木幼苗微量养分
8年生直干大叶相思无性系多性状综合选择被引量:2
2017年
对福建省漳浦中西国有林场28个8年直干大叶相思无性系的树高、胸径、枝下高、冠幅以及材积5个性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28个无性系性状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无性系效应明显;8年无性系胸径、材积有较强的重复力,分别为0.43和0.45;采用综合得分法,将无性系分为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优、良、中、差,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5.47%、2.73%、-2.8%、-5.71%,其中遗传增益最大为3号无性系,材积遗传增益达6.85%,根据50%的入选率选出Ⅰ、Ⅱ类为直干大叶相思优良无性系;最后根据4年、8年材积排序变化在Ⅰ、Ⅱ类型中选出速生稳定型9、1、5、7、8、21号,后期速生型10、12、3、23、6、29、7号.
郑莹莹林皓辉何士宾孙敏孙敏何明辉孟晓蕊阮少宁
关键词:无性系选择重复力综合评价
转杉木14-3-3基因拟南芥根系对干旱胁迫的反应被引量:2
2016年
为了探讨干旱胁迫对转杉木14-3-3基因拟南芥根系生长的影响,本研究以两个转杉木14-3-3基因拟南芥(OE-0和OE-4)及野生型拟南芥(Col-WT)为研究对象,利用不同甘露醇浓度(100 mmol/L,200 mmol/L,300 mmol/L和400 mmol/L)模拟干旱胁迫,并以不加甘露醇(0 mmol/L)处理为对照,检测分析不同干旱程度下三组拟南芥幼苗根长、根直径、根表面积以及根体积。结果显示,随着干旱胁迫浓度增加,Col-WT、OE-0和OE-4幼苗根长、根直径、根表面积及根体积均逐渐降低,胁迫浓度400 mmol/L时各指标均达最低值。OE-0和OE-4比Col-WT表现出更强的干旱胁迫耐受性,干旱胁迫下OE-0和OE-4幼苗根长、根直径、根表面积及根体积均高于Col-WT幼苗,并在胁迫浓度200 mmol/L时差异达最大,根长、根直径、根表面积及根体积分别比Col-WT幼苗高出119.98%、15.38%、150.94%、150.00%,185.10%、15.38%、224.52%、200.00%。OE-4比OE-0表现出更强的干旱胁迫耐受性,干旱胁迫下OE-4幼苗根长、根直径、根表面积及根体积均高于OE-0,胁迫浓度300 mmol/L时差异达最大,根长、根直径、根表面积及根体积分别比OE-0幼苗高出42.27%、7.69%、56.92%和43.47%。本研究为干旱胁迫下杉木14-3-3基因分子调控机理研究及耐旱型杉木良种繁育提供了理论参考。
李树斌唐飘孙敏郑莹莹丁国昌林思祖
关键词:干旱胁迫杉木转基因拟南芥根系
干旱胁迫对杉木无性系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1
2018年
研究了PEG-6000模拟轻、中和重度干旱胁迫对杉木优良无性系5号和49号1年生幼苗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5号和49号杉木无性系的F_o值总体高于对照,轻度和中度胁迫下先上升后下降,重度胁迫下先下降后上升;最大荧光产量(F_m)、最大可变荧光强度(F_v=F_m-F_o)、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PSⅡ的潜在活性(F_v/F_o)总体呈下降趋势。5号无性系在轻度胁迫48和72 h时,F_m值分别比对照降低38.7%和48.7%,均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5号无性系在轻度胁迫48 h时,F_v值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49号无性系的F_m值及F_v值均不断降低,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不同胁迫强度下,5号无性系的F_v/F_m值降低幅度均大于49号,5号无性系胁迫72 h时不同胁迫强度的F_v/F_o值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49号无性系在重度胁迫48 h的F_v/F_o值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干旱胁迫下,49号比5号杉木无性系具有更强的光合调控能力,可为耐旱型优良杉木种源的筛选提供依据。
孙敏孙敏李树斌郑莹莹林思祖郑莹莹
关键词:杉木无性系干旱胁迫叶绿素荧光
杉木与木荷混交23 a后土壤碳氮剖面特征
2017年
研究23 a生杉木纯林、木荷纯林和杉木木荷混交林的土壤碳、氮、碳氮比(C/N)之间的剖面分布差异.结果表明:杉木纯林、木荷纯林和杉木木荷混交林地的表层土壤(0~10 cm)碳、氮元素含量最高并逐层递减,且杉木木荷混交林碳、氮元素含量明显高于木荷纯林和杉木纯林(P<0.05);在向下3个土层中3类林分的碳、氮元素含量差异较小(P>0.05),杉木木荷混交林的优势并不明显,低于木荷纯林和杉木纯林.与纯林相比,杉木木荷混交林在表层土壤中对土壤碳、氮含量有显著提高,可能是因为杉木与木荷混交改变了林冠结构,有利于落叶分解.
杨起帆孙敏郑莹莹孟晓蕊黄猛黄玉梅丁国昌
关键词:杉木木荷混交林土壤
基于AHP的福州绿篱植物综合评价及分级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利用AHP调查分析法,建立2个评价模型:公园-居住区绿篱植物评价系和街道绿篱植物评价系。对福州市56种绿篱植物的观赏性、生态性、功能性和植物安全性4个主要方面,共7项指标展开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福州市内的绿篱植物品种较为丰富,绿篱植物的应用水平较高。适用于公园及居住区的Ⅰ级绿篱植物有4种,Ⅱ级绿篱植物有30种,Ⅲ级绿篱植物有22种,Ⅳ级绿篱植物有0种。其中,Ⅰ级和Ⅱ级绿篱植物占总调查品种的60.7%,适用于大多数形式的绿篱植物景观。适用于街道的Ⅰ级绿篱植物有11种,Ⅱ级绿篱植物有24种,Ⅲ级绿篱植物有13种,Ⅳ级绿篱植物有8种。其中,Ⅰ级和Ⅱ级绿篱植物占总调查品种的62.5%,Ⅲ级和Ⅳ级绿篱植物在应用中应慎重选择,宜与其他植物合理搭配种植,且种植面积不宜过大。
孟晓蕊高凡朱婷郑莹莹孙敏丁国昌
关键词:绿篱植物AHP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