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静涵

作品数:6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4篇铁路
  • 3篇养护
  • 3篇钢轨
  • 2篇硬质
  • 2篇硬质合金
  • 2篇致密
  • 2篇致密性
  • 2篇碳化钨
  • 2篇铁路线
  • 2篇铁路线路
  • 2篇铁路线路养护
  • 2篇清筛
  • 2篇线路养护
  • 2篇纳米硬质合金
  • 2篇合金
  • 2篇粗糙度
  • 2篇粗颗粒
  • 1篇电镜
  • 1篇电镜扫描
  • 1篇养护作业

机构

  • 6篇中国神华能源...
  • 2篇哈尔滨贵友科...
  • 1篇同济大学

作者

  • 6篇孙静涵
  • 2篇李红利
  • 2篇李建伟
  • 1篇许玉德

传媒

  • 2篇高速铁路新材...
  • 1篇铁道建筑
  • 1篇数字技术与应...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基于电镜扫描技术的重载铁路钢轨打磨砂轮切削能力研究
2025年
为了分析重载铁路钢轨打磨砂轮的切削能力,将钢轨廓形与打磨砂轮的位置进行参数化表示,提出了钢轨打磨砂轮切削能力定量化评价方法;对新旧打磨砂轮进行取样,基于电镜扫描技术分析了新旧钢轨打磨砂轮颗粒的细观分布特性;结合Johnson-Cook本构方程建立了钢轨打磨砂轮切削钢轨的数值仿真模型,分析了打磨砂轮使用状况、打磨转速以及打磨速度对钢轨打磨砂轮切削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钢轨打磨砂轮在使用过程中会导致磨粒数量减少以及面积和周长增大,新旧磨粒的短长轴比均集中于0.5~0.8,磨粒形态无较明显变化;砂轮的细观特性对其切削能力有显著的影响,打磨砂轮的使用、打磨转速的减少以及打磨速度的增大都会降低打磨砂轮对钢轨的切削能力,钢轨的表面粗糙度会也会进一步提高。在实际打磨环节中,建议将砂轮的切削能力作为阈值条件判断是否需要更换钢轨打磨砂轮。
王文刚孙静涵胡猛王章许玉德
关键词:钢轨打磨砂轮电镜扫描粗糙度
一种纳米硬质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合金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铁路线路养护清筛机车GYKJ‑RM80型扒齿链用纳米硬质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纳米硬质合金含有粗颗粒碳化钨、纳米颗粒碳化钨和钴,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所述粗颗粒碳化钨,所述纳米颗粒碳...
李红利孙静涵吴嘉宁李贵友李振峰王园园薛凯明项国帅
文献传递
一种纳米硬质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合金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铁路线路养护清筛机车GYKJ?RM80型扒齿链用纳米硬质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纳米硬质合金含有粗颗粒碳化钨、纳米颗粒碳化钨和钴,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所述粗颗粒碳化钨,所述纳米颗粒碳...
李红利孙静涵吴嘉宁李贵友李振峰王园园薛凯明项国帅
文献传递
豪克能技术对铁路钢轨的强化研究
2023年
研究了一种非加热、非增材的豪克能钢轨表面强化新技术,以U78CrV、U75V两种材质的钢轨为研究对象,应用正交试验法,以硬化层深度和表层硬度提升率为判断依据,通过极差分析得出每种钢轨的最优豪克能强化工艺。结果显示:最优工艺强化后钢轨硬化层深度不小于2.6 mm,表层硬度提升率不低于18.74%;钢轨耐磨性能提升50%以上;钢轨表层残余拉应力彻底转变为高值压应力,压应力层深度不小于3 mm;钢轨表面粗糙度由3.240μm降低至1.603μm,表面状态优化效果明显。
李建伟孙静涵杨庚
关键词:钢轨残余应力粗糙度
U78CrV热处理钢轨豪克能强化工艺探索
2023年
应用有限元分析法、正交试验法确定U78CrV热处理钢轨最优豪克能强化工艺,经豪克能强化的U78CrV热处理钢轨表层硬度得到明显提升,且得到一定厚度的硬化层。对经最优豪克能工艺强化的摩擦磨损试样进行滚动摩擦试验,结果显示:在5万转寿命范围内,试样耐磨性能可提升70%以上。对经首次强化并磨损5万转以后的试样进行第二次强化,耐磨性能仍提升约60%。试验结果表明U78CrV热处理钢轨可以通过豪克能强化工艺提升表面耐磨性。
李建伟孙静涵杨庚
大数据赋能轨道机械化设备智能维护
2024年
在重载铁路轨道机械化维护作业中,主要是利用轨道设备,即大型养护机械设备(简称“大机设备”),对有砟铁路轨道线路进行机械化维护保养作业,因此,轨道维护公司针对核心作业大机设备的日常和定期的维修维护工作尤为重要,这是保证轨道机械化维护高效作业的关键。轨道机械化维护作业是利用铁路天窗点时间进行线路养护作业,所以时间紧、任务重,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高质量完成轨道维护作业,但前提是必须保障大机设备全部处于正常且稳定工作的状态。因此,本文提出将当今大数据应用技术充分融合到轨道设备大机维护保养工作中,用大数据赋能企业核心设备设施的智能维护保养。
孙静涵
关键词:大数据养护作业维修维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