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梅
- 作品数:6 被引量:47H指数:4
- 供职机构:杭州市萧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杭州市萧山区男性中老年人群HIV感染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了解杭州市萧山区男性中老年人群HIV感染的影响因素,为老年人艾滋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筛选2004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居住地为杭州市萧山区、确证时≥50岁男性HIV/AIDS病例资料,1∶2匹配同年龄段同性别的社区居民,开展问卷调查,采取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IV感染影响因素。结果调查病例组83人,对照组175人,调查对象年龄范围50~90岁,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为主(84.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男性中老年人群HIV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未拆迁(OR=4.723,95%CI:1.577~14.140)、拆迁过渡期(OR=8.334,95%CI:2.018~34.416)、无业余活动(OR=4.486,95%CI:1.602~12.564)、有婚外异性性行为(OR=111.004,95%CI:26.299~468.526)、未婚/离异/丧偶(OR=6.175,95%CI:2.059~18.523)、年收入≤5万元(OR=4.412,95%CI:1.303~14.934)。结论未拆迁或处于拆迁过渡期的低收入独居老年人群感染HIV的风险较大。在加快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对此类人群进行有效干预是当前男性中老年人群艾滋病防控的重要任务。
- 王飞张庆梅王富良贾和祥
- 关键词:HIV影响因素中老年人群拆迁
- 2005-2013年萧山区不同检测途径的HIV阳性发现率比较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比较不同检测途径的艾滋病病毒(HIV)阳性发现率,以便采取更经济更合理的发现途径。方法对萧山区2005-2013年不同检测途径的HIV检测数据和高危人群相关检测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5类检测途径共检测血液标本1 097 776份,检测数量前3位的为术前病人检测、孕产期检测、娱乐场所人员体检,分别占检测总数的43.6%、21.8%、6.3%。阳性率前3位的为:阳性者配偶或性伴检测、自愿咨询检测、羁押人员体检,阳性率分别为15.63%、0.61%、0.11%。高危人群检测中男男性行为人群(MSM)阳性率最高,为5.99%。结论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高危人群检测是较好地发现HIV阳性的途径。加强对阳性者的干预,促进性伴和配偶的检测意义较大。
- 徐红徐钟渭张庆梅
-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
- 杭州市萧山区经不同性传播途径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特征对比分析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了解现阶段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HIV/AIDS)患者性传播途径现状,明确重点监测人群,为制定高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杭州市萧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3-2017年新发现HIV/AIDS患者的报告卡和个案随访表,采用χ^2检验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其性传播途径人群人口学、高危行为、社会支持及防治措施状况的分布特征差异。结果共纳入603例研究对象,同性传播自2014年起成为首要性传播途径。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传播途径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态、职业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0~39岁未婚男性以同性传播为主,≥40岁已婚男性以异性传播为主。同性传播和异性传播的高危行为分别以男男性行为和无固定性伴为主。多因素分析显示经不同性传播途径感染HIV患者在婚外异性商业和非商业性行为、无固定性伴及性病史等高危行为方面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96.7%HIV/AIDS患者接受过宣传咨询,而极少数患者获得药物提供(0.5%)及关怀救助(3.5%)。HIV/AIDS患者结核病检测率及抗病毒治疗率分别为61.0%和84.2%。结论同性传播已成为当前艾滋病性传播的首要途径,经不同性传播途径的HIV感染者在人口学特征分布和高危行为方面存在一定差异。HIV/AIDS患者可获得的社会支持较单一,在接受防治措施方面较被动。
- 陈莹陈柏妍陈智朱琳张庆梅王红妹
- 关键词:性传播社会支持
- 萧山区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门诊求询者调查被引量:14
- 2018年
- 目的了解杭州市萧山区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服务人群特征和检测情况,为VCT服务宣传和艾滋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从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导出2010—2015年萧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VCT门诊求询者资料,对其社会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病毒(HIV)和梅毒检测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0—2015年萧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VCT门诊共接待求询者4 004人,其中男性2 904人,占72.53%;女性1 100人,占27.47%;年龄集中在20~49岁,为3 643人,占90.98%。共检出HIV抗体阳性136例,阳性率为3.40%;2010—2015年求询者HIV抗体阳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P<0.05)。检出梅毒阳性161例,阳性率为4.02%;梅毒阳性者的HIV抗体阳性率为13.66%,高于梅毒阴性者的2.97%(P<0.05)。男性求询者HIV抗体阳性率为4.17%,高于女性求询者的1.36%(P<0.05)。不同年龄组中≥60岁组HIV抗体阳性率最高,为7.87%(P<0.05);不同婚姻状况中离异/丧偶者HIV抗体阳性率最高,为18.99%(P<0.05)。求询者危险因素以危险性行为史为主,商业性异性性行为史、非商业非固定异性性行为史、男男性行为史、配偶/固定性伴阳性史这四类人群检出HIV抗体阳性126例,占所有阳性者的92.65%;其中男男性行为史者HIV抗体阳性率最高,为14.18%。结论 2010—2015年VCT求询者HIV抗体阳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VCT成为发现HIV感染者的一个重要途径;男性、≥60岁、离异或丧偶、有男男性行为的求询者HIV抗体阳性率较高,是VCT需要重点关注的人群。
- 徐红张庆梅徐钟渭王佳明
- 关键词: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
- 杭州市萧山区2002-2013年老年HIV/AIDS病人特征分析被引量:13
- 2015年
- 目的分析2002-2013年萧山区老年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相关特征,为制定老年人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萧山区2002-2013年的老年HIV/AIDS病人疫情报告资料,对病例人口学特点、传播途径构成、发现途径及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2002-2013年累计报告HIV/AIDS病人299例,其中≥50岁占16.1%(48/299);平均年龄(58.8±8.21)岁,最大86岁。48例病人中,男性占75.0%(36人);85.4%(41人)为本地居民;农民占43.8%(21人);小学和初中占87.5%(42人);性传播感染占93.8%(45人);已婚有配偶占75.0%(36人)。已婚有配偶者中,28名配偶检测了HIV抗体,阳性率为28.6%(8人)。老年HIV/AIDS病人多来自临床医疗机构及阳性者配偶或性伴侣检测,其中临床医疗机构占72.9%(35/48)。结论萧山区老年人艾滋病报告病例数增长明显,性接触是主要传播途径,临床医疗机构及阳性者配偶或性伴侣检测在发现病例中占较大比例,应进一步加强老年人艾滋病预防宣传教育。
- 张庆梅徐红徐钟渭
- 关键词:老年人
- 杭州市萧山区2014—2017年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非婚非商业异性性行为情况及相关因素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了解萧山区2014—2017年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非婚非商业异性性行为的影响因素,为性病就诊者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对2014—2017年萧山区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开展横断面调查,对非婚非商业性行为流行率进行研究,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014—2017年,共调查性病就诊者1 600例,年龄均数40.9岁(标准差14.1岁)。已婚、本省户籍、汉族分别占77.4%、99.1%为、97.8%。222例(13.9%)调查对象最近3个月有非婚非商业异性性行为,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近3个月发生非婚非商业异性性行为危险因素包括调查年份[调整比值比(aOR)=0.74,95%可信区间(CI):0.62~0.88]、未婚(aOR=1.43,95%CI:1.01~2.01)、有异性商业性伴(1个:aOR=2.47,95%CI:1.49~4.07;≥2个:aOR=2.75,95%CI:1.77~4.27)、近1年有性病史(aOR=3.08,95%CI:1.91~4.95)。结论萧山区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中存在较高比例的非婚非商业异性性行为发生者,同时存在嫖娼和有性病史更易发生非婚非商业异性性行为,应引起重点关注。
- 王飞项珍张庆梅马瞧勤罗明宇
- 关键词:艾滋病性病门诊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