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彪

作品数:12 被引量:146H指数:5
供职机构: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2篇哲学宗教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应激
  • 3篇家庭
  • 2篇凋亡
  • 2篇抑郁
  • 2篇首发
  • 2篇细胞
  • 2篇细胞凋亡
  • 2篇病案
  • 2篇病案管理
  • 1篇蛋白
  • 1篇电子病案
  • 1篇电子病案管理
  • 1篇都市
  • 1篇都市圈
  • 1篇炎症
  • 1篇氧化应激
  • 1篇氧化应激损伤
  • 1篇抑郁发作
  • 1篇应激损伤
  • 1篇应激障碍

机构

  • 12篇武汉市精神卫...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湖北省妇幼保...

作者

  • 12篇李彪
  • 3篇陈贝
  • 2篇王鹏
  • 2篇张胜
  • 1篇叶萌
  • 1篇李红丽
  • 1篇向东方
  • 1篇周冬
  • 1篇张尧
  • 1篇梁宝
  • 1篇张倩

传媒

  • 2篇中国免疫学杂...
  • 2篇中国病案
  • 1篇医学与社会
  • 1篇卫生软科学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现代医学
  • 1篇中国健康心理...
  • 1篇国际精神病学...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移动软件系统在精神专科医院电子病历管理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移动软件系统在精神专科医院电子病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为提高病案管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某院从2019年1月1日开始实施移动软件系统化病案管理,选取实施前2018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1100份传统纸质化病案管理资料以及实施后2019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1100份移动软件系统化病案管理资料,比较实施前后合格病案比例、病案缺陷情况、归档情况、调阅情况。结果实施后精神科病案质量等级优于实施前,Ⅰ级合格病案比例为88.73%高于实施前72.45%;实施后精神科病案病历书写主要缺陷中入院记录、病程记录、书写基本要求、知情同意书、辅助检查、病案首页、出院记录缺陷发生率2.82%、2.36%、3.09%、0.55%、1.73%、3.73%、1.73%低于实施前7.73%、7.278%、18.73%、2.18%、3.27%、17.00%、5.18%;实施后病案3日归档和7日归档率分别为97.27%、99.55%高于实施前70.64%、91.27%;实施后病案调阅平均时间、病案复印或打印平均时间均短于实施前。结论移动软件系统下的电子病案管理提高了精神科病案合格率,减少了病例书写缺陷,提高了病案归档效率。
陈贝李彪台勇叶萌
关键词:电子病案管理
氨磺必利、帕利哌酮缓释片、奥氮平对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记忆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1
2015年
目的探讨氨磺必利、帕利哌酮缓释片、奥氮平对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作为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对照表将患者分为3组,40例予以氨磺必利治疗作为氨磺必利组,40例予以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作为帕利哌酮组,40例予以奥氮平治疗作为奥氮平组,治疗前和治疗12周均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韦氏成人记忆量表(WMS-RS)、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MCCB);并评估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3组临床疗效无统计学意义(P>0.05);氨磺必利组阳性症状评分下降幅度较帕利哌酮组、奥氮平组明显(P<0.05);帕利哌酮组、氨磺必利组阴性症状评分下降幅度较奥氮平组明显,差异显著(P<0.05)。帕利哌酮组治疗后WMS-RS评分、MCCB评分分别为(93.69±4.18)分、(95.67±4.11)分均较氨磺必利组、奥氮平组高(P>0.05);氨磺必利组、奥氮平组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帕利哌酮组治疗后血清叶酸(7.69±1.68)ng/ml、Hcy为(17.18±6.63)μmol/L较氨磺必利组、奥氮平组改善明显(P<0.05);氨磺必利组、奥氮平组明显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 3种药物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可取同等疗效,但帕利哌酮组在改善认知功能损害效果更优。
李彪迟正锁陈贝鄢传东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首发奥氮平记忆功能
武汉都市圈失独家庭帮扶人员替代性创伤现况及相关因素研究
2021年
[目的]调查武汉都市圈失独家庭帮扶人员替代性创伤(VT)现况及相关因素。[方法]2019年8-9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700例武汉都市圈失独家庭帮扶工作人员,共获得有效问卷635份。收集所有对象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帮扶年限、最高学历、家庭人均月收入等一般资料。采用VT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和社会支持量表评估VT、人格特质(精神质、人格内外倾向、神经质、掩饰)、应对方式(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和社会支持度。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VT发生的因素。[结果]635例武汉都市圈失独家庭帮扶人员VT发生率为13.70%,其中VT总分及各因子层面VT发生率分别为4.41%、5.20%、8.98%、7.56%、1.42%、3.46%;VT组已婚和帮扶年限≥3年所占比例低于非VT组(P<0.05),精神质、神经质掩饰性和消极应对评分均高于非VT组(P<0.05),人格内外倾向评分、积极应对、社会支持总分以及各因子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社会支持利用度评分低于非VT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消极应对≥18分是影响VT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帮扶年限≥3年、人格内外倾向评分≥8分和社会支持评分≥30分是影响VT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武汉都市圈失独家庭帮扶人员中VT发生率为13.70%,临床应关注帮扶人员的应对方式、帮扶年限、人格内外倾向和社会支持度,指导帮扶工作进行。
芮忠洋许超杨蔚蔚孟婧李彪
失独家庭帮扶人的应对方式在共情与替代性创伤关系中的中介效应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研究失独家庭帮扶人员的应对方式在共情与替代性创伤(VT)中的中介效应。方法:2019年10-12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350例武汉市失独家庭帮扶工作人员,共获得有效问卷316份。采用救助者替代性创伤问卷评估VT(认知反应、情绪反应、行为反应、生活信念和生理反应);采用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评估共情能力(观点采择、个人痛苦、共情性关心和想象力);采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评估应对方式(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Pearson相关性分析应对方式、共情和VT之间的相关性,Bootstrap分析应对方式在共情和VT中的中介效应。结果:316例失独家庭帮扶人员VT总平均分为75.44±8.88分,观点采择、个人痛苦、共情性关心、想象力、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平均分分别为10.31±2.34分、6.84±1.63分、15.86±3.48分、14.10±3.52分、26.47±4.41分、19.72±3.54分。观点采择、个人痛苦、共情性关心、想象力和消极应对与VT呈显著正相关性(r=0.287,0.324,0.305,0.216,0.484;P<0.05),积极应对与VT评分呈显著负相关性(r=-0.426,P<0.05),观点采择、个人痛苦、共情性关心和想象力与消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性(r=0.309,0.487,0.386,0.244;P<0.05),与积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性(r=-0.246,-0.436,-0.390,-0.215;P<0.05);消极应对方式、共情性关心和个人痛苦对VT具有正向预测作用(t=6.086,3.778,2.826;P<0.05),积极应对方式对VT具有负向预测作用(t=-2.213,P<0.05);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在共情和VT中的中介效应值分别为0.040和0.126,占总效应比例分别为9.39%和29.58%。结论:失独家庭帮扶人员的应对方式和共情均可以影响VT发生,临床可通过提高应对积极性,控制共情,减少VT发生。
孟婧杨蔚蔚鄢传东芮忠洋李彪
关键词:共情
武汉市失独家庭帮扶人员替代性创伤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武汉市失独家庭帮扶人员替代性创伤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失独家庭帮扶人员替代性创伤的恢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灾难救助者替代性创伤问卷、临床用DSM-Ⅳ创伤后应激障碍诊断量表、社会支持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武汉市失独家庭帮扶人员进行调查。结果:700例帮扶人员中有82人出现替代性创伤,发生率为11.71%;替代创伤组受试者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率为12.20%,明显高于无替代创伤组(P<0.05)。替代创伤组主观支持、对社会支持利用度、社会支持总分及积极应对评分均低于无替代创伤组,消极应对、抑郁及焦虑症状评分高于无替代创伤组(P<0.05)。女性、经历过创伤性事件是帮扶人员发生替代性创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接受过心理创伤培训和社会支持度正常是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失独家庭帮扶人员存在一定程度的替代性创伤,且影响因素较多。应关注易发生替代性创伤的人群,加强其心理筛查与护理,以减少替代性创伤的发生。
李彪鄢传东孟婧杨蔚蔚王鹏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
幻听与抑郁发作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关联性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究抑郁发作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检出特征及其与幻听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纳入473例抑郁发作患者,使用一般人口学问卷、渥太华自伤量表和精神症状评定量表中文版(Psychotic Symptom Rating Scales,PSYRATS)进行调查,分析NSSI与幻听症状的关系。结果:抑郁发作患者NSSI检出率为40.6%,NSSI在年龄、性别、病程、职业、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家族史、诊断分类、吸烟史、饮酒史和有无幻听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幻听症状的男性和女性抑郁发作患者NSSI检出率分别为42.9%和67.6%,无幻听症状分别为19.8%和4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诊断分类上,单相抑郁发作组中有无幻听症状的NSSI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男性和女性NSSI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双相抑郁发作中有无幻听症状的NS-SI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仅在女性中NSSI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幻听与NSSI最常自伤部位有一定关联性(P<0.05)。幻听与NSSI行为特征值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在调整了性别、年龄、职业等因素后,幻听与NSSI行为呈显著正相关(OR=1.04,95%CI 1.01~1.08,P<0.05)。结论:抑郁发作患者幻听症状与NSSI行为呈正相关。
郭英陈静梁玲李红丽李彪梁宝向东方
关键词:幻听抑郁发作
全方位评审制度在精神科病案管理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 探讨将全方位评审制度应用于精神科病案管理,为提升精神科病案管理管理水平提供新思路。方法 某院精神科2019年9月1日开始实施等级评审制度,将2018年8月1日-2019年8月31日出院病案153份作为对照组,将2019年9月1日-2020年9月31日出院病案161份作为观察组,评估两组病案质量,统计病案缺陷发生率、3日归档率、编码正确率、病案调阅时间、病案复印时间和职能考核情况。结果 对照组甲、乙、丙级病案占比分别为92.16%、5.88%、1.96%;观察组分别为98.14%、1.86%、0%;秩和检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整体病案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病案缺陷发生率为5.59%,低于对照组的13.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案的3日归档率、编码正确率为96.89%、99.38%,高于对照组的90.20%、96.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的病案调阅时间、病案复印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案管理者的理论考核、技术考核及绩效考核的合格率为100.00%、100.00%、96.30%,高于对照组的76.92%、86.54%、8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全方位评审制度应用于精神科病案管理中,能有效降低病案缺陷发生率,提升病案质量及3日归档率,且有助于提升管理者管理水平及工作效率。
王杰斯亮迟正锁吕丽华李彪
关键词:精神科病案管理病案质量
Reelin蛋白的表达量与首发精神分裂患者注意执行功能的相关性
2016年
目的:探讨Reelin蛋白的表达量与首发精神分裂患者注意执行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来我院精神科进行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患者89例,作为实验组;同时选择同一时间在我院住院部进行社会实践的89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样本外周血液中Reelin蛋白的表达水平,同时采用持续操作测验(CPT)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WCST)测验来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注意功能和执行功能。结果:实验组患者Reelin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Reelin蛋白表达水平之间没有差异(P>0.05),实验组中有64例低Reelin蛋白水平患者,25例正常Reelin蛋白水平患者;实验组患者的注意和执行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低Reelin蛋白水平患者的注意和执行功能得分低于正常Reelin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外周血液中Reelin蛋白表达水平与CPT正确个数、WCST正确个数、WCST分类完成数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9、0.75、0.81,均P<0.01);而与CPT正确反应时间、CPT错误个数、WCST随机错误个数和WCST连续错误个数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9、-0.72、-0.74、-0.85,均P<0.01)。结论:Reelin蛋白表达水平在首发精神分裂患者体内显著降低,低Reelin蛋白表达提示首发精神分裂患者注意和执行功能受损严重。
鄢传东张倩李彪
基于内质网应激PERK-ATF4-CHOP信号通路探讨白藜芦醇对AD大鼠脑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基于内质网应激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转录活化因子4(ATF4)-C/EBP同源蛋白(CHOP)信号通路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脑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健康大鼠海马区注射β淀粉样蛋白(Aβ1~40)建立AD模型,随机分为AD模型组、RESV低剂量组、RESV中剂量组、RESV高剂量组,RESV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分别腹腔注射10、20、40 mg/kg RESV,另设假手术组,每组10只,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免疫组化情况、TUNEL染色情况、Caspase-3、GPR78、PERK、ATF4、CHOP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假手术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基本无Aβ1~40阳性表达,与假手术组相比,AD模型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Aβ1~40阳性表达细胞显著增多(P<0.05),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大鼠脑组织中Caspase-3、GPR78、PERK、ATF4、CHOP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AD模型组相比,RESV低、中、高剂量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Aβ1~40阳性表达细胞显著减少(P<0.05),凋亡率显著减少(P<0.05),Caspase-3、GPR78、PERK、ATF4、CHOP蛋白表达水平不同程度降低(P<0.05)。结论:RESV可显著减少AD大鼠脑神经细胞Aβ1~40沉积,抑制海马神经细胞凋亡,调节凋亡关键蛋白Caspase-3表达,可能通过参与PERK-ATF4-CHOP信号通路介导的细胞凋亡抑制内质网应激,发挥脑神经细胞保护作用。
李彪台勇迟正锁许超
关键词:内质网应激白藜芦醇AD大鼠脑神经凋亡
MALAT1抑制Aβ_(25-35)诱导的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及其机制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转移相关肺腺癌转录本1(MALAT1)对Aβ_(25-35)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AD)神经细胞的细胞周期、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β淀粉样肽25-35(Aβ_(25-35))处理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建立AD细胞模型。将AD SH-SY5Y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p CDH空载体(p CDH-EV)组、MALAT1过表达(p CDH-MALAT1)组、抑制表达空载体(p SICOR-EV)组、抑制MALAT1表达(p SICOR-sh MALAT1)组。噻唑蓝(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48 h后的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BAX、Bcl2、胱天蛋白酶3(caspase-3)以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的PI3K(p-PI3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和磷酸化的mTOR(p-mTOR)、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磷酸化的GSK3β(p-GSK3β)蛋白水平。结果成功构建AD细胞模型和过表达及敲低MALAT1的表达载体。敲低MALAT1水平后,显著抑制AD模型细胞的增殖、细胞阻滞于G1期、促进细胞凋亡。同时上调BAX、caspase-3蛋白水平,下调Bcl2、p-PI3K、p-mTOR、p-GSK3β蛋白水平。过表达MALAT1则可逆转以上作用。结论敲低MALAT1水平可阻断PI3K/mTOR/GSK3β通路抑制Aβ25-35诱导的SH-SY5Y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杨蔚蔚张胜李彪张尧
关键词:细胞增殖细胞凋亡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