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西臣

作品数:11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春晖计划”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政治法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5篇法律
  • 3篇合约
  • 3篇区块链
  • 2篇金融
  • 1篇刑事
  • 1篇学术
  • 1篇学术传播
  • 1篇学术伦理
  • 1篇印本
  • 1篇预印本
  • 1篇证券
  • 1篇证券监管
  • 1篇中国法
  • 1篇人文危机
  • 1篇融券
  • 1篇融资
  • 1篇融资融券
  • 1篇少数民族地区
  • 1篇社区服刑
  • 1篇社区服刑人员

机构

  • 10篇西华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南京邮电大学
  • 1篇西南财经大学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现代远程教...

作者

  • 10篇李西臣
  • 1篇王竹
  • 1篇韩毅
  • 1篇周佩
  • 1篇徐继敏
  • 1篇周维东
  • 1篇唐普
  • 1篇胡琳
  • 1篇苏新宁
  • 1篇彭国莉
  • 1篇何一民
  • 1篇刘选
  • 1篇肖磊
  • 1篇夏琬钧
  • 1篇蒋美珍

传媒

  • 2篇西华大学学报...
  • 1篇商场现代化
  • 1篇重庆社会科学
  • 1篇政法学刊
  • 1篇宜宾学院学报
  • 1篇云南民族大学...
  • 1篇华章
  • 1篇西部学刊
  • 1篇高教学刊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少数民族地区社区服刑人员的异质性及其分类矫正路径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分类矫正是将具有不同的心理结构特征、策略集合、行为模式、决策结果的服刑人员进行类型化区分,针对不同的类型施以不同的反馈机制,运用类型化"一揽子"矫正方案和措施配合个性化辅导,在服刑人员、监管者、社区参与者多方良性合作博弈的过程中,实现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正、行为矫正基础上的"再社会化"。少数民族地区分类矫正是社区矫正工作提高矫正质量和效率、科学矫正的必然选择,然而少数民族地区社区服刑人员具有异质性,分类矫正就转换成为一个多层次多目标选择的激励共容问题。
李西臣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
区块链智能合约的法律效力--基于中美比较法视野被引量:22
2020年
作为未来数字文明重要基石的智能合约在区块链金融领域正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创新实践之中,智能合约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已成为学界必须回答的问题。外观表现形式为计算机代码的智能合约从本质上看承载着交易方的意思表示,在合同形式自由原则下,可以被理解为高科技背景下创新的合同书面形式。智能合约五要素结构实现了协议自动履行功能,改变了"履行具有不确定性"的传统合同履行方式。符合当事人意思表示的智能合约自动履行具有合法性,但需审查机器意思与当事人意思表示是否相符、机器意思与法律规定是否相符。中美两国都有接受智能合约的法理及法律基础,美国立法和司法先行于中国,在美国法的启示下,中国法可以明确智能合约的法律效力以回应蓬勃发展的金融科技现实。
李西臣
关键词:法律效力中国法美国法
论法律硕士专业实务能力的培养被引量:5
2022年
专业实务能力是法律硕士培养的核心目标。法律职业市场中,法律硕士毕业生显现出“不知如何着手法律实务”“法律思维弱”“特定领域专业知识储备不足”等“不适症”。结合法律职业内在要求及市场需求,法律硕士应当具备极强的法律思维能力,娴熟的辩论、谈判、调解、表达、沟通交流能力,专业知识综合运用等多项能力。为实现专业实务能力培养目标,应当以“主动式教学”“法律思维为核心”“紧密结合专业实务”为基本理念,采取针对性的课程改革、提升专业实训、加强实务师资等措施。
李西臣
关键词:法律硕士法律思维主动式教学专业实训
区块链智能合约对传统合同法的挑战及应对思路被引量:5
2020年
智能合约是区块链六大核心技术之一,是未来数字文明的重要基石。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以陌生人社会点对点的技术作为信任环境,一旦设定的条件满足即可自动执行。当虚拟世界智能合约与现实社会的主体、事物发生交互时,智能合约成为法律意义上的合同。但是作为一串由计算机系统自动执行的代码,智能合约向传统合同法提出了巨大挑战:智能合约不能修改和终止;匿名性、格式条款、计算机语言不易辨识等易造成合约相对方意思与表示不一致,而法律效力评价难以发挥功用;智能合约即使通过技术之力极尽"事前预防"之能也难以完全排除智能合约被攻击、当事人权利受损的可能性,而权利事后救济也难以发挥功用。解决虚拟世界智能合约技术规则与现实社会合同法律制度冲突的基本思路应当是虚拟世界为合同法的实施留出技术平台,合同法也应当插上科技的翅膀融入虚拟世界。
李西臣
关键词:合同法区块链
AI赋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传播及评价被引量:2
2024年
人工智能正在改变整个人类社会,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促进科技创新与发展,是各行各业“新质化”的促进剂。人工智能可为哲学社会科学提供高效的研究工具和研究场景,将深刻影响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传播及评价的方方面面。加速人工智能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传播及评价领域的深入应用,提升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效率,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与发展,构建自主知识体系,是当下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重要使命。为推进AI赋能哲学社会科学(AI4SS),2024年9月28日,由西华大学、四川省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协会主办,西华大学学术期刊部、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学术成果分析与应用研究中心承办的“AI赋能社科研究与评价天府论坛”在西华大学举行。来自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与科研机构的20位专家学者,从不同学科、研究领域出发,就人工智能赋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传播及评价进行了深入交流。文章为20位专家学者在论坛上所作报告的主要观点。这些报告议题包括AI赋能人文社科研究方法的变革,法学、教育学、经济学、图书情报学、新闻传播等社会学科视域下的人工智能,AI辅助社会科学研究的学术伦理,人工智能在医疗健康、大宗商品价格风险监测、大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等方面的应用,AI赋能学术期刊出版与传播,AI赋能哲学社会科学评价新模式、新平台、新场景,等等。这些议题共同描绘了一个由AI技术驱动的多学科融合与创新的新时代。
苏新宁何一民杨红艳周维东徐继敏刘明彭国莉王竹徐亮韩普蒋勋胡琳夏琬钧周佩李西臣肖磊韩毅王丹唐普刘选
关键词:人工智能学术传播学术伦理人文危机国家金融安全
风险投资在企业科技创新中的法律问题
2017年
科技金融是促进科技开发、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系列金融工具、制度、政策与服务的系统性、创新性的融合。从国内外科技金融的发展形式来看,风险投资都在解决其发展过程中突破融资瓶颈问题上起到了显著的作用。借鉴国外经验,找出我国风险投资在科技创新领域中存在的法律问题,推动建立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能够有效的促进风险投资的发展,有利于推动科技和金融的融合。
蒋美珍李西臣
关键词:风险投资科技金融法律
区块链技术背景下NFT作品权利穷竭原则的适用
2024年
对于转卖NFT数字藏品是否可以援引权利穷竭原则,“肯定说”主张类推适用权利穷竭原则,“否定说”否认权利穷竭原则的适用,“折中说”主张基于信息网络传播权设立有限适用的规则。但这三种观点均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特质去辨析权利穷竭原则的适用问题。对发行权的穷竭旨在保护知识产权合法主体对该产品的转售处分。传统数字作品因复制“非竞争性”且转售后原持有人仍保留原作品等原因而不宜适用权利穷竭原则,但是区块链环境下交付密码、变更登记、无需复制即可完成转售的新模式应当适用权利穷竭原则。
任柯李西臣
关键词:权利穷竭原则发行权
场外配资证券监管与刑事追责的界分与衔接被引量:1
2022年
我国关于场外配资的证券监管思路日益清晰、监管措施亦日趋明确。自《证券法》于2019年12月修改之后,场外配资的刑事追责司法案例集中爆发,金融监管与刑事问责的界限和衔接问题突出。中央加快健全证券执法司法体制要求理顺证券监管执法与刑事执法的关系。证券监管以维护证券市场公平和保护投资者等为价值目标,以有效监管和实质重于形式为基本原则;刑事问责以保障人权和保护法益为宗旨,罪刑法定和谦抑是基本原则。在不同的价值目标指引下,适用不同基本原则,不能将证券监管部门认定的场外配资非法经营行政违法直接认定为非法经营罪,只有在符合“国家规定”的构成要件时才能认定为犯罪。证券监管机构与司法部门应当建立沟通协调机制,明确金融业务的具体种类和性质,其中一类部门执法之后,另一类执法部门注意及时“跟进”或“补位”。
李西臣李云捷
关键词:证券监管融资融券
论科技法律人才的培养
2021年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螺旋上升式的深度发展,法学界一方面在多年的理性回应过程中已经形成了科技领域专门的规则体系;另一方面正努力迎接由科学突破所引发的社会关系变革对法律世界的挑战。不论是科技法律问题频现的客观事实,还是科技法律服务市场的迫切需求,都需要我国将科技法律人才培养作为重要的战略任务。各院校可以根据校内外资源选择采用“以部门法为导向的渗透式”“设置科技法律特色课程”“设置专业方向”的培养模式,落实“培养科技法律方向的教学师资”“加强科技法律课程建设”“增强科技法律实操场景训练”等具体培养措施。
李西臣
关键词:科技法律特色课程
中德多边网络平台反垄断法律规制比较研究
2025年
面对多边网络平台反垄断规制在相关产品市场的界定、市场力量的评估、行为违法性认定标准方面存在的困难,中德反垄断法积极做出了应对。德国采用“显著跨市场竞争影响力”突破了首先必须界定相关市场的限制;中国沿用界定相关市场作为首要步骤,但引入跨界竞争因素。中德反垄断法均加强了对数据因素在市场力量评估中的考量。德国法律重视消费者福利中的非价格因素作为行为违法性的认定标准,中国法律明确保护平台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中国法律回应多边网络平台垄断挑战仍有较大改进空间。
吕曾丹胡淼胡益杰李西臣
关键词:垄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