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柏霜

作品数:17 被引量:119H指数:9
供职机构:宁夏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8篇挥发性
  • 6篇风味
  • 5篇滩羊
  • 5篇挥发性风味
  • 4篇质谱
  • 4篇色谱
  • 4篇水分
  • 4篇气相
  • 4篇气相色谱
  • 4篇相色谱
  • 4篇挥发性风味物...
  • 4篇挥发性化合物
  • 4篇风味物质
  • 3篇低场核磁
  • 3篇低场核磁共振
  • 3篇电子鼻
  • 3篇羊肉
  • 3篇质谱法
  • 3篇水分分布
  • 3篇气相色谱-质...

机构

  • 17篇宁夏大学
  • 1篇北方民族大学
  • 1篇重庆师范大学

作者

  • 17篇柏霜
  • 16篇罗瑞明
  • 5篇丁丹
  • 5篇沈菲
  • 4篇王松磊
  • 4篇张同刚
  • 3篇牛佳
  • 2篇尤丽琴
  • 2篇田银
  • 2篇张丽文
  • 2篇杨文婷
  • 1篇李秀
  • 1篇李亚蕾
  • 1篇陈放
  • 1篇李俊丽

传媒

  • 6篇食品科学
  • 4篇肉类研究
  • 3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中国调味品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食品科技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6篇2017
  • 1篇2016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反复冻融处理对羊肉臊子品质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研究反复冻融对羊肉臊子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复冻融期间p H变化不显著(p>0.05)。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羊肉臊子解冻汁液损失显著下降(p<0.05),影响羊肉臊子的嫩度与色泽,最终导致羊肉臊子的全质构特性变差,硬度与剪切力随冻融次数的增加而趋于稳定(p>0.05),反复冻融后解冻损失率率、剪切力、TVB-N值、TBARS值、L*值、a*值、b*值、硬度、弹性、胶黏性和咀嚼性与未冻融羊肉臊子差异显著(p<0.05)。低场核磁共振T2弛豫时间分析显示,其不易流动水占比显著下降(p<0.05)。以上结果说明反复冻融使羊肉臊子食用品质显著下降。
柏霜张同刚罗瑞明尤丽琴
关键词:低场核磁共振
牛肉臊子工业半成品炒制各阶段挥发性化合物分析被引量:9
2020年
为了研究牛肉臊子工业半成品炒制过程中挥发性化合物变化规律,测定炒制过程中在肌肉煸炒去水、煸炒脂肪出油和肉油混合炒制3个阶段挥发性化合物的变化。采用电子鼻(electronicNose,e-Nose)测定炒制各阶段气味强度,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Gas-Chromatographic Mass-Spectrometric,HS-SPME-GC-MS)对挥发性化合物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整体气味感知上,采用e-Nose可以区分炒制各加工阶段的气味。GC-MS方法共检测出144种挥发性成分,t检验筛选出52种主要挥发性化合物(P<0.01)。在整个加工过程中,醛类是牛肉臊子工业半成品的主要挥发性化合物。煸炒脂肪阶段对炒制牛肉臊子工业半成品的风味贡献较大。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可将原料肉、肌肉煸炒去水、煸炒脂肪出油和肉油混合炒制的挥发性化合物形成过程区分为4个阶段。该研究为智能风味控制程序及炒制机的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工业生产炒制肉制品提供技术参考。
柏霜王永瑞罗瑞明沈菲丁丹柏鹤
关键词:电子鼻挥发性化合物炒制
不同高温烹饪方式加工过程中滩羊肉风味化合物的差异比较被引量:14
2021年
探讨滩羊肉高温烹饪(炒制、煎制、炸制)加工过程中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形成、变化及差异。在整体气味感知上,利用电子鼻可以区分生肉与炒制、煎制、炸制样品之间的不同气味。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挥发性化合物进行定性分析,通过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tion analysis,PLS-DA)法,辨别3种加工方式不同加工阶段可挥发性成分组成。结果表明:在整体气味感知上,采用电子鼻可以区分3种加工方式各个加工阶段,在炒制煸炒脂肪出油阶段、煎制1 min阶段、炸制3 min阶段响应值最强。GC-MS鉴定滩羊高温烹饪肉制品挥发性化合物273种,其中炒制174种,炸制158种,煎制134种。煎制、炸制前期就产生了大量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而炒制是在加工后期才产生大量的挥发性风味物质。PLS-DA评分散点图将原料肉、3种加工方式的滩羊肉制品挥发性化合物区分开,且有各自清晰的气味特征。醛类是3种滩羊肉制品主要的挥发性化合物,己醛的浓度含量最高。炒制煸炒脂肪出油阶段增加了滩羊肉的可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种类及相对含量,对风味的整体贡献最高,尤其是酸类、酯类、杂环类化合物的贡献。
柏霜王永瑞罗瑞明尤丽琴丁丹柏鹤沈菲
关键词:煎制炸制挥发性化合物
焙烤对宁夏滩羊羊脂水分分布和关键性香气成分的影响被引量:9
2022年
以宁夏盐池滩羊肉羊脂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研究烤制过程中羊脂水分分布及迁移规律。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提取不同烤制过程中羊脂挥发性成分,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电子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羊脂L*随着烤制时间的延长而下降,a*、b*随烤制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羊脂烤制过程中弱结合水的相对含量呈增加趋势,而不易流动水相对含量呈下降趋势。T_(23)随烤制时间的延长呈明显减小趋势,说明随烤制进行水分子与大分子物质结合更紧密。在10个烤羊脂样品中共检出78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醛类12种、醇类11种、酮类9种、烯烃类4种、酸类10种、酯类12种、杂环类12种、其他物质8种。己醛、壬醛、1-辛烯-3-醇、3-羟基-2-丁酮、7-甲基-3-亚甲基-1,6-辛二烯和甲苯普遍含量较高。酯类物质主要存在于羊脂烤制初期,而杂环类化合物,特别是吡嗪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烤制后期。电子鼻数据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烤制过程对羊脂中的氮氧化物、芳香族化合物、有机硫化合物、醇类有显著影响,对烷烃、氢化物和氨类化合物影响不大。
王永瑞柏霜罗瑞明王松磊
关键词:宁夏滩羊羊脂水分迁移
不同杀菌方式对手抓羊肉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被引量:13
2017年
以宁夏特色小吃手抓羊肉为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检测手抓羊肉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未杀菌、常压低温杀菌和高温高压杀菌处理的手抓羊肉制品分别检测出48,47,51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主成分分析可得常压低温杀菌组得分最高,其中酸类、醇类、杂环类是相关性最高的3类特征性挥发性物质,高温高压组得分最低。聚类分析可将对照组和常压低温杀菌组聚为一类,高温高压杀菌组自为一类;当标度为5时,可将8类挥发性成分聚为两类,即酸类、酮类、醚类、醇类、醛类、酯类、杂环类聚为一类,烃类自为一类。
杨文婷柏霜牛佳罗瑞明
关键词:手抓羊肉挥发性风味物质
基于SPME-GC-MS分析不同烤制时间新疆烤羊腿表层及内层挥发性化合物被引量:8
2021年
为研究烤制时间对新疆烤羊腿表层和内层挥发性化合物的影响,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烤制时间分别为0.5、1、1.5、2、2.5、3 h的烤羊腿表层和内层的挥发性化合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烤羊腿表层和内层分别检测出64种和55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为烃类、醇类、醛类、杂环类、酮类、酯类和酸类。随着烤制的进行,烤羊腿表层的烃类、醇类、醛类、杂环类、酮类、酯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均高于内层。1.5 h是烤羊腿产生挥发性化合物的关键点。通过对已检出的烤羊腿特征挥发性风味物质相对气味活度值进行分析得出2.5 h时烤羊腿中特征挥发性风味物质对烤羊腿表层和内层的贡献最大,其中1-辛烯-3-醇、壬醛、(E,E)-2,4-癸二烯醛、辛醛、己醛对烤羊腿的香气贡献较高。
丁丹王松磊罗瑞明王永瑞柏霜沈菲柏鹤
关键词:挥发性化合物
羊眼肌肉大理石花纹等级模型的建立
2017年
采用软件MATLAB提取的样本大理石花纹特征值,包括总脂质面积比率、脂质颗粒总数、大脂质面积比率、大脂质颗粒数、小脂质面积比率和小脂质颗粒数。利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建立大理石花纹等级的预测方程,利用验证集样本进行等级识别,大理石花纹等级的正确判定率为85%。
张丽文田银柏霜张同刚罗瑞明
关键词:眼肌
排酸方式对成熟过程中滩羊肉品质和水分变化的影响被引量:16
2017年
本研究分别测定经过快速、常规、延迟冷排酸处理后不同时间点滩羊肉的p H、色泽、系水力、冷却失重等指标,运用低场核磁共振仪检测宰后滩羊肉样品水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成熟时间的延长,延迟冷排酸处理组的p H下降速率较快,L*值先升高后降低,a*值先降低后升高,冷却失重较大,不易流动水的含量较低;快速冷排酸处理组的p H下降速率较慢,系水力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冷却失重较小,不易流动的水分含量较高,且不易流动水的弛豫时间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三组滩羊肉的T21、T22、T23、T24的峰面积之间差异显著(p<0.05);低场核磁图像能够快速反应滩羊肉的水分含量。综合指标看,快速冷却排酸处理组羊肉具有冷却失重小、系水力高的优点,明显优于其他两种排酸方式。
杨文婷柏霜罗瑞明李俊丽张同刚
关键词:肉品质低场核磁共振水分
基于LF-NMR和HS-SMPE-GC-MS分析烤牛脂水分分布及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被引量:2
2023年
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秦川牛牛脂烤制过程中水分分布及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烤制过程中牛脂L^(*)值明显下降(P<0.05),a^(*)值、b^(*)值先上升后下降。结合水的相对含量在整个烤制过程中变化不显著(P>0.05),而不易流动水先上升后下降,自由水整体下降(P>0.05)。弛豫时间T_(23)和T_(24)逐渐减小(P<0.05),水分子的自由度逐渐降低,说明此过程中水分子与脂质、蛋白质分子之间的结合更加紧密。电子鼻能对烤牛脂样品进行有效区分,并且电子鼻数据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醇类、芳香类、萜类以及有机硫类化合物受烤制时间影响显著。在牛脂样品中共检测出95种挥发性物质,1-甲氧基-2-丙醇、1-辛烯-3-醇、己醛、乙酸、壬醛、壬酸和乙酰胺含量较高且普遍存在于每个样品中,酮类、杂环类、胺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烤制后期。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法鉴定出19种关键挥发性物质,其中大部分物质OAV在烤制12 min时最大。
王永瑞王松磊陈放柏霜李秀罗瑞明
关键词:牛脂水分迁移挥发性风味物质
基于电子鼻、GC-MS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鉴别烤羊肉掺假被引量:17
2022年
以宁夏盐池滩羊肉为研究对象,使用电子鼻对烤羊肉掺假烤鸭肉样品进行区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烤羊肉掺假烤鸭肉样品挥发性成分,并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5个掺假样品中共检测出53种挥发性成分,其中检测出醇类12种、醛类15种、酸类3种、酯类2种、酮类8种、烷烃类8种、杂环类1种、其他物质4种。在整体气味感知上,主成分分析可对掺假烤羊肉样品的电子鼻数据进行有效区分,且能够客观反映出样品中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差异主要是醇类。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在5个掺假样品中寻找出5种特征挥发性物质,分别为1-辛醇、1-戊醇、己醛、乙酸、十二烷。这5种物质可为烤羊肉掺假烤鸭肉样品的掺假比例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王永瑞柏霜罗瑞明王松磊
关键词:烤羊肉掺假电子鼻气相色谱-质谱化学计量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