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桂义
- 作品数:8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安徽工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 基于问题导向的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理论思考被引量:5
- 2017年
-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高校党建尤其是高校教师党建面临新的目标和新的要求,但是,高校教师党支部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总要求,需要高校主动适应党建新常态,以提升执政能力为根本,创建学习型教师党支部;以践行宗旨为核心,创建服务型教师党支部;以完善体制机制为保障,创建创新型教师党支部,提高教师党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提供政治保障。
- 王弘张宁王勇智查桂义
-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建
- 全媒体视域下高校新闻宣传队伍建设路径探析--以安徽省10所本科院校为例被引量:4
- 2023年
- 全媒体时代加强高校新闻宣传队伍建设至关重要,与落实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新时代全面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升学校竞争力和美誉度正相关。经抽样调查发现这支队伍存在人员编制不足、专业人才缺乏、协同育人不够、精品力作较少、保障机制不全等问题。做好顶层设计、选齐配强队伍、完善培训体系、提升政治素养、提高业务能力、增强协同意识、构建“大宣传”格局、坚持守正创新、打造精品力作、完善保障体系是加强高校新闻宣传队伍建设的有效路径。
- 查桂义王弘吴月红
-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高校
- 社会心理学视阈下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网络不仅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方式,也深刻影响着他们的思想与道德。由于群体心理效应、从众、去个性化、群体极化、挫折攻击等社会心理因素的制约,大学生容易出现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当前大学生中网络道德知识匮乏、网络价值观不清、网络道德情感冷漠、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等问题突出,这就需要完善网络道德培育体系,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媒介,培养大学生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加强大学生挫折应对能力,培养大学生网络自律意识等,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 王弘王勇智查桂义
- 关键词:网络道德失范
- 社会小生境视角下高校寝室文化建设实践路径被引量:1
- 2017年
- 高校寝室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地方,也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现阶段寝室文化建设存在三个方面问题:协同育人机制尚未建立;寝室文化建设载体不足;学生的自主性相对较差.因此,借助社会小生境理论,从高校和学生两个维度提出推动寝室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通过推进协同育人机制建设,丰富寝室文化建设平台和坚持分类指导精准帮扶等措施,着力实现高校寝室文化建设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 黎新宏陈希查桂义
- 关键词:寝室文化高校
- 高校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基于五所高校的问卷调查被引量:12
- 2015年
- 针对大学生在网络空间普遍存在的道德失范状况,文章采用自编问卷,对在校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进行抽样调查和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存在网络道德知识匮乏、网络价值观念模糊、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网络空间知行不一、网络道德情感冷漠等问题。文章从社会、高校和家庭等角度对高校开展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进行了研究。
- 王弘查桂义张宁
-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道德
- 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路径探析被引量:1
- 2018年
- 大数据与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具有关联性,与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相契合,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构建提供了新视角,大数据理念助推马克思主义理论实现新发展.与此同时,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在大数据背景下把大数据与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相结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树立数据化的网络意识形态思维、协同推进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转换网络话语表达方式以及创新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引领作用等方面着力推动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新发展.
- 葛伟阳查桂义居洋
- 关键词:大数据
- 大学校史文化的传承与应用研究——以安徽工程大学为例
- 2021年
- 大学校史文化底蕴深厚、价值不朽。对大学校史文化的传承与应用,应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大基础工程。安徽工程大学重视校史文化的传承,不断寻求校史文化应用新视野,在丰富大学文化内涵、提升大学文化品位、增强大学文化自信、推进大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方面进行着新的探索与实践。
- 滕敏徐军查桂义
- 关键词:校史文化大学文化传承
- 一种测试催化剂选择性的方法
- 一种测试催化剂选择性的方法,通过测试样品催化剂的渗碳性能的方式达到替代传统的催化剂评价方法的目的,基本步骤包括三个程序,程序一,对已知催化剂样品进行催化反应评价,获得其对低碳烯烃的选择性S’;程序二,分别对未知催化剂和已...
- 王翀查桂义张佳慧朱玲婷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