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岩

作品数:1 被引量:19H指数:1
供职机构:香港浸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篇毒性
  • 1篇毒性研究
  • 1篇药物
  • 1篇异构体
  • 1篇四环素
  • 1篇四环素类
  • 1篇四环素类药物
  • 1篇类药
  • 1篇类药物
  • 1篇环素
  • 1篇发光菌
  • 1篇差向异构
  • 1篇差向异构体

机构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香港浸会大学

作者

  • 1篇张劲强
  • 1篇董元华
  • 1篇黄铭洪
  • 1篇梁岩

传媒

  • 1篇毒理学杂志

年份

  • 1篇2006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差向异构对四环素类药物的发光菌毒性研究被引量:19
2006年
目的探讨几种抗生素及其对应的差向异构体的毒性,及评价其环境风险。方法采用发光菌(费氏弧菌,Vibrio fischeri)的Microtox急性毒性测试方法,比较3种四环素类药物,即四环素(TC)、土霉素(OTC)和金霉素(CTC)及其对应差向异构体的急性毒性差异。结果3种四环素类药物及其差向异构体的半数效应浓度(EC50)值分别为:CTC6.119,差向金霉素(ECTC)20.24;TC 20.72,差向四环类(ETC)24.97;OTC 64.32,差向土霉素(EOTC)452.2 mg/L。显然,3种四环素类的EC50值以CTC、TC、OTC的次序递增;差向异构体也以同样的次序递增。与母体药物相比,相应的差向异构体毒性较低。差向异构体毒性较低(高EC50值)的原因在于差向异构化反应后4位碳上的二甲胺基形成空间位阻,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药物与30S核糖体亚基末端的结合。结论四环素类药物在报道的环境暴露剂量下对底泥中的微生物存在毒性作用;同时其相应差向异构体的毒性效应在环境风险评价过程中不容忽视。
张劲强梁岩董元华黄铭洪
关键词:发光菌四环素差向异构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