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朕

作品数:3 被引量:69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农业机械
  • 2篇耕整
  • 2篇耕整机
  • 1篇旋耕
  • 1篇一体机
  • 1篇直播
  • 1篇水稻
  • 1篇水稻直播
  • 1篇抛土
  • 1篇稳定性
  • 1篇轮作
  • 1篇免耕
  • 1篇免耕播种
  • 1篇开沟
  • 1篇开沟器
  • 1篇耕播
  • 1篇耕宽
  • 1篇耕深

机构

  • 3篇南京农业大学

作者

  • 3篇丁为民
  • 3篇方志超
  • 3篇赵思琪
  • 3篇秦宽
  • 3篇杜涛涛
  • 3篇王朕

传媒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农业机械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复式耕整机耕深与耕宽稳定性分析与试验被引量:26
2016年
针对设计的复式耕整机出现的耕作稳定性问题,结合复式耕整机整体结构及工作原理,从牵引、水平面内受力、机器振动3个角度分析影响耕作稳定性因素,确定影响耕作稳定性关键因素为牵引角、犁体配置斜角、旋耕刀升角。以牵引角、犁体配置斜角、旋耕刀升角为试验因素,以工况耕深稳定系数和工况耕宽稳定系数为性能评价指标进行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因素对评价指标影响程度从高到低皆为:犁体配置斜角、牵引角、旋耕升角,当各影响因素分别取值为17.3°、27.8°、72.6°时,工况耕深稳定系数和工况耕宽稳定系数分别为91.8%、93.4%。以影响因素最优参数组合为基础进行的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后工况耕深稳定系数和工况耕宽稳定系数为91.5%、93.1%,与软件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且其他耕作指标均达到农艺要求。该研究可为复式整地机械的耕作稳定性研究提供技术参考。
秦宽丁为民方志超杜涛涛赵思琪王朕
关键词:农业机械稳定性耕深耕宽
犁翻旋耕复式作业耕整机的设计与试验被引量:38
2016年
为了满足稻麦轮作耕作方式的整地需求,设计研制一款集翻耕、旋耕、秸秆粉碎还田等多道工序的犁翻旋耕复试作业整地机械。根据机器复试作业的特点,设计过程重点考虑犁耕与旋耕作业之间的交互作用,将旋耕机架整体向右侧偏置210 mm,且左、右旋耕刀辊内侧旋耕刀至副减速箱距离均为50 mm。根据实际田间作业情况,应用EDEM仿真软件进行虚拟田间作业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碎土率为91.4%,地表平整度小于20 mm。在设计与仿真的基础上,进行田间试验,设计一组先犁耕后旋耕作业试验与犁旋耕整机复式作业相对照,田间试验表明:犁旋耕整机作业后,耕宽、耕深、地表平整度分别为1.98 m、21.6 cm、1.87 cm,耕深稳定系数、耕宽稳定系数、碎土率、植被覆盖率均达到90%以上,各项指标均优于二次整地模式,且在油耗、生产率指标上远远优于后者。该研究为复式整地机械的研制及交互性设计提供参考。
秦宽丁为民方志超杜涛涛赵思琪王朕
关键词:农业机械轮作
稻麦联合收获开沟埋草一体机播种系统设计与试验被引量:14
2017年
目前免耕播种机多为收获后免耕播种作业,未有将免耕播种系统与收获、秸秆还田相结合的复式机型,为了满足此种集成作业需要,达到抢农时、提高作业效率、减少机器下地次数的目的,设计了一种免耕播种系统与稻麦联合收获开沟埋草一体机相结合的机型,该播种系统主要由排种装置、种沟开沟装置、抛土装置构成。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小型免耕开沟器开沟深度为3.1 cm,开沟宽度为3.6 m,破茬率为83.4%;延伸板长度为12 cm的抛土装置单侧抛土幅宽为105 cm,覆土厚度为2.2 cm,碎土率为97.8%,抛土均匀性为91.7%。播种系统水稻旱直播田间试验表明:当播种系统播种水稻干种、湿种播量分别为112.5 kg/hm^2、135 kg/hm^2时,产量分别为6 532.4、6 510.0 kg/hm^2,满足一体机免耕旱直播的播种需求。
秦宽丁为民方志超杜涛涛赵思琪王朕
关键词:免耕播种水稻直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