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庆英
- 作品数:3 被引量:47H指数:2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感染性疾病研究所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大肠埃希菌临床株Dr粘附素的检测及其序列分析
- 2011年
- 目的:研究Dr粘附素在大肠埃希菌临床株中的携带情况及其在Afa/Dr家族粘附素中所占的比例,并分析draE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采用PCR检测600株大肠埃希菌中Afa/Dr家族粘附素的共有序列afa/draC及Dr粘附素的特异序列draE,并对draE基因进行序列分析。结果:600株大肠埃希菌中,402株(67%)携带Afa/Dr家族粘附素,其中Afa/Dr家族粘附素阳性菌株中3株(0.75%)为Dr粘附素阳性菌株。draE序列分析显示,该基因片段与genebank中的相应序列对比有1~3个点突变。结论:国内大肠埃希菌临床株中存在Dr粘附素,其draE基因片段与genebank中标准draE基因序列AF329316具有高度同源性。
- 刘世花刘德梦赵庆英宫艳格
-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粘附素
- 天津地区大肠埃希菌临床株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机制的研究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了解天津地区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中qnr、aac(6')-Ib-cr及qepA基因的流行情况,分析阳性菌株感染的微生物学及临床特征。方法从天津某三甲医院收集环丙沙星耐药(CPLX,MIC≥4μg/mL)的大肠埃希菌共75株,采用PCR法检测qnrA、qnrB、qnrS、aac(6')-Ib及qepA基因,对aac(6')-Ib基因阳性菌株用FokⅠ酶切确认aac(6')-Ib-cr基因,接合试验验证qnr的转移性。所有阳性菌株用PCR法检测β-内酰胺酶基因,并收集阳性菌株感染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75株环丙沙星耐药的大肠埃希菌中共有18株(24%)携带qnr基因和(或)aac(6')-Ib-cr基因,其中qnrB、qnrS和aac(6')-Ib-cr检出率分别为5.3%,4%和21.3%,未检出qnrA和qepA。5株qnr阳性菌株均接合传递成功。18株qnr/aac(6')-Ib-cr阳性的大肠埃希菌中均检测出β-内酰胺酶基因。阳性菌株对喹诺酮类和头孢菌素类药物高度耐药且主要来源于泌尿系感染,感染患者均为中老年人。结论天津地区临床存在qnr和aac(6')-Ib-cr阳性菌株的流行,这是首次在天津发现qnr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
- 赵庆英刘德梦
-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QNRΒ-内酰胺酶
- 大肠埃希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37
- 2010年
- 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相当复杂,主要包括产生灭活抗生素的酶、改变药物作用靶位、细胞外膜通透性的改变及细菌药物外排泵。近年来对其耐药机制研究较多,尤其是在质粒介导耐药性的研究上取得了一些进展。
- 赵庆英刘德梦
-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耐药机制氨基糖苷类修饰酶Β-内酰胺酶外排泵质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