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正伟

作品数:5 被引量:62H指数:4
供职机构: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土壤
  • 2篇土壤重金属
  • 2篇重金
  • 2篇重金属
  • 2篇黑碳
  • 1篇地表灰尘
  • 1篇有机碳
  • 1篇生态风险
  • 1篇生态风险评价
  • 1篇生物量碳
  • 1篇土地复垦
  • 1篇土壤微生物
  • 1篇土壤微生物量
  • 1篇土壤微生物量...
  • 1篇土壤微生物量...
  • 1篇潜在生态风险
  • 1篇潜在生态风险...
  • 1篇重金属形态
  • 1篇微生物
  • 1篇微生物量

机构

  • 5篇安徽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方凤满
  • 5篇邓正伟
  • 4篇林跃胜
  • 4篇江培龙
  • 2篇余健
  • 1篇朱哲

传媒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淮南大通矿区复垦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分布特征被引量:11
2014年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了淮南大通煤矿复垦区表层(0—10cm)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量碳(SMBC)、微生物量氮(SMBN)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耕地(油菜地、小麦地、蔬菜大棚)土壤有机碳、氮、磷等含量均高于林地,而土壤pH值则相反。土壤SMBC含量依次为:蔬菜大棚>油菜地>小麦地>林地>对照样,蔬菜大棚显著高于其他农业用地方式。土壤SMBN则为:蔬菜大棚>小麦地>油菜地>林地,林地土壤微生物量氮显著低于其他农业用地方式。林地土壤微生物商最高,表明在有机质积累的同时林地更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活动。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之间显著相关,进一步证实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可以作为表征土壤肥力的敏感因子。
张杰琼方凤满余健江培龙邓正伟林跃胜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量碳土壤微生物量氮
芜湖城区表层土壤黑碳含量及分布特征被引量:4
2016年
为了解城市化进程中人类活动对城市土壤黑碳积累的影响,以芜湖市区(分为镜湖区、鸠江区、弋江区、三山区和开发区)为例,采集154个表层土壤样品,测定土壤中黑碳及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芜湖市土壤黑碳含量在0.02~26.16 g·kg^(-1)之间,平均值为5.87 g·kg^(-1),变异系数为62.98%;各功能区土壤黑碳含量平均值由高到低排序为镜湖区、鸠江区、三山区、弋江区和开发区;芜湖市土壤黑碳含量主要分布在>5~10 g·kg^(-1)之间,占样品总数的50%。城市土壤黑碳与有机碳含量比值变幅为0.01~0.88,平均值为0.58,表明芜湖市城市土壤黑碳的主要来源为矿物燃料燃烧。各功能区黑碳含量分布存在较大空间差异,这与城市人为活动影响有密切关联。
朱哲方凤满邓正伟
关键词:黑碳土壤城市
芜湖市区地表灰尘中黑碳含量分布特征被引量:6
2014年
以芜湖市区为对象,分析其地表灰尘中有机碳(OC)和黑碳(BC)含量,了解人为活动对其积累的影响.研究发现,芜湖城市地表灰尘中有机碳含量范围为7.81-38.71g/kg,平均值为22.49g/kg,黑碳含量范围为1.75-31.36g/kg,平均值为10.77g/kg,二者含量均高于一般的土壤,但低于大气粒子中黑碳含量.三个区域BC/OC的平均值大小顺序为中心城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相关分析表明,地表灰尘中BC含量与有机碳积累呈正比,指示BC的可能来源.城市地表灰尘中BC的来源是矿物燃料燃烧,其分布状况受机动车辆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颗粒物质影响.利用Kriging最优插值法制得的黑碳、有机碳空间分布图,呈现出芜湖市区地表灰尘中黑碳含量离工业区、交通繁忙区的距离越近,含量越高,空间分布的差异主要由于区域功能差异造成,与地表灰尘中有机碳的空间分布研究规律相似.
邓正伟方凤满江培龙张杰琼林跃胜
关键词:地表灰尘黑碳有机碳
淮南煤矿复垦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分布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被引量:14
2013年
以淮南矿区煤矸石充填复垦地为研究对象,对该复垦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小麦地、桃林、蔬菜大棚、油菜地)下土壤Cd,Zn,As,Ni,Cu,Pb,Cr,Mn共8种重金属含量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相对土壤背景值,该复垦区土壤中Zn,Cr,Mn,As污染较为严重;相对未复垦区,复垦区土壤中的Zn,Cd,As分别是未复垦区的4.38,2.57和2.20倍,具有明显的累积现象。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大,小麦地和桃林地的Zn,Cd,As含量远大于油菜地和蔬菜大棚,Cr含量则表现为桃林地、蔬菜地远大于小麦地和油菜地,Ni,Cu,Mn,Pb在4种土地利用类型下的差异不显著。土地利用方式、施肥以及受采矿活动的影响程度不同是导致土壤重金属含量差异的主要原因。淮南煤矿复垦土壤中各重金属的生态风险顺序为:Cd>Zn>As>Ni>Cu>Pb>Cr>Mn。Cd的潜在生态风险值最大(89.71),属于强生态风险,其余元素均为轻微风险。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风险顺序为:小麦地>桃林地>蔬菜大棚>油菜地。
江培龙方凤满张杰琼林跃胜邓正伟余健
关键词:土地复垦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
淮南煤矿复垦区土壤重金属形态分布及污染评价被引量:29
2013年
采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分析淮南矿区煤矸石充填和挖深垫浅2种复垦区土壤中Zn、Ni、Cr、Mn和Pb的赋存形态特征。结果表明:煤矸石充填复垦区土壤Zn含量分别是淮南土壤背景值和未复垦对照土壤的24.14,4.38倍,具有明显的累积现象。Ni、Cr、Mn和Pb均未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而挖深垫浅复垦区土壤各重金属含量均小于煤矸石充填复垦土。淮南2种复垦区除煤矸石充填复垦土壤中Zn外,其余重金属含量均偏低。形态分析表明,2种复垦区Zn、Ni、Cr以残渣态为主,Mn和Pb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为主。表明复垦土壤受人为活动的干扰相对较小,自然来源是影响其含量的主要因素。但Mn和Pb在还原条件下容易释放,对环境造成潜在危害。基于形态的次生相与原生相比值法评价结果表明,在2个复垦区中,Mn污染最严重,为重度污染,Zn、Cr和Ni均无污染;煤矸石充填复垦区Pb为轻度污染;挖深垫浅复垦区Pb为中度污染。煤矸石充填复垦区土壤重金属RSP的大小为Mn>Pb>Ni>Cr>Zn;挖深垫浅复垦区为Mn>Pb>Ni>Zn>Cr。
江培龙方凤满张杰琼邓正伟林跃胜
关键词:淮南矿区重金属形态污染评价
共1页<1>
聚类工具0